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膨锚定取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486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膨锚定取栓系统,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取栓支架、碎栓收集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取栓支架包括近端的第一支架网笼和远端的第二支架网笼串联组成,所述第一支架网笼和所述第二支架网笼平行径向截面形状为葫芦形,平行轴向截面形状为花瓣形;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可以在所述外管内顺利伸缩;所述取栓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外部,所述碎栓收集装置的远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管的远端,所述碎栓收集装置的近端连接于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牢固地粘附整块血栓,增大取栓支架与血栓的接触面积,防止碎栓逃逸,减少手术出血,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特点。成功率高的特点。成功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膨锚定取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膨锚定取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血栓形成是血管内发生血凝块的术语,静脉血栓是在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血栓)。常见类型的静脉血栓形成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主要是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血栓)。非特异性体征可包括疼痛,肿胀,发红,发热和充血的浅静脉。如果血栓脱落(栓塞),并流向肺部,它可能会成为危及生命的肺栓塞(PE)。除了可能由PE导致的寿命损失之外,DVT还可能导致显著的健康问题。
[0003]介入治疗学(又称介入放射学),指的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0004]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机械取栓、动、静脉溶栓、球囊扩张。
[0005]机械取栓以导引导管建立输送通道,将取栓支架输送至神经血管栓塞部位,取栓支架释放后,通过取栓支架对血栓的切割与回撤,并在抽吸的作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膨锚定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栓支架、碎栓收集装置和输送装置,其中,所述取栓支架包括近端的第一支架网笼和远端的第二支架网笼串联组成,所述第一支架网笼和所述第二支架网笼的两端连接有连接网笼,所述连接网笼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支架网笼和所述第二支架网笼,所述第一支架网笼和所述第二支架网笼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网笼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网笼和所述第二支架网笼平行径向截面形状为葫芦形,平行轴向截面形状为花瓣形;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为空心圆管,所述外管套于所述内管外部,所述内管可以在所述外管内顺利伸缩;所述碎栓收集装置位于所述内管的远端,所述碎栓收集装置为一保护伞;所述取栓支架固定套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外部,所述碎栓收集装置的远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管的远端,所述碎栓收集装置的近端连接于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锚定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网笼、所述第二支架网笼以及所述连接网笼均为双层编织网笼,所述第一支架网笼和所述第二支架网笼的大小、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支架网笼为高密度编织网笼,所述第二支架网笼为低密度编织网笼,所述第一支架网笼和所述第二支架网笼的花瓣形凹陷槽和支架瓣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均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锚定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网笼和所述第二支架网笼的花瓣形凹陷槽和所述连接网笼上缠绕倒刺丝线,所述倒刺丝线表面布满微小倒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膨锚定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丝线的材质为医用高分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少杰朱鑫建钱潇滨陈文海张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玄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