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320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供电单元和至少两组发射单元;每组所述发射单元包括驱动模块、发射线圈以及解码电路,驱动模块与所述供电单元以及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发射线圈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用于产生电磁场;解码电路与所述发射线圈以及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将发射线圈内的模拟电路转换为数字电路并传输至控制单元;每组所述发射单元的所述驱动模块以及所述驱动模块的地线回路均独立设置,本申请的无线充电装置能够防止多个发射线圈之间的相互串扰,进而提高该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的稳定性。提高该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的稳定性。提高该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手机,手表,耳机都搭载的无线充电功能,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中小功率无线充电器都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主。为了满足家庭多设备同时充电的需求,多合一无线充电器应运而生。
[0003]在相关的
中,多合一无线充电存在的问题是:多个发射线圈之间相互串扰,从而造成发射线圈的误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能够防止多个发射线圈之间的相互串扰,进而提高该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的稳定性。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供电单元、和至少两组发射单元;
[0006]每组所述发射单元包括:
[0007]驱动模块,与所述供电单元以及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08]发射线圈,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用于产生电磁场;以及
[0009]解码电路,与所述发射线圈以及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将发射线圈内的模拟电路转换为数字电路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0010]每组所述发射单元的所述驱动模块以及所述驱动模块的地线回路均独立设置。
[0011]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每组发射单元均包括电性连接的驱动模块、发射线圈以及解码电路,解码电路采集发射线圈的模拟电路并转换为数字电路后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数字电路反馈的信息以控制驱动模块向发射线圈供电以使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由于每组发射单元内的驱动模块是独立设置以及每个驱动模块的地线回路是独立设置的,如此,每个驱动模块传输的电流将只能传输至对应的发射线圈,即避免了任意一个发射线圈的解调信号通过驱动电路的地线耦合到其他发射线圈的解码电路的电路中,保证了每个发射线圈的独立工作,提高了该无限充电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0014]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15]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0、供电单元;20、发射单元;21、驱动模块;211、滤波电路;2111、电流输入端;2112、直流输出端;L1、滤波电感;C1、滤波电容;212、降压电路;2121、高电压输入端;2122、低电压输出端;U、降压芯片;VIN、电压输入脚;EN、使能脚;SW、开关脚;BST、自升压脚;FB、反馈脚;R1、分压电阻;L2、选择电感;C2、升压电容;2123、反馈取样子电路;R2、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C3、第一电容;R4、第三电阻;R5、第四电阻;R6、第五电阻;C4、第二电容;2124、脉冲尖峰吸收子电路;C5、吸收电容;R7、吸收电阻;22、发射线圈;23、解码电路;30、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18]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手表、耳机都搭载无线充电功能,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中小功率无线充电器都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主。为了满足家庭多设备同时充电的需求,多合一无线充电器应运而生,原理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发射线圈的磁场能量传输到负载的接收线圈,完成功率传输。
[0019]多合一无线通常是两个或者多个发射线圈同时工作,通过变频架构或者变占空比架构实现多路输出。此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当多个发射线圈共用同一个驱动电路,来自任意一个发射线圈的解调信号都有可能通过此驱动电路的地线耦合到其他发射线圈的解码电路中,从而造成其他发射线圈的误动作,使无线充电装置产生噪音、断充或FOD(非正常工作)等现象,进而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产品体验。
[002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能够防止多个发射线圈22之间发生串扰,进而提高该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的稳定性。
[0021]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控制单元30、供电单元10和至少两组发射单元20;每组发射单元20包括驱动模块21、发射线圈22和解码电路23,驱动模块21与供电单元10以及控制单元30均电性连接;发射线圈22与驱动模块21电性连接,用于产生充电磁场;解码电路23与发射线圈22以及控制单元30均电性连接,用于将发射线圈22内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单元30;每组发射单元20的驱动模块21以及驱动模块21的地线回路均独立设置。
[0022]供电单元10用于向该无线充电装置供电,由于市电为交流电,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供电单元10设置为AC

DC(交流转换直流)充电器,以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具体的,供电单元10包括电感以及一个或多个并联的电容,电容的第一极板与电感连接,电容的第二极板接地,交流电在通过电感后转换为第一电流,此时第一电流中仍含有的部分交流成分将通过电容导入地线。
[0023]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电感的电感量不做限定,由于电感的平波能力与电感的电感量的大小成正比,考虑到电感是将市电转换为第一电流,电感L1的电感量应较大,可通过在电感内设置磁芯,也可通过使电感L1的线圈匝数尽可能密集以提高电感的电感量。
[00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容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为极性电容,另一个为非极性电容,极性电容的正极板与电容连接,极性电容的负极板接地,由于极性电容的容量
远大于非极性电容,可更好的吸收第一电流中的交流成分。
[0025]解码电路23用于采集发射线圈22内的模拟信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单元30,具体地,发射线圈22内的电流传输至解码电路23后,解码电路23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反馈至控制单元30,控制单元30根据数字电路反馈的信息实现对驱动电路的控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解码电路23不做限定,例如,解码电路23可以采用PD(USB Power Delivery,功率传输)协议、FCP(Fibre Channel Protocol,网状信道协议)协议或SCP(Standard Communication Protocol,标准通信)协议等。
[0026]控制单元30用于控制驱动模块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可以是控制芯片。
[0027]发射线圈22用于产生充电磁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线圈22为无线充电芯片,例如,南芯SC5001、南芯SC9602、芯海科技CSU3AF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供电单元和至少两组发射单元;每组所述发射单元包括:驱动模块,与所述供电单元以及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发射线圈,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用于产生电磁场;以及解码电路,与所述发射线圈以及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将发射线圈内的模拟电路转换为数字电路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每组所述发射单元的所述驱动模块以及所述驱动模块的地线回路均独立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滤波电路,具有直流输出端以及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的电流输入端;以及,降压电路,具有与所述直流输出端连接的高电压输入端和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的低电压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滤波电感,连接于所述电流输入端和所述直流输出端之间;一个或多个并联的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于所述滤波电感和所述直流输出端之间,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极板接地。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包括:降压芯片,具有电压输入脚、使能脚以及开关脚,所述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脚;一个或多个串联的分压电阻,连接于所述直流输出端和所述使能脚之间;选择电感,连接于所述开关脚与所述低电压输出端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芯片还具有自升压脚,所述降压电路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