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及LED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629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及LED灯具,包括:电源模块、闪烁模块、LED发光模块、以及外部接线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与所述闪烁模块连接进行供电,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与所述LED发光模块连接进行供电;所述闪烁模块与所述LED发光模块连接以控制该LED发光模块的闪烁;所述外部接线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通过所述外部接线模块控制所述闪烁模块的电源输入以实现控制所述闪烁模块的工作状态,并实现发光模式的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LED灯具可以通过外部接线模块进行控制发光模式的切换,无需拆开密封罩,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及LED灯具


[0001]本技术涉及灯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及LED灯具。

技术介绍

[0002]针对不同的需求,灯具通常具有不同的发光模式,例如警示灯,需要具有闪烁和常亮的发光模式。
[0003]目前市场上发光模式可选(闪烁/常亮)的LED灯为了实现发光模式功能,需要在电路中添加一个拨动开关来控制LED灯的发光模式,这个拨动开关设置在LED灯的电子组件板上。为了保证防护等级及防止触电,电子组件板一般安装在密封罩壳内,难以拆卸,导致使用者切换模式时,需要将整个灯拆下,取出电子组件板,拨动开关后再重新组装,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拆卸即可实现模式切换的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及LED灯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包括:
[0007]电源模块、闪烁模块、LED发光模块、以及外部接线模块;
[0008]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与所述闪烁模块连接进行供电,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与所述LED发光模块连接进行供电;
[0009]所述闪烁模块与所述LED发光模块连接以控制该LED发光模块的闪烁;
[0010]所述外部接线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通过所述外部接线模块控制所述闪烁模块的电源输入以通过控制所述闪烁模块的工作状态,并实现发光模式的切换。
[0011]优选的,所述闪烁模块包括:
[0012]闪烁控制芯片U6、串联于所述闪烁控制芯片U6一个输出端的调节电阻R18、串联于所述闪烁控制芯片U6另一个输出端并与所述调节电阻R18形成串联的调节电阻R19、以及串联于所述闪烁控制芯片U6输出端的开关管Q,所述开关管Q 与所述LED发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3]当所述外部接线模块控制所述闪烁模块电源输入为导通时,在所述闪烁控制芯片U6输出为高电平时,所述开关管Q导通,所述LED发光模块被短路而不发光。
[0014]优选的,闪烁模块还包括并联于所闪烁控制芯片U6输入端的并联电容C10、并联于所闪烁控制芯片U6输入端的并联电容C11;所述闪烁控制芯片U6与所述开关管Q之间还串联有一个第一串联电阻R。
[0015]优选的,所述LED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开关管Q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单元的数量相对应,每个开关管Q单独控制一个发光单元。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源单元包括:与所述外部接线模块的第零输出端连接的电阻
R16以及与所述电阻R16串联的整流桥U5,所述整流桥U5的输出端与所述闪烁模块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电阻R16与所述整流桥U5之间还串联一电阻R17,且所述电阻R17还并联有一电容C9。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源单元包括:与所述外部接线模块第一输出端连接的电阻R1以及与所述电阻R1串联的整流桥U1,所述整流桥U1的输出端与所述 LED发光模块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电阻R1与所述整流桥U1之间还串联一电阻R2,且所述电阻 R2还并联有一电容C1。
[0020]优选的,所述LED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单元的数量相对应,多个所述第二电源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外部接线模块的多个输出端。
[0021]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一种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包括密封壳体以及设置于密封壳体内的电子组件板,所述电子组件板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为如上任一所述的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
[0022]优选的,控制电路的LED发光模块设置在电子组件板一端的正反面上,外部接线模块设置在电子组件板另一端,电源模块和闪烁模块则设置在电子组件板中部的正反面上,闪烁模块设置在电源模块与外部接线模块之间的间隙内。
[0023]优选的,控制电路的LED发光模块包括设置在电子组件板一端正反面的第一发光部分和设置在电子组件板中部的正反面的第二发光部分,外部接线模块设置在电子组件板另一端,电源模块也分为第一电源部分和第二电源部分,第一电源部分位于第一发光部分和第二发光部分之间,第二电源部分位于第二发光部分和外部接线模块,闪烁模块也设置在第二发光部分和外部接线模块之间,电子组件板沿圆筒形的密封壳体的轴向插入密封壳体内。
[0024]本技术的LED灯具控制电路,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与所述闪烁模块连接进行供电,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与所述LED发光模块连接进行供电,通过所述外部接线模块控制所述闪烁模块的电源输入以实现控制所述闪烁模块的工作状态,并实现发光模式的切换,因此,本方案不需要在电子组件板中设置开关进行切换,只需在壳体外部控制外部接线模块的接线即可实现模式的切换,无需拆开密封罩,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电子组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闪烁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LED发光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电源模块及外部接线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电子组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闪烁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LED发光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3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电源模块及外部接线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散光模块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散光模块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的电子组件板1的结构,其上设置有LED灯具的控制电路,结合图1

