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76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叶风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包括风扇基壳、马达、旋转叶轮、无叶风环、风鼓壳体、导风套和螺旋导流器,导风套卡套在所述旋转叶轮上且位于所述风鼓壳体的下端内,并可随所述旋转叶轮同步旋转;螺旋导流器连接在所述风鼓壳体的上端内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用于螺旋导流气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优化了出风效果,降低了空气流的流动阻力,提高出风效率,出风更为凉爽,使用体验效果更佳。使用体验效果更佳。使用体验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无叶风扇
,特别是涉及一种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0002]无叶风扇也叫空气增倍机,它能产生自然持续的凉风,因无叶片,不会覆盖尘土或伤到儿童插进的手指,具有易于清洁和安全出风特点。
[0003]专利号为CN10299647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出风效果好的无叶风扇。该无叶风扇包括基部,在基部上安装有风圈,所述的基部包括一壳体,在壳体内设有叶轮机罩,叶轮机罩的两端分别为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在叶轮机罩内设有马达和由马达驱动的风叶轮,在所述的壳体与叶轮机罩之间形成一腔体,腔体的上端与风圈的内部通道相接,在腔体的上端设有挠性密封件。但是该无叶风扇依然无法很好地降低空气流的流动阻力,出风效率低,达不到良好的出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出风效果更佳的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0006]一种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包括风扇基壳、马达、旋转叶轮和无叶风环,所述风扇基壳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风孔,所述风扇基壳的顶端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无叶风环的内腔的出风口,所述无叶风环相配合连接在所述风扇基壳的顶端上;所述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还包括:
[0007]风鼓壳体,其腔体分别与其上端和下端相通;所述风鼓壳体的上端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与所述风扇基壳连接且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鼓壳体的下端与所述风扇基壳的内腔相连通;所述马达位于所述风鼓壳体的中下端内;所述旋转叶轮位于所述马达的下方且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连接,并位于所述风鼓壳体的下端内;
[0008]导风套,其卡套在所述旋转叶轮上且位于所述风鼓壳体的下端内,并可随所述旋转叶轮同步旋转;
[0009]螺旋导流器,其连接在所述风鼓壳体的上端内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用于螺旋导流气流。
[0010]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导流器包括固定环、导流罩和螺旋导流叶;所述固定环连接在所述风鼓壳体的上端内;所述导流罩位于所述固定环内;若干片所述螺旋导流叶的一端绕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均匀布设在所述导流罩的外表面上;每片所述螺旋导流叶的一端从所述导流罩的外表面的上端延伸至其外表面的下端;每片所述螺旋导流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导流罩上具有若干个导流孔;相邻的两片所述螺旋导流叶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风鼓壳体的腔体和出风口的螺旋风道。
[0011]进一步地,所述马达通过一个消音安装座连接在所述导流罩的下端上;所述消音
安装座的上端与所述导流罩的下端面相配合连接;所述导流罩的内表面的上端具有可供所述马达的上端穿入的限位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风鼓壳体包括上鼓体和下鼓体;所述下鼓体的上端的内侧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环的外侧面相适配的卡嵌槽;所述固定环卡嵌入所述卡嵌槽内;所述上鼓体的下端面相适配置于所述下鼓体的上端面上;所述上鼓体、固定环和下鼓体三者之间通过同一螺钉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叶轮包括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连接的叶轮体和若干片绕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均匀布设在所述叶轮体上的螺旋叶片;所述导风套的内侧上对应每片所述螺旋叶片的位置均设有一个叶片槽;每片所述螺旋叶片相适配卡嵌入对应的所述叶片槽内以将所述导风套卡套在所述旋转叶轮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套呈喇叭状结构;所述导风套的上端开口大于其下端开口。
[0015]进一步地,所述风鼓壳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连接有柔性密封构件;所述风鼓壳体的下端开口连通有导风流道;所述导风流道的下端通过支撑柱与所述风扇基壳的底端面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孔包括进风网孔和进风底孔;若干个所述进风网孔阵列排布在所述风扇基壳的侧面上;若干个所述进风底孔分布在所述风扇基壳的底端面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无叶风环呈跑道环状结构;所述无叶风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沿所述无叶风环的上下方向设置且与所述无叶风环的内腔相通的条形导风口。
