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378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包括打磨机构和管桩调整机构;打磨机构包括打磨盘、多个打磨块和多个进给组件;进给组件包括双轴电机、两个丝杆和两个滑动板,双轴电机的机体固定连接于打磨盘的内部,两个丝杆上的螺纹为反向螺纹;打磨盘的两端开设有多个扇形槽,打磨块嵌装于扇形槽并与滑动板接触;管桩调整机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驱动组件、两个支撑板、两个调整板、四个滚筒和多个导向杆;主动轴的两端外侧分别开设有外螺纹,主动轴设置有外螺纹的部分与调整板螺纹连接。本申请实现了能够同时对两个管桩的连接端面进行打磨,打磨块在打磨的过程中能够自动补偿磨损的厚度,有效提高打磨效果和打磨效率。有效提高打磨效果和打磨效率。有效提高打磨效果和打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管桩打磨焊接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即PHC管桩,是采用先张预应力离心成型工艺,并经过10个大气压(1.0Mpa左右)、180℃左右的蒸汽养护,制成一种空心圆筒型混凝土预制构件,标准节长为10m,直径从300mm~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其抗弯性能、抗折性能和竖向承载力都优于pc管桩。
[0003]现有技术中对两个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时大多采用桩端焊接的方式,但是在进行桩端焊接前,需要对两个管桩的连接端面进行打磨,现有技术中一般为人工分别对需要连接的两个管桩的桩端进行打磨,在两个管桩都打磨完成后,再将两个管桩的端面对齐,然后再人工进行焊接,在焊接时,需要人工边焊边绕着桩端转圈,才能最终完成焊接工作;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对两个管桩的连接端面进行打磨,并且打磨后的焊接工作也比较费力,导致两个管桩连接时的工作周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对两个管桩的连接端面进行打磨,并且打磨后的焊接工作也比较费力,导致两个管桩连接时的工作周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了能够同时对两个管桩的连接端面进行打磨,同时能够使得打磨块对管桩进行打磨时管桩同步地在原地反向自转,且打磨块在打磨的过程中能够自动补偿磨损的厚度,使得打磨块与管桩的端面之间始终保持恒定的接触力接触进行打磨,有效提高打磨效果和打磨效率,在打磨后能够很省力地将两个管桩进行对接,工人不需要绕着对接处转圈即可快速完成焊接工作。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包括打磨机构和管桩调整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盘、嵌装于所述打磨盘两端的多个打磨块和设置于所述打磨盘内部的多个进给组件;多个所述打磨块、多个所述进给组件和多个所述卡接组件分别关于所述打磨盘的轴心线环形阵列设置;所述进给组件包括双轴电机、两个丝杆和两个滑动板,所述双轴电机的机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打磨盘的内部,两个所述丝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两个所述丝杆分别贯通两个所述滑动板并与所述滑动板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丝杆上的螺纹为反向螺纹;所述打磨盘的两端开设有多个扇形槽,多个所述滑动板分别处于多个所述扇形槽内并与所述扇形槽滑动连接,所述打磨块嵌装于所述扇形槽并与所述滑动板接触,所述打磨块伸入所述扇形槽的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丝杆背离所述双轴电机的端部伸入所述凹槽中;所述打磨盘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上方设置有升降部;所述管桩调整机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驱动组件、两个支撑板、两个调整板、四个滚筒和多个导向杆;四个所述滚筒分别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和所
述从动轴的外侧,其中两个所述滚筒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另外两个所述滚筒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两个管桩分别放置于四个所述滚筒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动轴的中心处,能够带动所述主动轴转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贯通两个所述支撑板和两个所述调整板,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轴与所述调整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外侧分别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主动轴设置有所述外螺纹的部分与所述调整板螺纹连接,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开设的所述外螺纹为反向螺纹;多个所述导向杆分别贯通所述调整板并与所述调整板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打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打磨盘的外周的多个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插杆、弹性件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打磨盘的外周侧面环形阵列开设有多个卡接槽,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卡接槽内侧,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卡接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插杆固定连接,所述插杆径向伸入所述卡接槽中并与所述打磨块插接。
[000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打磨盘的轴心处贯通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套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打磨盘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动部。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打磨块和所述滑动板均为扇形结构。
[000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中心外侧并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动轴上的所述滚筒和所述从动轴上的所述滚筒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管桩的外径。
