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充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95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充电盒,包括用于放置耳机且对耳机进行充电的活动座;用于支撑和收纳活动座及耳机的盒体;活动座设于盒体内,且活动座与盒体活动连接;活动座上设有用于放置耳机的容腔,通过转动活动座,使容腔被转出或转入盒体内。在不使用耳机时,将耳机放于活动座上的容腔内;然后,活动座内的充电组件会对耳机进行充电,让耳机保持电量充足。当需要使用耳机时,只需单手持握盒体,同时该手的手指推动活动座,即可转动活动座,使容腔被转出盒体,实现打开容腔的功能,进而能快速将耳机取出使用;当耳机使用完后,转动活动座,使容腔被打开,再将耳机放入容腔内,然后反向推动活动座,即可将容腔关闭,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和快捷。和快捷。和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充电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耳机
,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尤其是指一种无线 蓝牙耳机充电盒。

技术介绍

[0002]无线耳机在各种场合得到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单次使用时间也越来越长。 无线耳机通常内部自带电源,然而其自带的电源一般容量有限,因此,需要给 无线耳机充电,一般采用专用充电盒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
[0003]蓝牙耳机是最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耳机中的一种,而充电盒(充电仓)是给蓝牙 耳机充电用的。用户在使用蓝牙耳机后,再放入充电盒内,充电盒会自动为耳 机充电,具有便携充电的优点,可以为耳机提供额外的电源补充,从而延长蓝 牙耳机的续航时间,满足用户全天候使用的需要。
[0004]但现有的无线耳机及其用充电盒存在以下缺陷:
[0005]1、如专利号“201820916464.0”和“201621101337.2”公开的耳机充电盒。 现有的充电盒都包括盒体和盖体,而耳机被放置于盒体和盖体之间的空间内; 在取出或放入耳机时,需要一只手持握盒体,另一只手打开盖体后才能对耳机 进行取出或放入耳机,可见,使用者需要同时腾出两只手才能完成操作,使用 和操作不方便;
[0006]2、现有的盒体的开口面积较小,在打开盖体拿取和放入耳机时,手指难以 伸入盒体,导致手机需要刮蹭盒体的开口处,并且上盖会对手指的取放动作产 生干扰,造成不便;
[0007]3、现有充电盒的盖体都是铰接盒体上(如专利号“201820916464.0”所示), 或将盖体可旋转安装于盒体上(如专利号“201621101337.2”所示),以实现对 盒体进行打开或关闭;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设计、生产和制造盖体及其相关的连 接结构和配件;因此,现有充电盒需要的零件数量多,安装步骤较复杂,导致 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生产成 本低的耳机充电盒。本专利技术的耳机充电盒无需采用盖体即可对盒体进行打开或 关闭,减少了使用的零件和安装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可单手打开或关 闭盒体,操作简单、方便和快捷。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0010]一种耳机充电盒,包括
[0011]活动座,用于放置耳机;
[0012]盒体,用于支撑和收纳活动座及耳机;
[0013]所述活动座设于盒体内,且活动座与盒体活动连接;活动座上设有用于放 置耳机的容腔,通过转动活动座,使容腔被转出或转入盒体内。
[0014]在按压活动座上表面的一端时,活动座的一侧向上转动,且活动座的另一 侧向下
转动,使容腔被转出盒体或被转入盒体内,实现容腔的打开或关闭。所 述活动座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容腔,在按压活动座上表面时,两个容腔中的 一个向上摆动而被打开,或两个容腔被同时打开或关闭。两个容腔的开口设于 活动座下部;在两个容腔被同时关闭时,所述盒体将活动座下部的至少二分之 一覆盖。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按压活动座上表面的一端时,活动座一侧的容腔 被打开,且活动座另一侧的容腔被关闭;或活动座两侧的容腔均被关闭。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按压活动座上表面的一端,使活动座转动90至210 度,两个容腔被同时打开或关闭。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容腔相连通或不相连通,且容腔设于活动 座下部的一侧,在按压活动座上表面的一端时,使活动座转动45至90度,两 个容腔被同时打开或关闭。
[0018]所述盒体内设有腔体,所述活动座中部与腔体的中部铰接,形成对称转动 结构,即形成类似于“跷跷板”的结构。因此,所述盒体的形状可以设计为弧 形形状,或将盒体的下半部分设计为弧形形状,只需保证活动座能相对于盒体 转动且容腔能被转出或转入盒体即可。
[0019]作为对盒体和活动座之间的铰接结构的具体改进,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有 安装孔或销轴,相对应的,活动座上设有销轴或安装孔,销轴与安装孔连接, 实现活动座与盒体活动铰接在一起。
