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茶风味焦糖香型纯果肉凤梨酥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482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焙烤食品的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岩茶风味焦糖香型纯果肉凤梨酥的制备方法。包括预处理、内馅炒制、表皮制作、包馅、压模成型、研磨茶叶、第一次烘烤、第二次堆埋烘烤、包装。本申请人通过研究,在探索正宗凤梨酥制作工艺、保留传统凤梨酥具有凤梨香、外皮酥等优点的同时,研发一款具有地方风味特色,且风味、品质优于传统风味的岩茶风味焦糖香型纯果肉凤梨酥。制作的凤梨酥的酥皮富有岩茶香味,同时保留凤梨酥原有的酥性;嚼至内馅,富有焦糖的香气和独特风味,甜而不腻,同时富有纯正的凤梨香、酸甜口感及凤梨纯果肉鲜嫩的纤维质咀嚼感。质咀嚼感。质咀嚼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茶风味焦糖香型纯果肉凤梨酥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焙烤食品的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岩茶风味焦糖香型纯果肉凤梨酥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凤梨酥为中国台湾地区的土特产,口感以凤梨香、外皮酥为主要特征。由于是中国台湾地区特产,且该产品在中国台湾当地以手工制作为主,保质期较短,因此,在中国大陆想买到正宗中国台湾风味的凤梨酥,并非易事。
[0003]按传统的制作工艺,其内馅为泥状内馅,较为粘腻。目前,大陆市场上许多商家还为了降低成本,混入了大量非凤梨的原料,如番薯泥、萝卜泥、冬瓜泥等,以及一些增稠剂、乳化剂等食品添加剂,真正凤梨果肉的含量极低,风味、口感大幅度下降。因此目前大陆市场上售卖的凤梨酥产品,并不正宗,且口感较差。
[0004]国内外目前有出现一些改良的凤梨酥,如糙米凤梨酥,酵母葡聚糖凤梨酥、桑叶凤梨酥、烧饼凤梨酥、咖啡凤梨酥、纯果肉凤梨酥、红茶或绿茶凤梨酥等。说明凤梨酥经过改良,口感更为丰富,市场品种更多,可适合不同人群的口味与需求,具有可行性。
[0005]在目前的研究中,焦糖香型凤梨酥的研究还未出现过,且融合地方风味的武夷岩茶风味的凤梨酥更未出现。因此,本申请人通过研究,在探索正宗凤梨酥制作工艺、保留传统凤梨酥具有凤梨香、外皮酥等优点的同时,将上述多项改良结合在一起,研发一款具有地方风味特色,且风味、品质优于传统风味的岩茶风味焦糖香型纯果肉凤梨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岩茶风味焦糖香型纯果肉凤梨酥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岩茶风味焦糖香型纯果肉凤梨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步骤一:预处理:将新鲜凤梨洗净,切头去尾后,削去果皮,果肉切成小丁状果粒,将凤梨果粒用纱布包裹挤出汁液,将凤梨果粒与汁液分开备用。
[0010]步骤二:内馅炒制:将武夷岩茶茶叶、白砂糖大火炒至砂糖融化后,转小火炒至颜色变深、产生焦糖。加入步骤一备好的凤梨汁液,继续炒制,使凤梨汁与焦糖融合。汁液略有浓缩后,将武夷岩茶茶叶滤出丢弃,并加入步骤一备好的凤梨果粒共同炒制。汤汁略有浓缩后,再加入其它配料,炒至水分基本蒸发。最后加入黄油,继续炒制,至馅料完全收汁,出锅放凉,冷藏备用。
[0011]本专利技术对传统凤梨酥内馅进行以下几方面改良:
[0012]①
将白砂糖通过加热炒制产生焦糖,增加焦糖的香气和独特风味,甜而不腻;
[0013]②
凤梨果肉经过加热炒制,会产生一定的酸味,再加入麦芽糖,富有甜味。使内馅呈酸甜口感,甜而不腻;
[0014]③
采用凤梨纯果肉,富有凤梨纯果肉的香气、酸甜口感,以及纯果肉鲜嫩的纤维质咀嚼感;
[0015]④
增加本土特色风味
‑‑‑‑
武夷岩茶;
[0016]⑤
馅料中加有黄油,经过冷藏后,黄油会一定程度的固化,使馅料不会软塌,更有利于步骤四的包馅操作。
[0017]步骤三:表皮制作。
[0018]步骤四:包馅。
[0019]步骤五:压模成型。
[0020]步骤六:研磨茶叶:将武夷岩茶的茶叶用研钵磨碎,备用。茶叶磨碎后再经过高温,岩茶的香气更易散发出来。
[0021]步骤七:第一次烘烤:160