[00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部的机体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升降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机体固定连接。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管桩端面磨削准备:先将两个调整板移动至分别接触到两个支撑板,使得调整板不与主动轴上的外螺纹接触,调整板与主动轴之间能够相对转动,然后将两个管桩分别吊运至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四个滚筒上,通过四个滚筒对两个管桩进行支撑,同时将两个管桩相背离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调整板上,使得两个管桩放置到位;对管桩进行磨削:在两个管桩放置到位后,控制升降部动作,带动打磨机构整体下移,并使得打磨机构的底端部分伸入到两个管桩端面之间的间距中,保证处于下方的打磨块能够伸入到两个管桩端面之间的间距中,然后控制双轴电机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丝杆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滑动板在扇形槽中做相离运动,通过滑动板的运动从而使得打磨块逐渐从扇形槽中伸出,并使得处于下方的打磨块接触到管桩的端面,紧接着控制第一转动部动作,带动打磨盘和多个打磨块同步转动,从而通过打磨块能够对管桩的端面进行打磨,在打磨盘持续转动的过程中,不间断地控制双轴电机缓慢转动,使得滑动板逐渐地带动打磨块向外伸出,用于补偿打磨块被磨损掉的厚度,使得打磨块的端面能够始终与管桩的端面接触,使得打磨块与管桩的端面之间的接触
力始终保持恒定,同时控制驱动组件动作,带动主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轴上的滚筒同步转动,进而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滚筒的共同作用下,带动两个管桩同步转动,控制管桩的转动方向与打磨盘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于此时调整板不与主动轴上的外螺纹接触,因而主动轴与调整板之间为相对转动状态,两个管桩均在原地自转,最终通过打磨盘和打磨块的转动以及管桩的自转,实现同时对两个管桩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有效打磨;对打磨后的管桩进行对接:在两个管桩相对的端面打磨完成后,控制第一转动部停止转动,并控制升降部动作,带动打磨机构整体上升并离开两个管桩,然后,手动推动两个调整板相向运动,使得两个调整板分别接触到主动轴两端的两段反向的外螺纹,使得调整板与主动轴之间形成螺纹连接的状态,从而通过主动轴的转动,能够带动两个调整板相向运动,通过调整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打磨机构(1)和管桩调整机构(2);所述打磨机构(1)包括打磨盘(11)、嵌装于所述打磨盘(11)两端的多个打磨块(12)和设置于所述打磨盘(11)内部的多个进给组件(13);多个所述打磨块(12)、多个所述进给组件(13)分别关于所述打磨盘(11)的轴心线环形阵列设置;所述进给组件(13)包括双轴电机(131)、两个丝杆(132)和两个滑动板(133),所述双轴电机(131)的机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打磨盘(11)的内部,两个所述丝杆(132)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双轴电机(131)的两个输出端,两个所述丝杆(132)分别贯通两个所述滑动板(133)并与所述滑动板(133)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丝杆(132)上的螺纹为反向螺纹;所述打磨盘(11)的两端开设有多个扇形槽(3),多个所述滑动板(133)分别处于多个所述扇形槽(3)内并与所述扇形槽(3)滑动连接,所述打磨块(12)嵌装于所述扇形槽(3)并与所述滑动板(133)接触,所述打磨块(12)伸入所述扇形槽(3)的端面开设有凹槽(4),所述丝杆(132)背离所述双轴电机(131)的端部伸入所述凹槽(4)中;所述打磨盘(11)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一转动部(14),所述第一转动部(14)的上方设置有升降部(15);所述管桩调整机构(2)包括主动轴(21)、从动轴(22)、驱动组件(23)、两个支撑板(24)、两个调整板(25)、四个滚筒(26)和多个导向杆(27);四个所述滚筒(26)分别套设于所述主动轴(21)和所述从动轴(22)的外侧,其中两个所述滚筒(26)与所述主动轴(21)固定连接,另外两个所述滚筒(26)与所述从动轴(22)固定连接,两个管桩(5)分别放置于四个所述滚筒(26)上;所述驱动组件(23)设置于所述主动轴(21)的中心处,能够带动所述主动轴(21)转动;所述主动轴(21)和所述从动轴(22)的两端分别贯通两个所述支撑板(24)和两个所述调整板(25),所述主动轴(21)和所述从动轴(22)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板(24)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轴(22)与所述调整板(2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21)的两端外侧分别开设有外螺纹(6),所述主动轴(21)设置有所述外螺纹(6)的部分与所述调整板(25)螺纹连接,所述主动轴(21)的两端开设的所述外螺纹(6)为反向螺纹;多个所述导向杆(27)分别贯通所述调整板(25)并与所述调整板(25)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27)与所述支撑板(2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打磨盘(11)的外周的多个卡接组件(16);所述卡接组件(16)包括插杆(161)、弹性件(162)和压力传感器(163),所述打磨盘(11)的外周侧面环形阵列开设有多个卡接槽(164),所述压力传感器(163)设置于所述卡接槽(164)内侧,所述弹性件(162)处于所述卡接槽(164)内,且所述弹性件(16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63)和所述插杆(161)固定连接,所述插杆(161)径向伸入所述卡接槽(164)中并与所述打磨块(12)插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盘(11)的轴心处贯通有通孔(111),所述通孔(111)内套接有转动轴(112),所述转动轴(112)
与所述打磨盘(1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11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动部(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块(12)和所述滑动板(133)均为扇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3)包括第二转动部(231)、第一齿轮(232)和第二齿轮(233);所述第二转动部(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2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晋升左恩胜李艳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