4所示,该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2、闪烁模块3、LED发光模块4、以及外部接线模块5。
[0036]其中,电源模块2包括第一电源单元21和第二电源单元22,第一电源单元 21与闪烁模块3连接进行供电,第二电源单元22与LED发光模块4连接进行供电;闪烁模块3与LED发光模块4连接以控制该LED发光模块4的闪烁;外部接线模块5与电源模块2连接,通过外部接线模块5控制第一电源单元21以通过控制闪烁模块3的电源输入实现控制闪烁模块3的工作状态,并实现发光模式的切换。相对于传统在电子组件板1上设置开关来切换LED发光模块4的发光模式,本技术可以直接通过在LED灯具的壳体对外部接线模块5控制实现对第一电源单元21的电源输入,进而实现对闪烁模块3的控制,并实现常亮和闪烁的工作模式切换。
[0037]在本实施例中,闪烁模块3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2)、闪烁模块(3)、LED发光模块(4)、以及外部接线模块(5);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第一电源单元(21)和第二电源单元(22),所述第一电源单元(21)与所述闪烁模块(3)连接进行供电,所述第二电源单元(22)与所述LED发光模块(4)连接进行供电;所述闪烁模块(3)与所述LED发光模块(4)连接以控制该LED发光模块(4)的闪烁;所述外部接线模块(5)与所述电源模块(2)连接,通过所述外部接线模块(5)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单元(21)以通过控制所述闪烁模块(3)的电源输入实现控制所述闪烁模块(3)的工作状态,并实现发光模式的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闪烁模块(3)包括:闪烁控制芯片U6、串联于所述闪烁控制芯片U6一个输出端的调节电阻R18、串联于所述闪烁控制芯片U6另一个输出端并与所述调节电阻R18形成串联的调节电阻R19、以及串联于所述闪烁控制芯片U6输出端的开关管Q,所述开关管Q与所述LED发光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当所述外部接线模块(5)控制所述闪烁模块(3)电源输入为导通时,在所述闪烁控制芯片U6输出为高电平时,所述开关管Q导通,所述LED发光模块(4)被短路而不发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闪烁模块还包括并联于所闪烁控制芯片U6输入端的并联电容C10、并联于所闪烁控制芯片U6输入端的并联电容C11;所述闪烁控制芯片U6与所述开关管Q之间还串联有一个第一串联电阻R。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模块(4)包括多个发光单元(41),所述开关管Q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单元(41)的数量相对应,每个开关管Q单独控制一个发光单元(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式可选的LED灯具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单元(21)包括:与所述外部接线模块(5)的第零输出端连接的电阻R16以及与所述电阻R16串联的整流桥U5,所述整流桥U5的输出端与所述闪烁模块(3)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模式可选的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翔翔叶晓丰金海生胡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