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86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儿童学习筷,包括两个条状的筷子,其中一个筷子上设有用于手指穿过的套环,还包括一连接组件和弹性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两个筷子上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一与弹性件一端装配的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用于弹性件另一端受压形变的腔体。通过拆卸式设计,能将学习筷各零件拆分,清洗更彻底安全,而且弹性件设计自动撑开两个筷子使得儿童单次夹持使用仅需施加一次夹持力,不使用时或再次夹持时自动打开,无需施加额外动作打开两个筷子。无需施加额外动作打开两个筷子。无需施加额外动作打开两个筷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学习筷


[0001]本技术属于儿童餐具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儿童学习夹取食物用的儿童学习筷。

技术介绍

[0002]筷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餐饮必不可少的餐具之一,是一直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条棍,采用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形状或方或圆各异,是一种饮食文化中最主要的用于夹取食物的餐具。
[0003]儿童由于未曾使用过筷子,需要通过学习锻炼来学会使用。传统独立的两个细长条棍的筷子无法快速帮忙儿童学会使用,而儿童专用的学习筷的两个筷子之间是连接固定的,学习筷无法拆卸使得清洗不便,各个连接零件之间存在的死角容易堆积细菌杂质等,不利于抵抗力明显比成年人更差的儿童的身体健康。另外,虽然通过套环将儿童手指固定在筷子上,但使用时需要较大力气才能将两个筷子拉开或者收拢,而儿童手部力量相对较弱,在使用时容易因力度不够无法夹持食物而降低了对学习筷学习使用的兴趣;筷子的外表面光滑,儿童由于不能正确使用筷子,夹持食物的力度角度不准就不能准确夹持食物,尤其是针对颗粒状食物无法有效夹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学习筷,使用更加轻巧,也能快速进行拆卸安装。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儿童学习筷,包括两个条状的筷子,其中一个筷子上设有用于手指穿过的套环,还包括一连接组件和弹性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两个筷子上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一与弹性件一端装配的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用于弹性件另一端受压形变的腔体。通过拆卸式设计,能将学习筷各零件拆分,清洗更彻底安全,而且弹性件设计自动撑开两个筷子使得儿童单次夹持使用仅需施加一次夹持力,不使用时或再次夹持时自动打开,无需施加额外动作打开两个筷子。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套设在所述两个筷子的上端部;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为可拆式的转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个对称外壁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腔体的两个对称内壁上设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嵌入凹陷部且能相对转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为一卡槽,具体为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靠近第二连接件的一侧开有卡槽,所述弹性件一端的凹陷部与卡槽卡合;所述弹性件另一端折弯后与第二连接件远离第一连接件侧的内壁顶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筷子位于连接组件下方处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前端、后
端分别凸出于筷子的外周。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环两端固定在一个筷子的上下端,且位于限位凸起的下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动物造型的下颚部分,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动物造型的头部部分,两者转动连接装配成动物的脑袋。
[0012]进一步的,所述筷子的底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加持部外周大于所述筷子底端的外周。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设于筷子的前端或后端;或者,所述夹持部内表面凹凸不平。
[0014]进一步的,所述筷子下端内表面设有便于夹持的防滑纹;或者,所述筷子上粗下细。
[0015]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儿童学习筷结构简单,能快速拆卸,便于清洗保证干净及卫生程度,更适用于儿童这一抵抗力差的群体,利于儿童成长身体健康;弹性件的设计,在夹持后手指不用力时能快速复位到张开状态,无需夹持和打开都用力,儿童使用更省力;而且由于防滑纹和夹持部凹凸不平的设计,相比传统光滑筷子更能准确夹住食物;动物卡通形象作为连接组件,增强了对儿童的吸引力,提高了儿童学习使用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儿童学习筷的正面示意图;
[0017]图2是儿童学习筷的拆分状态图;
[0018]图3是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0019]图4是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0020]图5是弹性件的示意图。
[0021]图中:1筷子,11限位凸起,12夹持部,121内表面,13前端,14后端,15内侧面,2套环,3第一连接件,31卡槽,32凸起部,33容纳槽,4第二连接件,41腔体,42凹陷部,43内壁,44限位片,5弹性件,51凹陷部,52一端,53另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使得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儿童学习筷,主要包括两个条状的筷子1和一个连接组件、一个弹性件5,连接组件由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组成。其中的一个筷子1上设有用于手指穿过的套环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分别设于两个筷子1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与第二连接件3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一连接件3上设有一与弹性件一端装配的限位部31,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用于弹性件另一端受压形变的腔体41。
[0024]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分别套设在所述两个筷子1的上
端部。
[0025]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可拆卸式连接为可拆式的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3的两个对称外壁设有凸起部32,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腔体41的两个对称内壁上设有凹陷部42,所述凸起部32嵌入凹陷部42且能相对转动。
[0026]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部31采用卡槽的结构,具体为在所述第一连接件3上靠近第二连接件4的一侧开有卡槽,所述弹性件5的一端51的凹陷部51与卡槽卡合限位,实现了弹性件5的一端52与第一连接件的固定;所述弹性件5的另一端53折弯后与第二连接件4远离第一连接件侧的内壁43顶触。
[0027]作为第一连接件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连接件3内开有容纳槽33,所述容纳槽33靠近第二连接件4的一侧开有作为限位部31的卡槽,所述弹性件5一端置于容纳槽33中,且弹性件5一端的凹陷部51与卡槽卡合。
[0028]为了避免弹性件在第二连接件内受压形变可能脱离的情况,在第二连接件的腔体41内设置一个限位片44,限位片44与内壁43形成一个限位空间,所述弹性件3折弯的上端置于该限位空间中。
[0029]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筷子1位于连接组件下方处设有限位凸起11,所述限位凸起11的前端、后端(即两个筷子的正面、背面)分别凸出于筷子1的外周。通过限位凸起设置,对儿童握筷时手掌上滑的最高位置进行限定。将所述套环2两端固定在一个筷子的上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儿童学习筷,包括两个条状的筷子,其中一个筷子上设有用于手指穿过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组件和弹性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两个筷子上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一与弹性件一端装配的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用于弹性件另一端受压形变的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学习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套设在所述两个筷子的上端部;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为可拆式的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学习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个对称外壁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腔体的两个对称内壁上设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嵌入凹陷部且能相对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儿童学习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一卡槽,具体为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靠近第二连接件的一侧开有卡槽,所述弹性件一端的凹陷部与卡槽卡合;所述弹性件另一端折弯后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夕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