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膝痛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64288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涉及到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附子10~15份、白术2~8份、茯苓2~8份、川芎2~8份、白芍8~12份、牛膝2~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既能温补脾肾,又能散寒止痛,活血祛瘀,邪正兼顾,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针对性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具备实际推广应用价值。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定膝痛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在膝关节部位还常患有膝关节滑膜炎、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膝关节游离体、腘窝囊肿、髌骨软化、鹅足滑囊炎、膝内/外翻等关节疾病。
[0003]目前临床对于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西医治疗主要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但这类药物有损伤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的风险,在应用时必须严格限制剂量和使用时间。对于重度膝骨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因手术费用、手术风险及术后康复时间等原因,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有其独特优势,可针对不同的证候分型和病情标本兼治。KOA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分为阳虚寒凝、淤血阻滞、肾虚髓亏三型,临床中医根据证型辩证用药,对症施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针对性。因此,研发简、便、效、廉的中成药治疗KOA意义重大。
[0004]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但目前以KOA的主要中医证型为基础的中药方剂研究较少,例如,专利CN201710907680.9公开了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于缺乏药物针对的膝骨关节炎证型,忽略了不同分型下的病理实质个体差异,无法体现中医针对性施药,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专利CN114191517A公开了一种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虽然其针对了阳虚寒凝这一重要的中医证候分型,但药味多达14种,组成复杂,成本高,无法满足患者对中药方剂配伍简单,用药精简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味少疗效佳的治疗膝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是针对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炎。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0007]附子10~15份、白术2~8份、茯苓2~8份、川芎2~8份、白芍8~12份、牛膝2~8份。
[0008]进一步地,它是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0009]附子12份、白术6份、茯苓6份、川芎6份、白芍10份、牛膝6份。
[0010]进一步地,它是由原料药的药粉、或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散剂、丸剂或溶液剂。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前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0014](1)按配比称取原料药;
[0015](2)原料药研为粉末,或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液,加入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即得。
[0016]本专利技术最后提供了一种前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膝关节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0017]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药物。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具有温阳健脾的作用。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具有通络止痛的作用。
[0020]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药物。
[0021]膝骨关节炎属于“痹证”“骨痹”范畴。《素问
·
逆调论篇》指出:“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认为痹证的发生与阳气不足关系密切。而《素问
·
长刺节论篇》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明确指出寒邪为骨痹发病的重要诱因。《济生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为痹也。”可见,膝痹为本虚标实之证,阳虚为其发病之本,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为其发病之因。阳虚则寒,《素问
·
调经论篇》指出:“寒则涩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因此,对于膝痹的治疗,以温阳为大法,佐以通经活络,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0022]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又名“新定膝痛方”)中,附子性大热,味辛甘,归心肾脾经,虞抟提出,“附子禀雄壮之质
……
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用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君药;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甘淡之茯苓,健脾渗湿,二药相使为用,一补一渗,一燥一利,相反相成,共奏益气健脾祛湿之功,为臣药;佐以川芎祛风活血,加强通络止痛效果,伍以白芍,动静结合,散敛并举,辛酸相合,互相牵制,使活血通络止痛功效更佳;善用牛膝活血祛瘀止痛,且引诸药下行,为使药。诸药味配伍精当,共奏温阳健脾、通络止痛之效,治疗由于脾肾不足、阳虚寒凝所致之痹证。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脾肾,寒凝血瘀所致。纵观全方,标本兼治,既能温补脾肾,又能散寒止痛,活血祛瘀,邪正兼顾,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针对性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具备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0023]显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0024]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由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制成的颗粒剂、散剂、丸剂或溶液剂的制备工艺成熟,参照现有技术常规方法即可制成。
[0026]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
[0027]配方:附子12g、白术6g、茯苓6g、川芎6g、白芍10g、牛膝6g
[0028]制备方法:按配比称取上述药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30~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制成溶液剂。
[0029]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
[0030]配方:附子10g、白术2g、茯苓2g、川芎2g、白芍8g、牛膝2g
[0031]制备方法:按配比称取上述药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30~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膏剂。
[0032]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
[0033]配方:附子15g、白术8g、茯苓8g、川芎8g、白芍12g、牛膝8g
[0034]制备方法:按配比称取上述药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30~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颗粒剂。
[0035]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
[0036]配方:附子12g、白术6g、茯苓6g、川芎6g、白芍10g、牛膝6g
[0037]制备方法:按配比称取上述药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得散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附子10~15份、白术2~8份、茯苓2~8份、川芎2~8份、白芍8~12份、牛膝2~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附子12份、白术6份、茯苓6份、川芎6份、白芍10份、牛膝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原料药的药粉、或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广文陈俊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