[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盒体和活动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活动座的转动角 度的限位机构。
[002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盒体内壁上的突起,以及设于活动座上 的沟槽;突起的一端卡入沟槽内;在活动座的转动角度达到最大值时,突起与 沟槽的一端相顶压。通过对沟槽的形状和路径进行相应的设计,可以对活动座 的转动角度进行的控制。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沟槽的两端设于同一高度上,活动座的两端向 上的最大转动角度相等。
[002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沟槽的两端设于不同高度上,活动座的两端向 上的最大转动角度不相等。
[002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活动座的两端向上的最大转动角度之差为20至 90度。
[0025]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磁铁,所述活动座上设有第二磁铁 上;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吸引,使容腔处于打开或关闭的状态。
[002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设为至少两个,在容腔 处于关闭状态时,每个第一磁铁分别与一个第二磁铁相互吸引;在容腔处于打 开状态时,至少一个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
[0027]具体的,在容腔处于关闭状态时,每个第一磁铁分别与一个第二磁铁之间 的距离达到最小值,且磁吸力达到最大值;在容腔处于打开状态时,至少一个 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此时,磁吸力达到最小值。
[002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活动座内设有用于为耳机进行充电的充电组件, 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电路,以及为充电电路和耳机供电的电池,且所述活动 座的下部设有用于为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
[0029]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在不使用耳机时,将耳机放于活动座上的容腔内;然后,活动座 内的充电组件会对耳机进行充电,让耳机保持电量充足的状态。当需要使用耳 机时,只需单手持握盒体,同时该手的手指推动活动座,即可转动活动座,使 容腔被转出盒体,实现打开容腔的功能,进而能快速的将耳机取出使用;当耳 机使用完后,转动活动座,使容腔被打开,再将耳机放入容腔内,然后反向推 动活动座,即可将容腔关闭,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和快捷。
[0031]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无需设计盖体,通过单手持握和手指转动活动座,即可使 放置有耳机的容腔被转出或转入盒体内,实现对盒体的打开和关闭,减少了使 用的零件和安装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2]3、本专利技术的活动座设于盒体内,并通过单手推动活动座在竖直方向转动来 实现持握、打开和关闭盒体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充电盒的盖体是盖合于盖体 的上表面,在使用时需通过上、下推动盖体,或水平方向转动盖体,导致持握、 打开和关闭不方便的问题。
[0033]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沟槽的两端设计为不在同一高度上,可以使得活动座两端 可以向上转动的最大角度不同。活动座的其中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座,用于放置耳机;盒体,用于支撑和收纳活动座及耳机;所述活动座设于盒体内,且活动座与盒体活动连接;活动座上设有用于放置耳机的容腔,通过转动活动座,使容腔被转出或转入盒体内。在按压活动座上表面的一端时,活动座的一侧向上转动,且活动座的另一侧向下转动,使容腔被转出盒体或被转入盒体内,实现容腔的打开或关闭。两个容腔的开口设于活动座下部;在两个容腔被同时关闭时,所述盒体将活动座下部的至少二分之一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在按压活动座上表面的一端时,活动座一侧的容腔被打开,且活动座另一侧的容腔被关闭;或活动座两侧的容腔均被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按压活动座上表面的一端,使活动座转动90至210度,两个容腔被同时打开或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两个容腔均设于活动座下部的一侧,在按压活动座上表面的一端时,使活动座转动45至90度,两个容腔被同时打开或关闭。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有腔体,所述活动座中部与腔体的中部铰接,形成对称转动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有安装孔或销轴,相对应的,活动座上设有销轴或安装孔,销轴与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航赖志坚郭克宇
申请(专利权)人:宜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