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191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针安装管上设置固定轴单元、旋转外管单元以及内管单元的方式,使得针筒装置的使用更加高效、卫生、稳定以及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对于注射针头,既有密封防护效果,又有结构防护功能,保证针头不易弯折、不易被污染;第二,针头打开操作只需旋转外部圆管,内部密封管自动被弹开取下,使用完毕后即使只是旋转复位外部圆管,也能达到针头遮盖后报废的要求,整个针筒装置使用快捷且安全;第三,旋转外管单元旋转开启前后均具有定位功能,保证注射使用时不易意外落下、复位报废时不易意外打开。开。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射器的针筒部件,其结构组成主要包括筒体、针安装管、针头以及针帽。其中,对于针头的防护要求主要有两点:1、结构防护,避免其轻易地被折弯;2、密封防护,避免其被细菌病毒污染。
[0003]因此,对于现有常见的橡胶管式针帽,其结构防护功能是完全没有的,其密封防护效果也是不够的,毕竟仅靠橡胶管自身的弹性条件与针安装管套接,则橡胶管仍然具有相对较高的掉落风险。
[0004]所以,现在出现了硬管防护加软圈密封的组合式针帽结构,例如专利公告号为CN 209237057U,公告日为2019.08.13的中国技术专利。
[0005]其公开了一种密闭式注射器,包括针头、针筒和推杆,所述针头包括针栓和针梗,还包括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第一密封套套设于针梗外,第一密封套的第一端在针栓外壁上沿针栓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密封套的第二端沿针梗移动;第二密封套的一端与推杆的下端封闭连接,另一端与针筒的外壁封闭连接。
[0006]该技术专利中的针头密封套结构,虽然包含管体和密封圈,整体防护效果基本有效,但是随之而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整个密封套结构的安装方式仍然是简单的套接,其掉落风险仍然较高,而且在注射器报废时,还需要去捡回密封套结构,至少来遮盖针头,此时该密封套结构就很可能丢失不见了。
[0007]所以,需要将已经具有基础防护效果的针套结构连接在针筒上,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 107126602A,公开日为2017.09.0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针筒固定的法兰盖板翻转装置,其包括:本体、可相对本体旋转的摩擦件、与本体铰链连接且收容针筒的固定架、以及套设在针筒外侧的保护套,其中所述摩擦件包括弧形部,且弧形部的圆心与本体的圆心同心,且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固定架旋转并在第二方向上铰链连接。
[0008]但是,该专利技术专利中的针筒用翻转装置,其打开后缺少打开状态下的定位功能,因此在针筒进行注射操作时,该翻转装置容易垂下,或者随意摆动,这会增加注射操作的疼痛感,是十分不安全的。
[0009]而且,其对针头的密封效果,也存在强度不够的问题,整个密封结构过大,针头上的密封保护程度不够。
[0010]所以综上所述,现在急需对针帽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至少满足以下两个要求:结构、密封防护效果充分,开合操作简单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其能通过在针安装管上设置固定轴单元、旋转外管单元以及内管单元的方式,使得针筒装置的使用更加高效、卫生、稳定以及
方便。
[0012]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包括筒体,针安装管,以及针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针安装管上的固定轴单元,铰接设置在所述固定轴单元上并用于对所述针头进行结构防护的旋转外管单元,以及套在所述针安装管上且位于所述旋转外管单元内并用于对所述针头进行密封防护的内管单元,所述旋转外管单元在旋转前对所述内管单元进行限位固定操作、在旋转时对所述内管单元进行推动取下操作。
[00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固定轴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针安装管上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外管单元内环面的固定柱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体上并用于铰接所述旋转外管单元的旋转用轴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用轴体外环面上并分别用于卡合旋转前后的所述旋转外管单元的关闭卡槽、开启卡槽。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固定轴单元的数量为两个,关于所述针安装管呈中心对称的位置关系。
[00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旋转外管单元包括圆管主体,设置在所述圆管主体上并用于插入所述旋转用轴体的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侧面上并用于择一卡入所述关闭卡槽或开启卡槽的卡合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管主体上并用于旋转移出所述内管单元和针头的管体开口。
[00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旋转外管单元还包括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管体开口两侧位置处并用于限位固定所述内管单元的待折断条。
[001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旋转外管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管主体上并在所述圆管主体旋转打开后并容纳所述筒体的端头槽。
[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旋转外管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管主体上并用于给所述卡合块提供回退空间的形变用开孔。
[00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内管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管主体内且一端封闭,并用于套在所述针安装管上的软质管体,设置在所述软质管体外环面上的硬质管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硬质管体上并用于接收所述管体开口端头侧面顶起推动作用的凸出块。
[002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内管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软质管体、硬质管体和凸出块上的安装对准槽;所述旋转外管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管主体内环面上并用于卡合对接所述安装对准槽的定位块。
[002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筒体的靠近所述旋转外管单元的圆形棱边上,设有用于通过所述端头槽两侧端角的弧形切口。
[002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第一,对于注射针头,既有密封防护效果,又有结构防护功能,保证针头不易弯折、不易被污染;
[0024]第二,针头打开操作只需旋转外部圆管,内部密封管自动被弹开取下,使用完毕后即使只是旋转复位外部圆管,也能达到针头遮盖后报废的要求,整个针筒装置使用快捷且安全;
[0025]第三,旋转外管单元旋转开启前后均具有定位功能,保证注射使用时不易意外落下、复位报废时不易意外打开;
[0026]第四,旋转外管单元与内管单元之间的结构搭配巧妙、高效,密封管弹开动作快速、彻底,外部圆管旋转角度充分,保证足够的注射操作空间。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中固定轴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中旋转外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中端头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中内管单元的爆炸图。
[003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筒体a、针安装管b、针头c、固定轴单元1、旋转外管单元2、内管单元3、固定柱体101、旋转用轴体102、关闭卡槽103、开启卡槽104、圆管主体201、安装孔202、卡合块203、管体开口204、待折断条205、端头槽206、形变用开孔207、软质管体301、硬质管体302、凸出块303、安装对准槽304、定位块208、弧形切口4。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
[0034]实施例:如附图1

5所示,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包括筒体a,针安装管b,以及针头c,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包括筒体(a),针安装管(b),以及针头(c),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针安装管(b)上的固定轴单元(1),铰接设置在所述固定轴单元(1)上并用于对所述针头(c)进行结构防护的旋转外管单元(2),以及套在所述针安装管(b)上且位于所述旋转外管单元(2)内并用于对所述针头(c)进行密封防护的内管单元(3),所述旋转外管单元(2)在旋转前对所述内管单元(3)进行限位固定操作、在旋转时对所述内管单元(3)进行推动取下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单元(1)包括设置在所述针安装管(b)上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外管单元(2)内环面的固定柱体(101),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体(101)上并用于铰接所述旋转外管单元(2)的旋转用轴体(102),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用轴体(102)外环面上并分别用于卡合旋转前后的所述旋转外管单元(2)的关闭卡槽(103)、开启卡槽(1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单元(1)的数量为两个,关于所述针安装管(b)呈中心对称的位置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防护型针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外管单元(2)包括圆管主体(201),设置在所述圆管主体(201)上并用于插入所述旋转用轴体(102)的安装孔(202),设置在所述安装孔(202)侧面上并用于择一卡入所述关闭卡槽(103)或开启卡槽(104)的卡合块(203),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管主体(201)上并用于旋转移出所述内管单元(3)和针头(c)的管体开口(204)。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倍莱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