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通设备的ACU电源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295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通设备的ACU电源板,包括浪涌抑制电路、滤波电路、储能电路和加电控制电路,浪涌抑制电路、滤波电路和储能电路依次电连接,在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设置有若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加电控制电路与若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机载电源+28V为常用输入,采用DC/DC变换,提供多路供电输出,包括+5V、+12V及-12直流供电,并受加电信号控制。在机上电源转换供电时,可利用高能电容进行应急供电,确保ACU电源板输出不间断。电源板输出不间断。电源板输出不间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通设备的ACU电源板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通设备的ACU电源板。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机通设备电源直接采用DC/DC供电,输出仅电源开关控制,并且在机上电源供电转换时,输出直接掉电,导致整个机载通讯设备部工作,任务执行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通设备的ACU电源板,可以提供多路供电输出,在输入电源转换时,启动高能电容进行应急供电,确保电源板输出不间断,解决机上供电浪涌电压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机通设备的ACU电源板,包括浪涌抑制电路、滤波电路、储能电路和加电控制电路,浪涌抑制电路、滤波电路和储能电路依次电连接,在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设置有若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加电控制电路与若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电连接。
[0005]进一步的,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为三个,包括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Ⅰ、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Ⅱ和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Ⅰ和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Ⅱ电连接加电控制电路和储能电路,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Ⅲ与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Ⅰ的输出端电连接。
[0006]进一步的,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熔断器、双向击穿二极管、反向击穿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RC电路、第三电阻和场效管,熔断器和场效管依次设置在正电源线上,双向击穿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反向击穿二极管和RC电路依次设置在熔断器和场效管之间,双向击穿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RC电路跨接在正电源线上和负电源线上,反向击穿二极管一端电连接正电源线,另一端电连接RC电路,第三电阻两端分别电连接场效管的漏极和栅极。
[0007]进一步的,RC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三电容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的输入端,第一电阻一端电连接场效管漏极,场效管源极、第三电容另一端和第一电阻另一端通过第二电阻电连接负电源线。
[0008]进一步的,储能电路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半导体二极管、第二半导体二极管和第四电阻,第一半导体二极管设置在正电源线上,第四电容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一半导体二极管阳极和负电源线,第一半导体二极管负极依次与第四电阻输入端、第二半导体二极管负极和第六电容的一端电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负电源线,第四电阻输出端和第二半导体二极管正极电连接第五电容正极,第五电容负极电连接负电源线。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若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可以提供多路供电输出。2.设置有储能电路,可在输入电源转换时,启动高
能电容进行应急供电,确保电源板输出不间断。3.设置有熔断器,具备输出短路保护、过热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原理框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浪涌抑制电路原理简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储能电路原理简图;
[0013]图中:FU1.熔断器、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V1.双向击穿二极管、V2.反向击穿二极管、V3.场效管、V4.第一半导体二极管、V5.第二半导体二极管、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18.第四电容、C19.第五电容、C20.第六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图1,一种用于机通设备的ACU电源板,包括浪涌抑制电路、滤波电路、储能电路和加电控制电路,浪涌抑制电路、滤波电路和储能电路依次电连接,在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设置有若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加电控制电路与若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示出的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为三个,包括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Ⅰ、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Ⅱ和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Ⅰ和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Ⅱ电连接加电控制电路和储能电路,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Ⅲ与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Ⅰ的输出端电连接。
[0015]在使用时,本技术将输入+28V电源通过DC/DC转换成直流+5V、+12V及-12输出,为机通设备供电。在输入电源转换时,启动高能电容进行应急供电,确保电源板输出不间断。
[0016]其中,浪涌抑制电路实现对输入电源28V(16V~32V)的输入短路保护、电压尖峰抑制功能及实现电源启机电流的抑制功能;输入滤波电路对输入电源进行EMI滤波处理;储能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当输入供电出现不超过50ms的掉电中断期间,保证电源模块3路输出电压持续正常输出;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实现将不稳定的直流输入28V电源隔离变换为满足整机后级设备使用要求的
±
12V、+5V直流稳压电源输出,且具备输出短路保护、过热保护功能,其保护方式为过热、短路解除后,输出能自动恢复。加电控制电路则是根据加电控制信号的状态,决定电源模块的输出。
[0017]参照图2,进一步的,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熔断器FU1、双向击穿二极管V1、反向击穿二极管V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RC电路、第三电阻R3和场效管V3,熔断器FU1和场效管V3依次设置在正电源线上,双向击穿二极管V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反向击穿二极管V2和RC电路依次设置在熔断器FU1和场效管V3之间,双向击穿二极管V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RC电路跨接在正电源线上和负电源线上,反向击穿二极管V2一端电连接正电源线,另一端电连接RC电路,第三电阻R3两端分别电连接场效管V3的漏极和栅极,RC电路包括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输入端,第一电阻R1一端电连接场效管V3漏极,场效管V3源极、第三电容C3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1另一端通过第二电阻R2电连接负电源线。浪涌抑制电路实现对输入电源28V(16V~32V)的输入短
路保护、电压尖峰抑制功能及实现电源启机电流的抑制功能。输入短路保护是在输入端串联的熔断器FU1构成。
[0018]输入电压尖峰抑制是在输入端并联双向TVS管及吸收电容构成,见图2中双向击穿二极管V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
[0019]浪涌电流抑制是由场效管V3及外围器件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反向击穿二极管V2构成。当输入加电时,场效管V3的G

S之间电压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构成的RC电路缓慢充电上升,在场效管V3的G

S之间电压上升到其导通阈值之前,输入电流通过第三电阻R3给后级电容与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供电,输入电流被限制在最大峰值电流Ipk=Vi/第三电阻R3以下,当场效管V3的G

S之间电压上升到其导通阈值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通设备的ACU电源板,其特征是:包括浪涌抑制电路、滤波电路、储能电路和加电控制电路,浪涌抑制电路、滤波电路和储能电路依次电连接,在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设置有若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加电控制电路与若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通设备的ACU电源板,其特征是: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为三个,包括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Ⅰ、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Ⅱ和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Ⅲ,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Ⅰ和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Ⅱ电连接加电控制电路和储能电路,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Ⅲ与DC/DC变换及输出滤波电路Ⅰ的输出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通设备的ACU电源板,其特征是: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熔断器、双向击穿二极管、反向击穿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RC电路、第三电阻和场效管,熔断器和场效管依次设置在正电源线上,双向击穿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反向击穿二极管和RC电路依次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斌颜凌松张为欣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扬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