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布局结构的内外圆复合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923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6
本申请涉及一种优化布局结构的内外圆复合磨床,包括机座、滑移设置于机座的夹持装置、滑移设置于机座的打磨装置,打磨装置包括外壁打磨装置和内壁打磨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朝向所述机座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所述外壁打磨装置和所述内壁打磨装置沿所述夹持装置滑移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所述打磨装置沿所述机座宽度方向滑移,所述夹持装置的夹爪朝向所述机座的长度方向,所述夹持装置和所述机座之间、所述外壁打磨装置和所述机座之间、所述内壁打磨装置和所述机座之间均设置有滑移装置,降低了夹持装置与外壁打磨装置或内壁打磨装置相互干涉的概率。本申请具有提高磨床内空间布置的合理性的功能。的合理性的功能。的合理性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布局结构的内外圆复合磨床


[0001]本申请涉及磨床
,尤其是涉及一种优化布局结构的内外圆复合磨床。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精密零件的加工离不开磨床的配合,大部分零件不仅需要打磨外壁同时也需要对内壁进行打磨,而传统磨床功能单一,零件外壁打磨完毕后需要转移到另外的机器打磨内壁导致打磨效率低。
[0003]现有技术中,磨床包括机座、滑移设置于机座的夹持装置,滑移设置于机座的打磨装置,打磨装置包括内壁打磨装置和外壁打磨装置,夹持装置位于外壁打磨装置与内壁打磨装置之间,当需要打磨零件外壁时,夹持装置夹持零件靠近外壁打磨装置,当需要打磨零件内壁时,夹持装置夹持零件靠近内壁打磨装置。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由于夹持装置位于外壁打磨装置与内壁打磨装置之间,在安装或零件加工完毕退出打磨装置时,夹持装置的夹爪容易触碰到两侧的打磨装置从而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由于磨床内空间布置不合理导致夹持装置的夹爪容易碰撞到打磨装置,为了提高磨床内空间布置的合理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优化布局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布局结构的内外圆复合磨床,包括机座(1)、滑移设置于机座(1)的夹持装置(2)、滑移设置于机座(1)的打磨装置(4),打磨装置(4)包括外壁打磨装置(401)和内壁打磨装置(40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朝向所述机座(1)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所述外壁打磨装置(401)和所述内壁打磨装置(402)沿所述夹持装置(2)滑移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机座(1)上,所述打磨装置(4)沿所述机座(1)宽度方向滑移,所述夹持装置(2)的夹爪(5)朝向所述机座(1)的长度方向,所述夹持装置(2)和所述机座(1)之间、所述外壁打磨装置(401)和所述机座(1)之间、所述内壁打磨装置(402)和所述机座(1)之间均设置有滑移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布局结构的内外圆复合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和所述滑移装置(8)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装置(2)转动的转动装置(13),所述转动装置(13)包括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竖直固定插设于所述滑移装置(8)朝向所述夹持装置(2)一端,所述夹持装置(2)设置于所述转动装置(1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布局结构的内外圆复合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13)包括定位板(1301)、转动板(1302)和固定螺栓(1303),所述定位板(1301)固设于所述转轴(12)一端,所述转动板(1302)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12)一端且固设于所述夹持装置(2)底部,所述转动板(1302)沿周向开设有定位槽(14),所述固定螺栓(1303)滑移设置于所述定位槽(14)内,所述固定螺栓(1303)竖直贯穿所述转动板(1302)且螺纹连接于所述定位板(130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布局结构的内外圆复合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13)包括从动齿轮(15)、转动气缸(16)和主动粗调齿轮(17),所述从动齿轮(15)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12)一端,所述转动气缸(16)设置于所述夹持装置(2)底部的所述滑移装置(8)上,所述转动气缸(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泽严哲进郑华森王健谢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