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人类的活动,不断地向河流中排放各种污染物质,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排入河流中的污染物超过自净能力,改变了河流原有生态系统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过程,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动力学过程和河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造成河流生态环境的退化与服务功能的下降,影响了人类对河流的可持续利用时,便形成污染。
[0003]参考图1,目前的河道的底部均为混凝土结构,并延伸至河道的侧边,利用混凝土隔断土壤与河道,并利用混凝土的结构强度造型。河道隔断的靠内侧为植被区,种植草皮和树木一类的植物。该种方式下,完成了河道的成立和植被区的隔断,但是对于河道的生态化治理并无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其具有水生态治理修复河道的污水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包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底部(100)、第一护坡(300)和第二护坡(200),第一护坡(300)位于较低处,第二护坡(200)位于较高处,且两者均为植被区;所述河道底部(100)包括自下而上的碎土层(101)、粗纱垫层(102)、防水毯(103)、钢筋砼层(104);所述河道底部(100)位于第一护坡(300)一侧设有沟槽(107)和位于沟通两侧的第一渠体(108)和第二渠体(109);所述沟槽(107)内设有水生植物(110),第一渠体(108)设有连通沟槽(107)和第一护坡(300)底部的第一管道(111),第二渠体(109)设有连通沟槽(107)和河道的第二管道(112);所述河道底部(100)位于第二护坡(200)一侧设有挡土墙(114)和防渗层(115),挡土墙(114)和防渗层(115)内设有连通第二护坡(200)底部和河道的第三管道(1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坡(300)的植被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辰瑾,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中恒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