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肖专利>正文

一种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03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包括框体、风动驱动机构和热传递机构,所述框体的外侧两端均设置有风动驱动机构,且风动驱动机构与热传递机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热传递机构的另一端伸入至框体的内侧,且热传递机构的另一端对应冷水箱设置,所述冷水箱设置于框体的内侧顶端,且冷水箱下表面两端分别与2个导水板对应。该发明专利技术能利用小型船舶的发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小型船舶行驶时产生的风力,使得发动机的热量对海面湿润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使的加热后的湿热空气喷向温度较低的冷水箱,进而能够产生冷凝水,冷凝水顺着导水板进入储水槽,并通过淡水排出口可作为船员使用的淡水。口可作为船员使用的淡水。口可作为船员使用的淡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相关
,具体为一种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

技术介绍

[0002]船舶是一种在水面行驶的交通工具,小型的船舶在海中行驶时,其行驶的时间不仅受到油量的限制,也受到了淡水的限制,原因是,若淡水不足,则无法供应船员使用,则不利于船舶继续行驶,为了提高行驶的时间,船员需要携带较多的淡水,但携带较多的淡水,会增加船舶的载重,进而不利于提高船舶的行驶的速度及行驶的海里数;因此,需要一种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其能通过发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热量而制造淡水,从而不仅解决了携带淡水而产生的问题,且有助于提高小型船舶行驶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小型船舶因淡水携带不足而影响行驶时间及携带淡水较多而影响船舶行驶速度及行驶海里数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包括框体、风动驱动机构和热传递机构,所述框体的外侧两端均设置有风动驱动机构,且风动驱动机构与热传递机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热传递机构的另一端伸入至框体的内侧,且热传递机构的另一端对应冷水箱设置,所述冷水箱设置于框体的内侧顶端,且冷水箱下表面两端分别与2个导水板对应,所述导水板连接于框体的内侧,且导水板的上表面最低点与对应的储水槽贯通连接,所述储水槽设置于框体的内侧,且储水槽的最低点通过淡水排出口与框体的外侧贯通,所述框体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贯穿至框体内的一端轴连接于安装板上。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利用风动驱动机构使得海面的湿冷空气进入热传递机构,并通过热传递机构导热后,朝向冷水箱下表面喷出,之后预冷产生冷凝水,进而实现制造淡水的目的。
[0006]优选的,所述风动驱动机构包括风管、导气管、单向进气口、活塞杆、传动杆、曲轴和风动扇叶,所述风管在框体的两侧均有设置,且风管内轴承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的轴端分布有风动扇叶,且风动扇叶也设置于风管内,所述风管的中部下端活动贯穿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上端轴承连接于曲轴上,所述传动杆的下端轴连接于活塞杆的上端,且活塞杆的下端无缝滑动连接于导气管的内侧,所述导气管的下部外侧设置有单向进气口。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船舶行驶时,产生的风力,带动风动扇叶转动,实现带动曲轴转动的目的,进而能够使得传动杆带动活塞杆不断的上下移动,使得海面的湿冷空气通过单向进气口进入导气管。
[0008]优选的,所述热传递机构包括分气管、输气管、贯穿孔和螺旋弹簧型导热丝,所述
分气管与导气管的下端贯通连接,且分气管上均匀分布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处于框体内侧的部分上密布有螺旋弹簧型导热丝,且螺旋弹簧型导热丝活动贯穿贯穿孔设置,所述贯穿孔设置于安装板上,且贯穿孔贯通安装板的两侧。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导气管内的湿冷空气进入分气管,之后再进入输气管,通过螺旋弹簧型导热丝吸收发动机上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输气管内的湿冷空气,使得湿冷空气转化为湿热空气,之后再从输气管对应冷水箱的一端喷出。
[0010]优选的,所述输气管、螺旋弹簧型导热丝和冷水箱均为铜材质,且输气管处于框体内侧的部分为螺旋形机构。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提高输气管内湿冷空气吸热的效率,使得湿冷空气快速的转化为湿热空气,并且延长空气在输气管内传递的路径长度,以保证空气充分的吸热。
