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387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试验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包括:试验台、试验槽、出水口、导流槽、支撑网、四个电动推杆;喷头,设置在试验台上部,通过支撑组件与试验台连接;雨水收集组件,设置在试验台的侧面,位置靠近出水口与导流槽,分别与出水口、导流槽连接,用于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水循环组件,设置在雨水收集组件的一侧,分别与雨水收集组件、喷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网、喷头、雨水收集组件与水循环组件的配合的设置,能够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为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从而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从而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试验设备
,涉及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应用雨洪管理理念,具有防洪排涝、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态公园建设。
[0003]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在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快速发展,但海绵城市理念评价研究发展较为缓慢,没有一个明确的海绵城市评价体系。因此,海绵城市评价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越来越高的重视。
[0004]有关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研究的内容中,主要是围绕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大功能进行研究,植被缓冲带在海绵城市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有拦截和减少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污染物,保护土壤在大暴雨时不被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河道侵蚀等方面的优势。而目前有关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研究所需要的室内试验设备较少,不能很好的对海绵城市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导致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以解决现有现有对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研究所需要的室内试验设备较少,不能很好的对海绵城市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导致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缓慢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包括:
[0008]试验台,上部表面开设有试验槽,侧面开设有出水口与导流槽,出水口位于导流槽上部,出水口、导流槽分别与试验槽相连通;
[0009]支撑网,设置在试验槽内部,一端靠近出水口,上部表面用于放置植被缓冲带;
[0010]四个电动推杆,竖直设置在试验槽内部,分别位于支撑网下部四角位置,上端分别与支撑网活动连接;
[0011]喷头,设置在试验台上部,通过支撑组件与试验台连接;
[0012]雨水收集组件,设置在试验台的侧面,位置靠近出水口与导流槽,分别与出水口、导流槽连接,用于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
[0013]水循环组件,设置在雨水收集组件的一侧,分别与雨水收集组件、喷头连接。
[0014]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5]其中每一个电动推杆与支撑网之间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上部与支撑网连接,连接块的下部靠近电动推杆上端的位置开设有球槽,所述球槽内设置有连接球,连接球的
部分穿过球槽的开口与电动推杆的上端连接。
[0016]其中雨水收集组件包括计量箱,计量箱设置在试验台的侧面,计量箱通过第一导流管与出水口连接,第一导流管远离出水口的一端位于计量箱内部且连接有第一流量计,计量箱通过第二导流管与导流槽连接,第二导流管远离导流槽的一端位于计量箱内部且连接有第二流量计,计量箱的下部设置有收集箱,收集箱与计量箱通过排水管连通。
[0017]其中计量箱内部设置有滤芯,滤芯位于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管的下部。
[0018]其中水循环组件包括水泵,水泵的进水口通过入水管与收集箱连接,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喷头连接。
[0019]其中支撑组件包括四个支撑杆,四个支撑杆竖直设置在喷头与试验台之间,四个支撑杆分别位于试验台的四角位置,每一个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试验台、喷头连接。
[0020]其中每一个支撑杆上设置有光源。
[0021]其中支撑网为金属材料制成。
[0022]本技术的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23]第一,通过支撑网、喷头、雨水收集组件与水循环组件的配合的设置,能够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为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同时,水能够进行循环使用,节约了资源,节省了试验成本;
[0024]第二,通过坡度调节模块的设置,能够对支撑网的横向与纵向的坡度进行调节,从而调整植被缓冲带的横向与纵向的坡度,从而模拟不同坡度对雨水径流的影响,为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进一步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
[0025]第三,通过光源的设置,为植被缓冲带提供光照,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从而保证了试验的正常进行;
[0026]第四,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中试验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中支撑网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支撑杆;2、水泵;201、入水管;202、出水管;3、喷头;4、光源;5、试验台;501、支撑网;502、出水口;503、导流槽;6、计量箱;601、滤芯;7、收集箱;8、试验槽;9、电动推杆;10、第一导流管;11、第二导流管;13、第一流量计;14、第二流量计;15、排水管;16、球槽;17、连接球;18、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3]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包括试验台5,试验台5上部表面开设有试验槽8,试验台5的侧面开设有出水口502与导流槽503,出水口502位于导流槽503上部,出水口502、导流槽503分别与试验槽8相连通,试验槽8内部设置有支撑网
501,支撑网501的一端靠近出水口502,支撑网501为金属材料制成,支撑网501的上部表面用于放置植被缓冲带,试验槽8内部位于支撑网501下部四角位置分别竖直设置有电动推杆9,每一个电动推杆9的上端与支撑网501活动连接,电动推杆9为防水型,保证在有水的环境下正常运行,通过四个电动推杆9的伸缩,调整支撑网501在横向与纵向的坡度,用于模拟不同坡度对雨水径流的影响,试验台5上部设置有喷头3,喷头3为长方形,喷头3的长宽与试验台5的长宽相同,喷头3下部设置有出水口,喷头3通过支撑组件与试验台5连接,试验台5的侧面靠近出水口502与导流槽503的位置设置有雨水收集模块7,雨水收集模块7分别与出水口502、导流槽503连接,雨水收集模块7用于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为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雨水收集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水循环组件,水循环组件分别与雨水收集组件、喷头3连接,通过水循环组件为喷头3提供水源模拟降雨,再将雨水收集之后循环使用,更加节能环保。
[0034]如图1、3所示,每一个电动推杆9与支撑网501之间设置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的上部与支撑网501连接,连接块18的下部靠近电动推杆9上端的位置开设有球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5),上部表面开设有试验槽(8),侧面开设有出水口(502)与导流槽(503),所述出水口(502)位于导流槽(503)上部,所述出水口(502)、导流槽(503)分别与试验槽(8)相连通;支撑网(501),设置在试验槽(8)内部,一端靠近出水口(502),上部表面用于放置植被缓冲带;四个电动推杆(9),竖直设置在试验槽(8)内部,分别位于支撑网(501)下部四角位置,上端分别与支撑网(501)活动连接;喷头(3),设置在试验台(5)上部,通过支撑组件与试验台(5)连接;雨水收集组件,设置在试验台(5)的侧面,位置靠近出水口(502)与导流槽(503),分别与出水口(502)、导流槽(503)连接,用于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水循环组件,设置在雨水收集组件的一侧,分别与雨水收集组件、喷头(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电动推杆(9)与支撑网(501)之间设置有连接块(18),所述连接块(18)的上部与支撑网(501)连接,所述连接块(18)的下部靠近电动推杆(9)上端的位置开设有球槽(16),所述球槽(16)内设置有连接球(17),所述连接球(17)的部分穿过球槽(16)的开口与电动推杆(9)的上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海绵城市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组件包括计量箱(6),所述计量箱(6)设置在试验台(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慧武孟刘文昌党涛席嘉龙刘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正诚路桥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