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总成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452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驱动总成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充电技术领域,能够减小电磁干扰,降低EMC对车辆安全运行的影响。具体方案为:驱动总成包括两电平逆变电路、第一滤波磁环,以及电机线圈;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与电池包的正极和负极耦合连接,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还用于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耦合连接;两电平逆变电路的三相输出端通过第一滤波磁环分别耦合至电机线圈的三端,两电平逆变电路的三相输出端中的第一输出端在通过第一滤波磁环之前,用于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耦合连接;在对电机线圈励磁时,电流两次经过第一滤波磁环的方向相反;在对电池包充电时,电流两次经过第一滤波磁环的方向也相反。反。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总成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总成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用户在选择电动汽车时,车辆的续航能力是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可以采用高压电池系统。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桩大部分为低压充电桩,该低压充电桩无法为高压电池系统充电。因此,可以通过电动汽车中的电机线圈及马达控制器(motor control unit,MCU)等功率器件,实现升压充电功能,使得低压充电桩可以为高压电池系统充电。
[0003]但是,采用电机线圈及MCU等功率器件实现升压充电功能时,充电系统的电磁干扰较大,会对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以及车辆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总成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减小电磁干扰,降低EMC对车辆安全运行的影响。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包括两电平逆变电路、第一滤波磁环,以及电机线圈;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与电池包的正极和负极耦合连接,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还用于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耦合连接;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三相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分别耦合至所述电机线圈的三端,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三相输出端中的第一输出端在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磁环之前,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耦合连接;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包括第一组开关管和第二组开关管,所述第一组开关管和所述第二组开关管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关管;在对所述电机线圈励磁时,电流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组开关管、所述第一滤波磁环、所述电机线圈,并再次经过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后,流回至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在对所述电池包充电时,电流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所述电池包、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中的所述第二组开关管、所述第一滤波磁环、所述电机线圈,并再次经过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后,流回至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组开关管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三相输出端中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耦合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磁环耦合至所述电机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控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电机线圈励磁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开关管处于关断状态;在对所述电池包充电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处于关断状态,所述第二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栅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栅极。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开关管还包括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二组开关管还包括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三相输出端中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耦合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磁环耦合至所述电机线圈的第三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控制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电机线圈励磁时,所述第三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四开关管处于关断状态;在对所述电池包充电时,所述第三开关管处于关断状态,所述第四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为N型MOS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漏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所述第
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栅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漏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栅极。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二滤波磁环,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滤波磁环耦合至所述电池包的正极,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滤波磁环耦合至所述电池包的负极;在对所述电机线圈励磁时,电流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组开关管、所述第一滤波磁环、所述电机线圈,并再次经过所述第一滤波磁环,流回至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在对所述电池包充电时,电流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流出,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滤波磁环、所述电池包、所述第二滤波磁环、所述第二组开关管、所述第一滤波磁环、所述电机线圈、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后,流回至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总成不用于车辆驱动时,所述驱动总成对所述电机线圈励磁并对所述电池包充电。10.一种驱动总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包括两电平逆变电路、第一滤波磁环,以及电机线圈;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与电池包的正极和负极耦合连接,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还用于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耦合连接;所述两电平逆变电路的三相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分别耦合至所述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臣轩言成朱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