[0012]优选的,所述冷水箱上高处和低处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带盖的注水口和带盖的排水口,且冷水箱的下端成八字型结构,并且2个导水板也呈八字形结构。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小型船舶在行驶一段时间后,更换冷水箱内的海水,以保证湿热空气遇冷形成冷凝水的效果。
[0014]优选的,所述框体呈n字型结构,且框体内侧设置2个相互平行的安装板,并且安装板的材质也为铜。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将该转化器安装在小型船舶的发动机上优选的,所述单向进气口内设置有单向进气阀,且单向进气口的高度低于活塞杆下端的最低高度,所述导气管与分气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单向排气阀。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使得海面的湿冷空气仅能单向的进入导气管,并仅能单向的从导气管进入分气管。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能利用小型船舶的发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小型船舶行驶时产生的风力,使得发动机的热量对海面湿润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使的加热后的湿热空气喷向温度较低的冷水箱,进而能够产生冷凝水,冷凝水顺着导水板进入储水槽,并通过淡水排出口可作为船员使用的淡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主侧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主侧剖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框体;2、调节螺杆;3、安装板;4、风管;5、导气管;6、单向进气口;7、分气管;8、输气管;9、冷水箱;10、活塞杆;11、淡水排出口;12、传动杆;13、曲轴;14、风动扇叶;15、导水板;16、储水槽;17、贯穿孔;18、螺旋弹簧型导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包括框体1、风动驱动机构和热传递机构,框体1的外侧两端均设置有风动驱动机构,且风动驱动机构与热传递机构的一端相连接,风动驱动机构包括风管4、导气管5、单向进气口6、活塞杆10、传动杆12、曲轴13和风动扇叶14,风管4在框体1的两侧均有设置,且风管4内轴承连接有曲轴13,曲轴13的轴端分布有风动扇叶14,且风动扇叶14也设置于风管4内,风管4的中部下端活动贯穿有传动杆12,且传动杆12的上端轴承连接于曲轴13上,传动杆12的下端轴连接于活塞杆10的上端,且活塞杆10的下端无缝滑动连接于导气管5的内侧,导气管5的下部外侧设置有单向进气口6,小型船舶行驶在海面上时,通过风力能使得风动扇叶14带动曲轴13转动,进而能使得传动杆12带动活塞杆10上下往复移动,从而达到不断的将海面的湿冷空气吸入导气管5内的目的,单向进气口6内设置有单向进气阀,且单向进气口6的高度低于活塞杆10下端的最低高度,导气管5与分气管7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单向排气阀,保证了湿冷空气只能单向的先进入导气管5再进入分气管7。
[0022]热传递机构的另一端伸入至框体1的内侧,且热传递机构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包括框体(1)、风动驱动机构和热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外侧两端均设置有风动驱动机构,且风动驱动机构与热传递机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热传递机构的另一端伸入至框体(1)的内侧,且热传递机构的另一端对应冷水箱(9)设置,所述冷水箱(9)设置于框体(1)的内侧顶端,且冷水箱(9)下表面两端分别与2个导水板(15)对应,所述导水板(15)连接于框体(1)的内侧,且导水板(15)的上表面最低点与对应的储水槽(16)贯通连接,所述储水槽(16)设置于框体(1)的内侧,且储水槽(16)的最低点通过淡水排出口(11)与框体(1)的外侧贯通,所述框体(1)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2),且调节螺杆(2)贯穿至框体(1)内的一端轴连接于安装板(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发动机动态式淡水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动驱动机构包括风管(4)、导气管(5)、单向进气口(6)、活塞杆(10)、传动杆(12)、曲轴(13)和风动扇叶(14),所述风管(4)在框体(1)的两侧均有设置,且风管(4)内轴承连接有曲轴(13),所述曲轴(13)的轴端分布有风动扇叶(14),且风动扇叶(14)也设置于风管(4)内,所述风管(4)的中部下端活动贯穿有传动杆(12),且传动杆(12)的上端轴承连接于曲轴(13)上,所述传动杆(12)的下端轴连接于活塞杆(10)的上端,且活塞杆(10)的下端无缝滑动连接于导气管(5)的内侧,所述导气管(5)的下部外侧设置有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肖
申请(专利权)人:杨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