一种可自调节水中深度的虾蟹养殖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55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调节水中深度的虾蟹养殖笼,应用在虾蟹养殖笼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浮体框架配合连接座与浮球连接以提供浮力,使得漂浮组件浮在水面,对底部结构的顶部位置进行固定,而不会沉底,设置的第一限位伸缩杆用于将漂浮组件和中心舱组件进行连接,设置的中心舱组件,空心舱体配合推动块,通过控制推动块顶部的气体可以控制空心舱体的浮力,使其在水中的深度可以得到控制,锚块和锚索用于配合连接环对中心舱组件进行位置固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调节水中深度的虾蟹养殖笼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虾蟹养殖笼
,特别涉及一种可自调节水中深度的虾蟹养殖笼。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虾蟹养殖笼的工作位置和使用原理,通过虾蟹养殖笼对水产品进行养殖的时候会遇到多种情况,但不限于以下提到的一种,在对水产品进行养殖的时候,会将虾蟹苗投入养殖笼中,随后将养殖笼投入养殖塘内部,并且通过牵引绳进行固定进行养殖;
[0003]且养殖笼的投放位置和深度会影响在不同环境下虾蟹的生长,但现有的虾蟹养殖笼一般都是投放在养殖塘内部,即使在自然淡水或是海水环境中养殖,也是投放在近岸位置进行固定,而且因为水流过大导致将虾蟹养殖笼从固定位置冲走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发生;
[0004]结合以上提到的两点问题,我们发现市场上的虾蟹养殖笼很难同时规避以上问题,即使可以,也需要较高的额外成本搭建平台,因而无法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投放在浅海或是河流、江流中不延岸的位置进行使用,并且可以对其深度进行调节的虾蟹养殖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一种可自调节水中深度的虾蟹养殖笼,其优点是可以投放在非沿岸位置,并且可以调节水中深度。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自调节水中深度的虾蟹养殖笼,包括漂浮组件和自调节系统,所述漂浮组件的底部栓接有第一限位伸缩杆,所述第一限位伸缩杆的底部栓接有中心舱组件,所述中心舱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养殖框架,所述养殖框架的外侧栓接有笼网。/>[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漂浮组件,提供浮力使底部结构漂浮,而不会沉底,设置的第一限位伸缩杆用于将漂浮组件和中心舱组件进行连接,设置的中心舱组件用于提供养殖框架和笼网的浮力,使其在水中的深度可以得以控制。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调节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单向电性连接有深度调节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远程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定位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水平检测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温度检测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计时模块。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远程模块,可以便于让使用者用远程端对深度调节模块进行控制,深度调节模块可以便于控制养殖框架和笼网在水中的深度,设置的定位模块便于让人员在进行回收等处理的时候便于观察位置,设置的水平检测模块配合温度检测模块,在水流较湍急或是温度较低的时候可以控制养殖位置下落使其晃动幅度或是温度较
为稳定,设置的计时模块周期性的使养殖位置下落,可以使得养殖物排泄物等沉淀到养殖位置外。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浮体框架,所述浮体框架的内侧栓接有内框架,所述浮体框架的顶部栓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栓接有浮球。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浮体框架,并且使用连接座与浮球连接以提供浮力,使得漂浮组件浮在水面,对底部结构的顶部位置进行固定,并且便于人员观察位置,设置的内框架可以便于对结构进行安装和支撑。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舱组件包括空心舱体,所述空心舱体的内壁设置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顶部栓接有第二限位伸缩杆,所述第二限位伸缩杆的顶部与空心舱体栓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空心舱体,配合推动块,通过控制推动块顶部的气体可以控制空心舱体的浮力,在需要将中心舱组件以及外部结构下沉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空心舱体的内部气体抽出,使得环境中的水进入空心舱体降低浮力,使得结构下沉,而需要结构上升的时候,向空心舱体的内部填充空气,推动块会被向下抵压,使得空心舱体内部的水排出,浮力升高,使得结构可以上升。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块的外侧栓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表面与空心舱体紧密接触,所述空心舱体的底部栓接有隔离网。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提高推动块和空心舱体内壁的密封性,避免内部发生漏水的情况,通过设置隔离网,可以避免水中的杂质进入空心舱体中。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心舱体的顶部栓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远离空心舱体的一侧栓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底部与内框架的顶部栓接。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软管,可以便于通过气泵向空心舱体的内部鼓入空气以便于控制空心舱体内部的浮力。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框架的顶部栓接有水平检测器,所述内框架的表面栓接有温度检测器。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平检测器,配合温度检测器,可以便于检测结构的水平度以及水面温度,以便于根据温度和晃动程度对结构深度进行调整。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心舱体的底部栓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表面栓接有锚索,所述锚索远离连接环的一侧栓接有锚块。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环,可以便于连接锚索,锚索与锚块进行连接,可以便于对结构的整体位置进行固定,避免水流将结构冲离原本的位置,以便于在养殖塘以外的位置对虾蟹养殖笼进行投放和使用。
[002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养殖框架的内侧栓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侧栓接有配合块,所述配合块的内侧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栓接在空心舱体的表面,所述连接筒的内侧设置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靠近插块的一侧与插块螺纹连接。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筒,便于将养殖框架和空心舱体进行连接,在连接的时候使插块插入配合块中,再通过连接螺杆对连接筒的位置进行限定,以完成结构之间的安装和固定。
[002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检测器为水平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器为温度
检测模块,所述气泵为深度调节模块。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温度检测器,作为温度检测模块便于对温度进行检测,水平检测器作为温度检测模块,并且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模块,作为深度调节模块的气泵可以便于通过控制对气体的抽放进行控制。
[002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通过设置漂浮组件,通过设置浮体框架配合连接座与浮球连接以提供浮力,使得漂浮组件浮在水面,对底部结构的顶部位置进行固定,而不会沉底,设置的第一限位伸缩杆用于将漂浮组件和中心舱组件进行连接,设置的中心舱组件,空心舱体配合推动块,通过控制推动块顶部的气体可以控制空心舱体的浮力,使其在水中的深度可以得到控制,锚块和锚索用于配合连接环对中心舱组件进行位置固定。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中心舱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框架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筒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调节水中深度的虾蟹养殖笼,包括漂浮组件(1)和自调节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组件(1)的底部栓接有第一限位伸缩杆(3),所述第一限位伸缩杆(3)的底部栓接有中心舱组件(4),所述中心舱组件(4)的外侧设置有养殖框架(5),所述养殖框架(5)的外侧栓接有笼网(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调节水中深度的虾蟹养殖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节系统(2)包括中央控制模块(201),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1)的输出端单向电性连接有深度调节模块(202),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1)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远程模块(203),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1)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定位模块(204),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1)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水平检测模块(205),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1)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温度检测模块(206),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1)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计时模块(2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调节水中深度的虾蟹养殖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组件(1)包括浮体框架(101),所述浮体框架(101)的内侧栓接有内框架(102),所述浮体框架(101)的顶部栓接有连接座(103),所述连接座(103)的顶部栓接有浮球(1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调节水中深度的虾蟹养殖笼,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舱组件(4)包括空心舱体(401),所述空心舱体(401)的内壁设置有推动块(402),所述推动块(402)的顶部栓接有第二限位伸缩杆(403),所述第二限位伸缩杆(403)的顶部与空心舱体(401)栓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景冯亚明李丽顾海龙徐晔顾郑琰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秋雪湖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