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106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属于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结构、蓄水池、过滤结构和净水井,所述进水结构包括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一端与地面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过滤通道和滤芯,所述过滤通道一端与蓄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净水井连通,所述过滤通道内固定连接有滤芯,抽水泵的抽水管伸入所述净水井底部,达到提高被收集到地下的雨水利用率的效果。收集到地下的雨水利用率的效果。收集到地下的雨水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的路面多为硬质路面,虽然坚固但是吸水性差,降雨时路面易产生积水,不便于车辆和行人出行,为了提高路面的安全性、减少积水量,城市的地面下方设置了可收集雨水的系统。
[0003]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进水管道、蓄水池和出水管道,进水管道一端与地面连通,另一端与蓄水池连通,出水管道一端与蓄水池连通,另一端与市政污水管道连通,当路面积水时雨水可通过进水管道进入蓄水池中,并通过出水管道流入市政污水管道;降雨量较大时,蓄水池可存储部分雨水防止雨水反流至地面上。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大量的雨水直接流入市政污水管道中,后续要经过复杂的过滤流程才能被利用,存在被收集到地下的雨水利用率不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被收集到地下的雨水利用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结构、蓄水池、过滤结构和净水井,所述进水结构包括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一端与地面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过滤通道和滤芯,所述过滤通道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净水井连通,所述过滤通道内固定连接有滤芯,抽水泵的抽水管伸入所述净水井底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有杂质的雨水通过进水管道流入蓄水池,并经过过滤通道中的滤芯过滤后存储在净水井中,经过过滤的雨水可被抽水泵抽取至地面上,用于浇灌草地或收集起来用作其他用途。
[0009]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顶面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供雨水通过的排水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水管道顶面的隔板使路面平整,从而提升路面安全性,同时过滤雨水中体积较大的垃圾等杂质。
[0011]优选的,所述进水结构还包括缓冲池、第一排水管道和第二排水管道,所述第一排水管道、所述第二排水管道一端与所述缓冲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流进缓冲池后杂质沉积在缓冲池底部,上层较干净的雨水通过第一排水管道和第二排水管道流入蓄水池,减少雨水中的杂质,使雨水更易于被利用。
[0013]优选的,所述进水结构还包括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一端与所述缓冲池连通,另一端与市政污水管道连通,所述市政污水管道的顶面与所述排污管道的顶面齐平,所述排污管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水管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排水管道底面与地面的距离小
于所述排污管道顶面与地面的距离。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杂较多杂质的雨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缓冲池底部后能够直接流入市政污水管道,且排污管道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使下层杂质较多的雨水流入市政污水管道的同时,上层杂质较少的雨水逐渐在缓冲池内存储直至通过第一排水管道和第二排水管道进入蓄水池。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道与所述缓冲池连通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缓冲池内壁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顶面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排水管道底面与地面的距离,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所述第二过滤板上开设有直径小于所述隔板上的排水孔直径的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能够过滤雨水中的杂质,使进入第一排水管道和第二排水管道的雨水杂质更少,且被过滤的杂质能够留在缓冲池内。
[0017]优选的,所述蓄水池顶面固定连接有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一端与地面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连通管道顶面铰接有第一盖板,所述净水井顶面上铰接有第二盖板。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使路面更加平整,提升安全性,且工作人员可通过打开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进而检查蓄水池和净水井的内部情况。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顶面固定连接有锁紧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件能够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闭合更加紧密,提高稳定性。
[0021]优选的,所述连通管道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爬梯。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对蓄水池进行检修和清理时,用抽水泵将净水井和蓄水池内的雨水抽干后打开第一盖板,并在固定环上固定爬梯,即可进入蓄水池中。
[0023]优选的,所述过滤通道与所述蓄水池和所述净水井连接的两个侧面竖直地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雨水通过的孔。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可对过滤通道进行支撑,增强路面强度,还能对滤芯起到固定作用,使其不会被雨水浸泡而移位。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1、含有较多杂质的雨水通过进水管道流入蓄水池中,在经过过滤通道中的滤芯过滤掉部分杂质后进入净水井中,启动地面上的抽水泵将净水井中的雨水抽取到地面上,并用于浇灌草地或者收集。
[0027]2、隔板能够使雨水中部分杂质在流入进水管道之前被过滤,雨水流入缓冲池后,含有较多杂质的下层雨水可流入市政污水管道,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能够过滤雨水中较小的杂质,使进入蓄水池内的雨水更加干净,当雨水被滤芯过滤后,净水井中的雨水所含杂质较少,便于对草地浇灌或收集起来继续净化。
[0028]3、地面上设置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便于工作人员对蓄水池和净水井进行检查和清理,且可拆卸的支撑板和滤芯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旨在显示固定环和抽水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市政污水管道;2、抽水泵;3、进水结构;31、进水管道;311、隔板;32、缓冲池;321、第二过滤板;33、排污管道;34、第一排水管道;341、第一过滤板;35、第二排水管道;4、蓄水池;41、连通管道;411、固定环;412、爬梯;42、第一盖板;5、过滤结构;51、过滤通道;52、支撑板;53、滤芯;6、净水井;61、第二盖板;7、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进水结构3、蓄水池4、过滤结构5、净水井6和抽水泵2,蓄水池4一侧与进水结构3连接,相对的另一侧与过滤结构5连接,净水井6与过滤结构5远离蓄水池4的一侧连接,进水结构3、蓄水池4、净水井6均与地面连通,抽水泵2与净水井6连接。
[0035]如图1所示,进水结构3包括进水管道31、缓冲池32、排污管道33、第一排水管道34和第二排水管道35,进水管道31为纵截面L形的管状结构,其竖直段与地面连通,水平段与缓冲池32连通,进水管道31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结构(3)、蓄水池(4)、过滤结构(5)和净水井(6),所述进水结构(3)包括进水管道(31),所述进水管道(31)一端与地面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4)连通,所述过滤结构(5)包括过滤通道(51)和滤芯(53),所述过滤通道(51)一端与所述蓄水池(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净水井(6)连通,所述过滤通道(51)内固定连接有滤芯(53),抽水泵(2)的抽水管伸入所述净水井(6)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31)顶面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隔板(311),所述隔板(311)上开设有供雨水通过的排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结构(3)还包括缓冲池(32)、第一排水管道(34)和第二排水管道(35),所述第一排水管道(34)、所述第二排水管道(35)一端与所述缓冲池(3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结构(3)还包括排污管道(33),所述排污管道(33)一端与所述缓冲池(32)连通,另一端与市政污水管道(1)连通,所述市政污水管道(1)的顶面与所述排污管道(33)的顶面齐平,所述排污管道(33)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水管道(31)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排水管道(34)底面与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培芝王薇熊德强徐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建工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