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器官灌流培养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089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类器官灌流培养芯片,包括放置壳体,所述放置壳体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放置壳体的一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培养基经过第一进液管、分流管和连接管注入到放置壳体内,经过多个第二进液管进入到对应的培养壳体内,细胞悬液加入到隔断环内进行培养,培养基经过通孔可以进入到隔断环内,为细胞提供营养成分和氧,当培养壳体内的液位超过插管的上端时,培养基经过插管、第一出液管进入到储液壳体内,最后经过第二出液管排出,从而在降低培养壳体内样本干扰性的情况下,对所有的培养基储液池进行统一灌流。所有的培养基储液池进行统一灌流。所有的培养基储液池进行统一灌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类器官灌流培养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器官芯片
,尤其涉及一种类器官灌流培养芯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细胞生物学与类器官技术的发展,细胞三维培养技术正逐渐取代传统二维细胞培养技术。目前,多种类型的细胞都有较强的自组装能力,比如多潜能干细胞、肿瘤细胞、组织细胞等。三维细胞球是由多种细胞自组装形成的三维聚集体,更接近体内组织细胞的结构形态并且更有利于其功能机制的研究。因此,三维细胞球可以被用于众多生物学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中,例如:发育学、病理学、药理学、癌症治疗等。
[0003]现有三维细胞聚集培养方法主要有悬滴法、悬浮培养、液滴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细胞球的可控性与重复性较差。相比之下,通过具有凹陷结构的芯片进行细胞聚集培养可以实现高通量以及较高的可控性与重复性。
[0004]灌流式培养是把细胞和培养基一起加入反应器后,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将部分条件培养基取出,同时又连续不断地灌注新的培养基。
[0005]专利公开号为CN11377395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和培养方法,所述类器官培养芯片包括:细胞培养板;类器官培养装置,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板内;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与所述细胞培养板之间形成培养基储液池;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包括: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内的类器官培养腔室和设于所述类器官培养装置本体两侧侧壁上的侧孔,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与所述两侧侧壁上的侧孔相连通形成灌流通道,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包括设于顶部的加样孔和设于底部的微孔,所述加样孔与微孔均与所述细胞培养板底部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可实现高通量、一步法动态灌流培养形态均一的类器官,并可原位动态观察类器官生长、发育全过程。
[0006]上述专利避免了在悬浮培养的过程中,类器官之间易发生相互融合的现象,并且解决了难以定位观察的问题,但在进行灌流时,需要逐个对培养基储液池进行换液,不能对所有的培养基储液池进行统一灌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类器官灌流培养芯片。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类器官灌流培养芯片,包括放置壳体,所述放置壳体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放置壳体的一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管,所述放置壳体的内部位于支撑板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培养壳体,所述培养壳体分别与对应限位槽插设连接,所述培养壳体的内部底端后侧均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所述培养壳体的内部底端前侧均竖直固定连接有插管,所述培养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隔断组件,所述放置壳体的内部底端位于插管下端的位置均固
定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放置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储液壳体,所述储液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液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液管的下端贯穿培养壳体,所述插管的下端贯穿培养壳体与第一出液管插设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下端贯穿放置壳体的底板连接至储液壳体的内部,所述放置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0011]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均贯穿放置壳体的侧壁连接至其内部,多个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隔断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分别与第二进液管和插管套设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断环,所述隔断环的前后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在使用时,该类器官灌流培养芯片,培养基经过第一进液管、分流管和连接管注入到放置壳体内,经过多个第二进液管进入到对应的培养壳体内,细胞悬液加入到隔断环内进行培养,培养基经过通孔可以进入到隔断环内,为细胞提供营养成分和氧,当培养壳体内的液位超过插管的上端时,培养基经过插管、第一出液管进入到储液壳体内,最后经过第二出液管排出,从而在降低培养壳体内样本干扰性的情况下,对所有的培养基储液池进行统一灌流。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密封圈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进液管、插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隔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右视剖视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放置壳体右视剖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出液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放置壳体;2、储液壳体;3、安装板;4、培养壳体;5、隔断组件;6、连接管;7、分流管;8、第一进液管;9、支撑板;10、限位槽;11、第一出液管;12、密封圈;13、第二进液管;14、插管;15、连接板;16、卡孔;17、隔断环;18、通孔;19、第二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

8所示,涉及一种类器官灌流培养芯片,包括放置壳体1,放置壳体1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0,放置壳体1的一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管6,放置壳体1的内部位于支撑板9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培养壳体4,培养壳体4分别与对应限位
槽10插设连接,培养壳体4的内部底端后侧均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13,培养壳体4的内部底端前侧均竖直固定连接有插管14,培养壳体4的内部均设置有隔断组件5,放置壳体1的内部底端位于插管14下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液管11,放置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储液壳体2,储液壳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液管19。
[0027]如图4所示,第二进液管13的下端贯穿培养壳体4,插管14的下端贯穿培养壳体4与第一出液管11插设连接,第二进液管13的高度高于插管14的高度,培养基经过多个第二进液管13进入到对应的培养壳体4后,当培养壳体4内的液位超过插管14的上端时,培养基经过插管14排出。
[0028]如图3所示,第一出液管11的下端贯穿放置壳体1的底板连接至储液壳体2的内部,放置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2,设置的密封圈12可以提高放置壳体1与储液壳体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0029]如图1所示,多个连接管6的一端均贯穿放置壳体1的侧壁连接至其内部,多个连接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7,分流管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8,培养基经过第一进液管8、分流管7和连接管6注入到放置壳体1内。
[0030]如图5所示,隔断组件5包括连接板15,连接板15的两端均开设有卡孔16,卡孔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类器官灌流培养芯片,包括放置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壳体(1)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0),所述放置壳体(1)的一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管(6),所述放置壳体(1)的内部位于支撑板(9)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培养壳体(4),所述培养壳体(4)分别与对应限位槽(10)插设连接,所述培养壳体(4)的内部底端后侧均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13),所述培养壳体(4)的内部底端前侧均竖直固定连接有插管(14),所述培养壳体(4)的内部均设置有隔断组件(5),所述放置壳体(1)的内部底端位于插管(14)下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液管(11),所述放置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储液壳体(2),所述储液壳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液管(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灌流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液管(13)的下端贯穿培养壳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刘灏橪邢华杨刘松冯宗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艾名迈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