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40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包括网状固定结构,所述网状固定结构整体呈网状结构,所述网状固定结构整体与边坡倾斜度相同,所述网状固定结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结构,所述抽水结构底端固定连接有蓄水装置,所述蓄水装置呈矩形状,所述抽水结构均匀分布于蓄水装置上方,所述抽水结构所夹空间内部设有太阳能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挡护板和固定锚钉,有利于边坡固定锚钉,将挡护板以及挡护板上的生态基材层牢固地固定在土质边坡内,挡护板与混合有植物种子的生态基材层形成网状加筋层,可有效防止生态温度过高导致的生态基材层裂缝而脱落,还可有效防止坡面径流的侵蚀。蚀。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路交通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高填高挖边坡出现得越来越多。作为公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边坡的防护对降低自然因素对工程的损害、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公路工程的安全使用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随着城镇居民交通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边坡的设计和施工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了,边坡防护已经成为公路建设者关心的重点问题。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交通”理念的引领之下,边坡绿化成为边坡防护的重要选择。
[0003]然而在土质松散的黄土地区,公路边坡塌方事故时常出现。在干旱地区公路边坡防护通常采用浆砌片石、预应力锚杆加固法、喷射混凝土、抗滑桩支挡以及挡土墙支挡等方法,这些方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不利于生态修复,在北方干旱地区,普通的植物生态边坡防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水的问题,植物成活率较低,推广极为困难。因而需要开发一种施工简单、生态环保,且能提高植物成活率和边坡稳定性的新型植物边坡防护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包括网状固定结构,所述网状固定结构整体呈网状结构,所述网状固定结构整体与边坡倾斜度相同,所述网状固定结构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结构,所述抽水结构底端固定连接有蓄水装置,所述蓄水装置呈矩形状,所述抽水结构均匀分布于蓄水装置上方,所述抽水结构所夹空间内部设有太阳能装置,所述太阳能装置与抽水结构的间隔相等,所述太阳能装置与抽水结构通过电线供电;
[0006]进一步的,所述网状固定结构包括挡护板,所述挡护板呈圆角矩形状,所述挡护板底端固定连接有锚杆,所述锚杆上端呈圆柱形,所述锚杆底部呈锥形,所述锚杆外侧固定连接有锚勾,所述锚勾呈圆形阵列于锚杆外侧,所述挡护板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呈圆柱形,所述固定柱外侧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圆角矩形状,所述连接板两端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连接板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呈矩形状,所述固定块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固定块内部圆形通孔与水平夹角为边坡倾角,所述固定块圆形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固定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喷头。
[0007]进一步的,所述抽水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呈圆环状,所述水泵前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整体呈“L”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呈矩形状,所述太阳能板下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可调节范围为180度,所述转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蓄水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整体呈矩形状,所述水箱内部开设有矩形空腔,所述水箱矩形空腔上端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水箱空腔上端圆形通孔呈线性阵列排布,所述水箱空腔左侧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水箱矩形通孔上端固定连接有水井盖,所述水井盖呈矩形状,所述水井盖底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水井盖上端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水井盖上端矩形通孔呈矩形阵列排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侧边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外侧套接有水箱,所述水箱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和水泵,所述水箱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设有挡护板和固定锚钉,有利于边坡固定锚钉将挡护板以及挡护板上的生态基材层牢固地固定在土质边坡内,挡护板与混合有植物种子的生态基材层形成网状加筋层,可有效防止生态温度过高导致的生态基材层裂缝而脱落,还可有效防止坡面径流的侵蚀,可以解决生态护坡基材易脱落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有太阳能板、抽水泵和蓄水池,有利于对边坡挡护板上的生态基材层进行浇灌,使得边坡挡护板上的生态基材层足够湿润,防止裂缝而脱落,也可在水中加入培养液进行人工栽培,使得植被生长进而对生态基材层进行进一步加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网状固定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供水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网状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抽水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网状固定结构;101、挡护板;102、锚杆;103、锚勾;104、固定柱;105、连接板;106、固定块;107、出水管;108、喷头;2、抽水结构;201、电机;202、水泵;203、固定环;204、抽水管;3、太阳能装置;301、太阳能板;302、转杆;303、固定杆;4、蓄水装置;401、水箱;402、水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包括网状固定结构1,网状固定结构1整体呈网状结构,网状固定结构1整体与边坡倾斜度相同,网状固定结构1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结构2,抽水结构2底端固定连接有蓄水装置4,蓄水装置4呈矩形状,抽
水结构2均匀分布于蓄水装置4上方,抽水结构2所夹空间内部设有太阳能装置3,太阳能装置3与抽水结构2的间隔相等,太阳能装置3与抽水结构2通过电线供电;
[0022]其中,网状固定结构1包括挡护板101,挡护板101呈圆角矩形状,挡护板101底端固定连接有锚杆102,锚杆102上端呈圆柱形,锚杆102底部呈锥形,锚杆102外侧固定连接有锚勾103,锚勾103呈圆形阵列于锚杆102外侧,挡护板101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04,固定柱104呈圆柱形,固定柱104外侧套接有连接板105,连接板105呈圆角矩形状,连接板105两端开设有圆形通孔,连接板105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6,固定块106呈矩形状,固定块106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固定块106内部圆形通孔与水平夹角为边坡倾角,固定块106圆形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07,固定块106上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08,锚杆102与锚勾103所形成部件呈箭头状,将挡护板101、锚杆102和锚勾103整体埋入地面内部,锚杆102外侧设置有锚勾103有利于在地面下进行固定,并且在地表滑落时不易脱落,并且每层间距相同。
[0023]其中,抽水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包括网状固定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固定结构(1)整体呈网状结构,所述网状固定结构(1)整体与边坡倾斜度相同,所述网状固定结构(1)底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结构(2),所述抽水结构(2)底端固定连接有蓄水装置(4),所述蓄水装置(4)呈矩形状,所述抽水结构(2)均匀分布于蓄水装置(4)上方,所述抽水结构(2)所夹空间内部设有太阳能装置(3),所述太阳能装置(3)与抽水结构(2)的间隔相等,所述太阳能装置(3)与抽水结构(2)通过电线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固定结构(1)包括挡护板(101),所述挡护板(101)呈圆角矩形状,所述挡护板(101)底端固定连接有锚杆(102),所述锚杆(102)上端呈圆柱形,所述锚杆(102)底部呈锥形,所述锚杆(102)外侧固定连接有锚勾(103),所述锚勾(103)呈圆形阵列于锚杆(102)外侧,所述挡护板(101)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04),所述固定柱(104)呈圆柱形,所述固定柱(104)外侧套接有连接板(105),所述连接板(105)呈圆角矩形状,所述连接板(105)两端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连接板(105)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6),所述固定块(106)呈矩形状,所述固定块(106)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固定块(106)内部圆形通孔与水平夹角为边坡倾角,所述固定块(106)圆形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07),所述固定块(106)上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0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泞菲裴向军张晓超印大秋王世军孙华章李琪张威振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