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41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耳机包括壳体、支架、喇叭、主板、电池及隔磁结构,支架将壳体内的安装腔拆分为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形成有连通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的安装孔,喇叭位于第一腔室,主板与电池位于第二腔室;隔磁结构位于安装孔内且连接支架。本申请中,隔磁结构的设置,可以对第二腔室内产生的电磁波进行吸收或反射,防止第二腔室内产生的电磁波与第一腔室内喇叭产生的电磁波耦合,进而降低耳机的底噪电流音。将隔磁结构设于支架的安装孔内,相较于将隔磁结构与支架层叠设置而言,可以降低支架与隔磁结构组装后的厚度,节省壳体内部堆叠空间,使得耳机能够做的更加小巧,提升用户佩戴舒适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耳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因此人们对耳机的使用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耳机在使用时,耳机的至少部分可以置于人耳内,以使耳机的喇叭贴近人耳,使得用户接听到的声音信号更加清晰且佩戴更为方便。
[0003]相关技术中的耳机,其喇叭容易受到其它电磁波的干扰,导致耳机的音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喇叭容易受到其它电磁波的干扰,导致耳机的音质较差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
[0006]壳体,形成有安装腔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出音孔;
[0007]支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将所述安装腔拆分为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支架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出音孔连通;
[0008]喇叭,位于所述第一腔室;
[0009]主板,与所述喇叭电性连接;
[0010]电池,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且与所述主板均位于所述第二腔室;
[0011]隔磁结构,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连接所述支架。
[0012]本申请的耳机,将喇叭设于第一腔室,主板和电池设于第二腔室,使得主板、电池与喇叭之间经支架隔开,如此设置,一方面利于主板、电池及喇叭在安装腔内的合理布局,便于组装;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二腔室内主板和电池等器件产生的电磁波对第一腔室内的喇叭产生干扰,能够提升耳机的使用性能。另,隔磁结构的设置,可以对第二腔室内产生的电磁波进行吸收或反射,防止第二腔室内产生的电磁波与第一腔室内喇叭产生的电磁波耦合,进而降低耳机的底噪电流音。将隔磁结构设于支架的安装孔内,相较于将隔磁结构与支架层叠设置而言,可以降低支架与隔磁结构组装后的厚度,节省壳体内部堆叠空间,使得耳机能够做的更加小巧,提升用户佩戴舒适度,提升产品竞争力;由于安装孔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则设于安装孔内的隔磁结构可以更好地对第二腔室内的电磁波进行吸收或反射,且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示出的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中前壳、支架、喇叭及隔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示出的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中支架与隔磁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图4中支架与隔磁结构的立体爆炸图;
[0020]图7是图5的一种可替换方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图6的一种可替换方案的立体爆炸图;
[0022]图9是图5的另一种可替换方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0、耳机;110、壳体;111、安装腔;1111、第一腔室;1112、第二腔室;1113、前音腔;1114、后音腔;112、出音孔;113、前壳;114、后壳;1141、第一区域;1142、第二区域;1143、环形凸缘;1144、卡槽;120、支架;121、安装孔;1211、第一孔段;1212、第二孔段;1213、第一端口;122、内壁面;1221、承载面;123、凸起;1241、第一端口轮廓线;1242、第二端口轮廓线;1243、第三端口轮廓线;125、底板;1251、定位结构;126、侧板;127、连接板;128、容置腔;130、喇叭;131、导磁柱;140、隔磁结构;141、柔性隔磁片;142、硬性隔磁片;1421、主体部;1422、凸缘部;150、电池;160、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6]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7]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10,耳机10的至少部分可以放置于人耳内,以在耳机10与发声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后,将发声设备的声音信号通过耳机10传输至人耳内,提升声音信号的隐秘性及清晰度。
[0028]发声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音响等可以发出声音的任意设备。耳机10可以为有线耳机,也可以为无线耳机;有线耳机与发声设备之间可以建立电性连接,无线耳机与发声设备之间可以建立蓝牙等无线通信协议连接,其中,无线耳机可以为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能够实现左右声道的立体声播放,音质十分优异。下文将以无线耳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0029]请参阅图2,耳机10包括壳体110、支架120、喇叭130、电池150及主板160。
[0030]壳体110为耳机10的外部结构,在用户佩戴耳机10时与人耳接触,壳体110可以采用人体工学设计,提升用户佩戴耳机10时的舒适度。壳体110形成有安装腔111及与安装腔
111连通的出音孔112,喇叭130位于安装腔111内,使得喇叭130发出的声音可以由安装腔111、出音孔112传递至耳机10的外部,进而能够传递至佩戴耳机10的人耳内。
[0031]支架120位于安装腔111内且将安装腔111拆分为包括第一腔室1111和第二腔室1112,喇叭130位于第一腔室1111,第一腔室1111与出音孔112连通,主板160和电池150位于第二腔室1112,使得主板160、电池150与喇叭130之间经支架120隔开,如此设置,一方面利于主板160、电池150及喇叭130在安装腔111内的合理布局,便于组装;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二腔室1112内主板160和电池150等器件产生的电磁波对第一腔室1111内的喇叭130产生干扰,能够提升耳机10的使用性能。
[0032]耳机10还包括隔磁结构140,隔磁结构140连接支架120,用于对第二腔室1112内产生的电磁波进行吸收或反射,防止第二腔室1112内产生的电磁波与第一腔室1111内喇叭130产生的电磁波耦合,进而降低耳机10的底噪电流音。
[0033]更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4,支架120上形成有连通第一腔室1111及第二腔室1112的安装孔121,隔磁结构140位于安装孔121内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形成有安装腔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出音孔;支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将所述安装腔拆分为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支架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出音孔连通;喇叭,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主板,与所述喇叭电性连接;电池,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且与所述主板均位于所述第二腔室;隔磁结构,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断开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连通,所述隔磁结构连接所述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形成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所述内壁面包括面向所述第二腔室的承载面,所述隔磁结构位于所述承载面所在的一侧且与所述承载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孔段,靠近所述第一腔室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第二孔段,靠近所述第二腔室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孔段及所述第二腔室均连通,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壁面错位设置,所述承载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壁面之间,所述隔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孔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面向所述第二腔室的表面形成所述承载面;在所述凸起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间隔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会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