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文生专利>正文

一种椎弓根脊柱内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4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椎弓根内固定器,由螺杆、复位固锁块、弓根钉和压板组成,其特征在于:调节块两边为正反向螺牙的双向螺杆与一对复位固锁块相匹配,固锁块的固锁栓一端连有一与其呈0~15度角的穿钉孔,孔下方有一防旋台,弓根钉穿于孔,固锁栓上方有一锁耳,其上开有三个带斜螺孔的“*”形压板孔。本内固定器结构合理、灵巧、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科所用的医疗器械,确切地说是一种椎弓根脊柱内固定器。近年来,国内外对脊柱损伤的治疗,主张早期恢复椎管矢状经,解除对脊醚的压迫,施行脊柱内固定复位手术,是防止脊髓再损伤的重要途径之一。自1973年以来,用于脊柱的固定器械,有哈氏器械Knott棒、Weiss弹簧、Merigue-WiIIiams钢板、Jacobs锁钩脊柱棒、Iugua或哈氏节段性脊柱器械。使用这些器械,手术创伤大,暴露脊椎多,易影响椎管乃致损伤脊髓,并发症多,固定器的稳定性矩,复位不理想等缺点。1982年瑞士Dick设计一种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据1987年瑞士内固定研究会提供的SYNTHES商标的Dick脊柱内固定器,Schanz螺钉可控制前、中、后脊椎的“三柱”复合结构,用固定器达到完全“三维”的固定,大大提高了固定器的稳定性,但经临床应用结果还存在下列问题。1、Dick脊柱内固定器的扁圆柱螺杆是全螺纹单向螺杆,手术时必须调节一对滑块,才能正确进行对被损伤脊柱的复位,即调整两个滑块在螺杆上的距离,操作复杂,延长手术时间。2、Dick器械采用滑块、压板结构、Schanz螺钉嵌入有半圆柱孔的压板、依靠滑块的固定,才能固定螺钉,一旦滑块固定销有松动,螺钉即出现不稳定性。3、长臂的Schanz螺钉,在手术过程中便于对椎体的复位,但余臂在复位后必需截去。既浪费金属材料,又增加螺钉取出的困难。总之现有的钉杆角弓根钉固定器均存在构件多,结构复杂,操作繁锁,固定后易松动,体积大,影响手术视野和操作等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器械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灵巧、操作简便,既能有效地对损伤脊椎进行矫形、固定,又利于作推管减压术和推间融合术的多种自锁框架式钉杆角椎弓根内固定器。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由螺杆、复位固锁块、弓根钉和压板组成,其特征在于a、六棱柱调节块两边为正反向螺牙的双向螺杆与一对复位固锁块两端孔内的正反螺牙相匹配;b.所述的复位固锁块的固锁栓一端连有一与其呈0~15度角的带冠状面倒角锥形穿钉孔,穿钉孔下方有一防旋台,弓根钉穿于穿钉孔,固锁栓上方设有一锁耳,其上开有三个“∩”形压板孔,压板孔上开有斜螺孔。另外,螺杆上设有四条磨光面,使其横截面呈正方形。弓根钉下部呈锥形,钉尖上有一自攻槽,上部六角形肩胛上有一与穿钉孔匹配的锥体固定台。使用时,旋转六棱柱调节块使螺杆随之转动,使穿于穿钉孔内由半球形螺母固定的弓根钉随着固锁块在脊柱纵轴上移动,待伤椎复位满意后用扁斜形压板穿插于相对的两“∩”形压板孔内,由斜螺孔上的螺栓紧固,使其形成稳定、固锁的框架式结构的内固定器。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合理、灵巧、操作简单、夏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促进融合、畸形纠正,有效地减轻椎管压力,术后的脊椎活动不受限制,利于康复。另外,还可将其进行预装使用,因此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A剖视图。图3为图1B-B剖视图。图4为使用状态图。以下通过实施倒,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2,3,4)本椎弓椎内固定器,由螺杆1、复位固锁块2、弓根钉3和压板4组成,六棱柱调节块5两边为正反向螺牙的双向螺杆1与一对复位固锁块2两端孔内的正反螺牙相匹配;螺杆上有四条磨光面,使其横截面呈正方形。复位固锁块2的固锁栓6一端连有一与其呈0~15度角的带冠状面倒角锥形穿钉孔7,穿钉孔下方有一防旋台8,弓根钉3穿于其孔,由半球面螺母固定于复位固锁块2上。固锁栓6上方设有一锁耳9,其上开有三个带斜螺孔11的“∩”形压板孔10,压板4穿在两相对的压板孔内,由斜螺孔上的螺栓压迫压板与方形螺杆吻合而锁定。弓根钉3下部呈锥形,钉尖上有一自攻槽12,使手术中易于上钉,其上螺纹与椎体松植骨间把持力距较大,钉体受力均匀。钉上部六角形肩胛13上有一与穿钉孔7匹配的锥体固定台14,从而扭距大,固定性强。权利要求1.一种椎弓根脊柱内固定器,由螺杆(1)、复位固锁块(2)、弓根钉(3)和压板(4)组成,其特征在于a、六棱柱调节块(5)两边为正反向螺牙的双向螺杆(1)与一对复位固锁块(2)两端孔内的正反螺牙相匹配;b、所述的复位固锁块(2)的固锁栓(6)一端连有一与其呈0~15度角的带冠状面倒角锥形穿钉孔(7),穿钉孔下方有一防旋台(8),弓根钉(3)穿于穿钉孔(7),固锁栓(6)上方设有一锁耳(9),其上开有三个“∩”形压板孔(10),压板孔(10)上开有斜螺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弓根脊椎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1)上设有四条磨光面,使其横截面呈正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弓根脊椎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弓根钉(3)下部螺底呈锥形,钉尖上有一自攻槽(12),上部六角形肩胛(13)上有一与穿钉孔(7)匹配的锥体固定台(1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椎弓根内固定器,由螺杆、复位固锁块、弓根钉和压板组成,其特征在于:调节块两边为正反向螺牙的双向螺杆与一对复位固锁块相匹配,固锁块的固锁栓一端连有一与其呈0~15度角的穿钉孔,孔下方有一防旋台,弓根钉穿于孔,固锁栓上方有一锁耳,其上开有三个带斜螺孔的“∩”形压板孔。本内固定器结构合理、灵巧、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文档编号A61B17/68GK2341578SQ9824265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1日专利技术者宋文生, 邹宁, 梁琦 申请人:宋文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弓根脊柱内固定器,由螺杆(1)、复位固锁块(2)、弓根钉(3)和压板(4)组成,其特征在于:a、六棱柱调节块(5)两边为正反向螺牙的双向螺杆(1)与一对复位固锁块(2)两端孔内的正反螺牙相匹配;b、所述的复位固锁块(2)的固锁 栓(6)一端连有一与其呈0~15度角的带冠状面倒角锥形穿钉孔(7),穿钉孔下方有一防旋台(8),弓根钉(3)穿于穿钉孔(7),固锁栓(6)上方设有一锁耳(9),其上开有三个“∩”形压板孔(10),压板孔(10)上开有斜螺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生邹宁梁琦
申请(专利权)人:宋文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