[0018]进一步地,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还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安装在所述无叶风环的下端内。
[001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0]1、本技术将马达和旋转叶轮设置在风鼓壳体内,以及在旋转叶轮上卡套有导风套,当马达驱动旋转叶轮旋转时,导风套随旋转叶轮同步旋转,导风套和旋转叶轮共同作用,增强空气流的旋转力,调节集中空气流旋转向上移动,加快了空气流的向上流速,再采用螺旋导流器对空气流螺旋导流,增强空气流的螺旋力,进一步集中空气流,提升空气流的向上流速,然后空气流快速经过出风口进入无叶风环的内腔,并从无叶风环内高速度向外吹出,优化出风效果,降低了空气流的流动阻力,提高出风效率,出风更为凉爽,使用体验效果更佳。
[0021]2、本技术的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相比传统风扇,无扇叶,安全出风,空气流让人感觉凉爽风感,无一丝冲击性,以及可以避免扇叶割伤小孩手指头,降低隐伏的危险性,还具有气流柔和、简洁大方、平稳出风和易于清洁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6]图4是本技术的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之二。
[0027]图5是本技术的旋转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的导风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包括:
[0030]风扇基壳1、进风孔11、进风网孔111、进风底孔112、出风口12、马达2、旋转叶轮3、叶轮体31、螺旋叶片32、无叶风环4、条形导风口41、风鼓壳体5、上鼓体51、下鼓体52、卡嵌槽521、导风套6、叶片槽61、螺旋导流器7、固定环71、导流罩72、导流孔721、限位槽722、螺旋导流叶73、螺旋风道74、柔性密封构件8、加湿器9、导风流道10、支撑柱20、消音安装座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2]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包括风扇基壳1、马达2、旋转叶轮3、无叶风环4、风鼓壳体5、导风套6和螺旋导流器7,其中,所述风扇基壳1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风孔11,所述风扇基壳1的顶端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无叶风环4的内腔的出风口12。所述无叶风环4呈跑道环状结构;所述无叶风环4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沿所述无叶风环4的上下方向设置且与所述无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包括风扇基壳、马达、旋转叶轮和无叶风环,所述风扇基壳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风孔,所述风扇基壳的顶端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无叶风环的内腔的出风口,所述无叶风环相配合连接在所述风扇基壳的顶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还包括:风鼓壳体,其腔体分别与其上端和下端相通;所述风鼓壳体的上端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与所述风扇基壳连接且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鼓壳体的下端与所述风扇基壳的内腔相连通;所述马达位于所述风鼓壳体的中下端内;所述旋转叶轮位于所述马达的下方且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连接,并位于所述风鼓壳体的下端内;导风套,其卡套在所述旋转叶轮上且位于所述风鼓壳体的下端内,并可随所述旋转叶轮同步旋转;螺旋导流器,其连接在所述风鼓壳体的上端内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用于螺旋导流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器包括固定环、导流罩和螺旋导流叶;所述固定环连接在所述风鼓壳体的上端内;所述导流罩位于所述固定环内;若干片所述螺旋导流叶的一端绕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均匀布设在所述导流罩的外表面上;每片所述螺旋导流叶的一端从所述导流罩的外表面的上端延伸至其外表面的下端;每片所述螺旋导流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导流罩上具有若干个导流孔;相邻的两片所述螺旋导流叶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风鼓壳体的腔体和出风口的螺旋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效率高效型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通过一个消音安装座连接在所述导流罩的下端上;所述消音安装座的上端与所述导流罩的下端面相配合连接;所述导流罩的内表面的上端具有可供所述马达的上端穿入的限位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效率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玲
申请(专利权)人:国信中山市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