180℃,烘烤时间10

15min。
[0022]步骤八:第二次堆埋烘烤:将凤梨酥翻面,取磨碎的武夷岩茶均匀撒在凤梨酥表面与底部,将凤梨酥包埋,160

180℃继续烘烤10

15min。
[0023]将凤梨酥先进行第一次烘烤,再加入岩茶进行堆埋烘烤,这是为了使凤梨酥更好地定型,若一开始就加入岩茶堆埋一起烘烤,磨碎的岩茶会黏在凤梨酥的表皮上,成品时不易去除。
[0024]步骤九:包装。
[0025]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其它配料包括麦芽糖、食盐。
[0026]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内馅的各成分比例为:按重量份计,武夷岩茶 7份、白砂糖20份、凤梨汁液70~100份、凤梨果粒300~330份(凤梨汁液和凤梨果粒合起来共为400份)、麦芽糖60份、食盐1份、黄油6份。
[0027]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表皮的各成分比例为:按重量份计,黄油80 份、糖粉20份、蛋液20份、低筋面粉110份、奶粉20份、食盐1份。
[0028]更进一步地,所述表皮的制作方法如下:
[0029]将黄油在室温下放置软化,用打蛋器打散,加入糖粉(一种粉末状糖类,糖粉颗粒非常细,同时约有3

10%左右的淀粉混合物(一般为玉米粉),这里特指白砂糖粉),打匀至黄油颜色变淡、有滑顺感。将全蛋液(鸡蛋) 分3次加入黄油中,加入一次打发一次,打发至呈蓬松细腻的状态。再加入低筋面粉、奶粉、食盐拌匀,冷藏后制成面皮。
[0030]若在表皮成分中加入武夷岩茶的茶粉或茶汤,一是会影响表皮的色泽,色泽会呈现岩茶的棕褐色,与凤梨酥正常的诱人的金黄色酥皮相比,感官品质反而下降;二是在口感上,会带有一定程度的岩茶的苦味,影响口感;三是加入武夷岩茶的茶粉或茶汤,改变酥皮的配方,会影响到酥皮的品质,如酥性,凤梨酥的特征就是表皮必须要“酥”,若不酥,就不能叫凤梨“酥”了;甚至在烘烤后可能出现表皮开裂的现象。
[0031]本专利技术采用“堆埋烘烤”的方式为凤梨附上天然茶香、采用“立即包装”的方式保留茶香。
[0032]进一步地,步骤八中茶叶的堆埋量占表皮重量的4.0%

4.5%。岩茶的堆埋不宜太厚,否则易导致烘烤效果不佳,凤梨酥的酥皮不酥、偏软;若堆埋量太少,则凤梨酥的岩茶风味不明显。
[0033]进一步地,步骤九中所述包装,将烤制好的凤梨酥取出,放凉后,清除凤梨酥表面
的碎茶叶,立即密封装袋。
[003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35]1、将中国台湾美食引入中国大陆,并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喜好进行改良。在凤梨酥的内馅和酥皮表面添加了武夷岩茶,使其富有岩茶香气,香而不腻。在保持原有美味的基础上,使风味更适合当地人的口味。
[0036]2、凤梨酥的酥皮要制作得“酥”,并非易事,本专利技术对中国台湾传统工艺凤梨酥“酥皮”的制作工艺进行探索,通过研究黄油与蛋液的混合程度,从而更好地制作酥皮。
[0037]3、传统凤梨酥的内馅均为泥状的内馅,较为粘腻。且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混入了大量非凤梨的原料,如番薯泥、萝卜泥、冬瓜泥等,以及一些增稠剂、乳化剂等食品添加剂,真正的凤梨果肉含量极低,因此风味大幅度下降。想在市场上买到纯正风味的凤梨酥,较为不易。本专利技术对传统的泥状馅料进行改良,采用切成丁状的凤梨纯果肉,添加在馅料中,使馅料富有凤梨果肉原有的果香味及果肉鲜嫩的纤维质咀嚼感,使凤梨的风味更为纯正、清香。
[0038]3、传统的凤梨酥馅料通过添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茶风味焦糖香型纯果肉凤梨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处理:将新鲜凤梨洗净,切头去尾后,削去果皮,果肉切成小丁状果粒,将凤梨果粒用纱布包裹挤出汁液,将凤梨果粒与汁液分开备用;步骤二:内馅炒制:将武夷岩茶茶叶、白砂糖大火炒至砂糖融化后,转小火炒至颜色变深、产生焦糖;加入步骤一备好的凤梨汁液,继续炒制,使凤梨汁与焦糖融合;汁液略有浓缩后,将武夷岩茶茶叶滤出丢弃,并加入步骤一备好的凤梨果粒共同炒制;汤汁略有浓缩后,再加入其它配料,炒至水分基本蒸发;最后加入黄油,继续炒制,至馅料完全收汁,出锅放凉,冷藏备用;步骤三:表皮制作;步骤四:包馅;步骤五:压模成型;步骤六:研磨茶叶:将武夷岩茶的茶叶用研钵磨碎,备用;步骤七:第一次烘烤:160

180℃,烘烤时间10

15min;步骤八:第二次堆埋烘烤:将凤梨酥翻面,取磨碎的武夷岩茶均匀撒在凤梨酥表面与底部,将凤梨酥包埋,160

180℃继续烘烤10

15min;步骤九:包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茶风味焦糖香型纯果肉凤梨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其它配料包括麦芽糖、食盐。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婷吴双周聪麟陈晓燕许原
申请(专利权)人:权利要求书一页说明书四页附图一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