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源网荷储互动的减碳微网日前能量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网减碳优化管理
,涉及到一种基于源网荷储互动的减碳微网日前能量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电力的需求也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电力生产的碳排量也持续走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尤其是火力这种非清洁能源的发电方式仍作为主力发电方式,由此可见减碳优化迫在眉睫。
[0003]电力生产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电力结构等多个方面,当前对电力生产减碳优化主要集中在用电侧,即主要用于减少用电量来控制发电量,从而实现减碳优化,对发电侧的优化程度明显满足不了减碳优化需求,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层面:
[0004]一、当前对发电侧的减碳优化层面主要集中在能源使用层面,即增大清洁发电能源的使用量以及降低煤炭等非清洁能源的使用量,但是清洁能源的使用环境、使用场景等受到的局限性显然高于非清洁能源,无法实现大范围的更替,无法提高发电侧减碳优化效果,同时还增加了供电稳定以及供电安全隐患;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源网荷储互动的减碳微网日前能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区域源网供电信息获取:获取指定用电区域内对应的源网供电信息,其中,源网供电信息为各源网供电端在设定周期内各月份对应的供电量、发电量、发电原料使用量以及各源网供电端对应的供电参数,将各源网供电端按照设定顺序依次编号为1,2,...i,...n;第二步、区域电网信息获取:获取指定用电区域当前设定的额定用电量,并记为D
额定
,同时获取指定用电区域在设定周期内各月份对应的用电量和生产量;第三步、区域用电稳定权重设置:基于指定用电区域在设定周期内各月份对应的用电量和生产量,进行区域用电稳定权重因子设置,并记为ε;第四步、源网供电类型减碳权重设置:从各源网供电端对应的供电参数中提取供电类型,进而设置各源网供电端对应供电类型减碳权重因子,并记为η
i
,i表示为源网供电端编号,i=1,2,......n;第五步、源网供电储能减碳权重设置:提取各源网供电端在设定周期内各月份对应的发电量和供电量,由此设置各源网供电端对应储能减碳权重因子,并记为τ
i
;第六步、源网供电线路减碳权重设置:从各源网供电端对应的供电参数中提取供电线路长度、供电线路中安置的各种类设备对应运行功率和数目,由此设置各源网供电端对应供电线路减碳权重因子,并记为μ
i
;第七步、源网供电减碳优化分析:对指定用电区域进行供电减碳优化分析,得到指定用电区域对应的最优减碳发电方式,并反馈至指定用电区域对应发电管理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源网荷储互动的减碳微网日前能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源网供电端对应的供电参数具体包括供电类型、供电机组数目、各供电机组的型号、各供电机组的设定供电量、供电线路长度、供电线路型号以及供电线路中安置的各种类设备对应运行功率和各种类设备对应数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源网荷储互动的减碳微网日前能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区域用电稳定权重因子设置,具体设置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指定用电区域在设定周期内各月份对应的用电量进行相互对比,从中筛选出最高用电量和最低用电量,同时通过均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出指定用电区域对应的平均用电量,将指定用电区域对应的最高用电量、最低用电量以及平均用电量分别记为D
max
、D
min
和将指定用电区域在设定周期内各月份对应的生产量进行相互对比,从中筛选出最高生产量和最低生产量,分别记为L
max
和L
min
;通过分析公式分析得到指定用电区域对应的用电稳定权重因子ε,a1、a2、a3、a4分别表示为设定的最高用电差、最低用电差、额定用电差、生产差对应的修正系数,ΔD0、ΔD1、ΔL分别表示为设定的许可最高用电差、许可最低用电差、许可生产浮动值,e表示自然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源网荷储互动的减碳微网日前能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各源网供电端对应供电类型减碳权重因子,具体设置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提取各源网供电端对应的供电类型,由此从信息库中定位出各源网供电端对应供电类型的单位发电排碳量,记为C
i
;提取各源网供电端在设定周期内各月份对应的发电量和发电原料使用量,通过均值计算得出各源网供电端对应的平均发电量和平均发电原料使用量,将各源网供电端对应的平均发电量记为F
i
;基于各源网供电端对应的平均发电原料使用量,从信息库中定位出各源网供电端对应平均发电原料使用量的理论发电量,记为F
i
′
;提取各源网供电端对应供电机组数目和各供电机组型号,基于各源网供电端对应各供电机组型号,从信息库中定位出各源网供电端中各供电机组型号对应供电基准排碳量,记为C
′
ir
,r表示供电机组编号,r=1,2,......g;提取各源网供电端对应各供电机组的设定供电量,记为G
ir
;基于分析公式分析得到各源网供电端对应供电类型减碳权重因子η
i
,a5、a6、a7、a8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发电排碳量、发电转化率、供电机组数目、供电机组排碳量对应的占比权重,k
0i
、k
1i
分别表示为设定的第i个源网供电端对应供电类型对应的参考排碳比、参考发电转化率,M
i
为第i个源网供电端对应的供电机组数目,M
i
′
为设定的第i个源网供电端对应供电类型的减碳参考供电机组数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源网荷储互动的减碳微网日前能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各源网供电端对应储能减碳权重因子,具体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娜,朱刘柱,王宝,任曦骏,刘丽,崔宏,黄霞,聂元弘,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