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肾小球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082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肾小球模型,包括模型主体与多个独立的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所述模型主体的外形与肾小球解剖结构的外形一致,并将模型主体内部掏空形成一个顶面开放的模块安装凹槽,在所述模块安装凹槽内设置有供多个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对应安装的多个安装区域;本肾小球模型将正常肾小球与病理状态肾小球内部的各个组成部件分开为独立的多个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并可拆卸拼装,便于学员直观了解肾小球的超微结构与特点,可直观的显示出肾小球疾病状态与正常肾小球的异同;该肾脏模型能很好的体现正常肾小球的超微结构及病理状态下肾小球超微结构的病变情况,不仅可作为教学模型,也可作为考核模型。也可作为考核模型。也可作为考核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肾小球模型

: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模型
,具体涉及一种肾小球模型。

技术介绍
:
[0002]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内分泌功能,滤过功能是肾脏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肾单位是肾脏最基本的机构和功能单位,而肾小球是肾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和包曼囊(肾小囊),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由3种主要细胞(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基底膜和系膜组成。
[0003]在肾内科的教学工作当中,肾脏相关医学知识往往复杂抽象,单靠讲述很难让学员理解、记忆,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单凭文字和平面图片的学习,无法与实际相结合;近年来,在教学中引入模型教具进行演示教学可提高学员对肾脏大体解剖结构的理解,但传统的肾脏模型仅仅是底座及其整个肾脏的模型,学员能直观看到的结构局限于肾脏、输尿管及肾单位,由于缺少专门的肾小球解剖模型,完全体现不出肾小球的超微结构与特点,同时传统的模型基本为整体式结构,各个组成部件不能进行拼装,学员更多的还是只能通过观察来学习与理解;同时由于绝大部分肾脏疾病是由肾小球病变所致,目前为了解肾小球病理状态下的结构与特点只能通过显微镜进行病理读片,存在很大的限制,也难以推广;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能更好的体现肾小球超微结构与特点和/或肾脏病理状态下的肾小球超微结构与特点的可拼装式肾小球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拼装式肾小球解剖模型,能更为直观及清楚的展示肾小球超微结构与特点和/或肾脏病理状态下的肾小球超微结构与特点。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一种肾小球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主体与多个独立的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所述模型主体的外形与肾小球解剖结构的外形一致,并将模型主体内部掏空形成一个顶面开放的模块安装凹槽;在所述模块安装凹槽内设置有供多个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对应安装的多个安装区域,在所述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接件,在模型主体内侧底面与所述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对应的安装区域处设置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能够实现可拆卸的匹配插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包括脏层上皮区域模块、上皮下区域模块、基底膜区域模块、系膜区域模块与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所述脏层上皮区域模块外侧边缘与模块安装凹槽的边缘匹配贴合,所述上皮下区域模块外侧边缘与脏层上皮区域模块内侧边缘匹配贴合,基底膜区域模块外侧边缘与上皮下区域模块内侧边缘匹配贴合,所述系膜区域模块与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处于基底膜区域模块内侧,且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的外侧边缘与基底膜区域模块内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系膜区域模块的外侧边缘与基底膜区域模块
内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且系膜区域模块的外侧边缘与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的外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脏层上皮区域模块顶面标识有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所述上皮下区域模块顶面标识有足细胞及足突;所述基底膜区域模块顶面标识有基底膜;所述系膜区域模块顶面标识有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所述内皮下区域模块顶面标识有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为凸柱与凹槽,在脏层上皮区域模块和上皮下区域模块和基底膜区域模块和系膜区域模块和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底部设置有凸柱、在所述模型主体内侧底面与凸柱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凹槽;或,在脏层上皮区域模块和上皮下区域模块和基底膜区域模块和系膜区域模块和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底部设置有凹槽、在所述模型主体内侧底面与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凸柱。
[0009]进一步的,所述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包括病理状态脏层上皮区域模块、病理状态上皮下区域模块、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与多个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所述病理状态脏层上皮区域模块外侧边缘与模块安装凹槽的边缘匹配贴合,所述病理状态上皮下区域模块外侧边缘与病理状态脏层上皮区域模块内侧边缘匹配贴合,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外侧边缘与病理状态上皮下区域模块内侧边缘匹配贴合,所述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与多个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处于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内侧,且多个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的外侧边缘与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内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的外侧边缘与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内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且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的外侧边缘与多个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的外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病理状态脏层上皮区域模块顶面标识有病理状态下的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所述病理状态上皮下区域模块顶面标识有病理状态下的足细胞和/或足突;所述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顶面标识有病理状态下的基底膜;所述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顶面标识有病理状态下的系膜细胞和/或系膜基质;所述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顶面标识有病理状态下的内皮细胞和/或毛细血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为凸柱与凹槽,在病理状态脏层上皮区域模块和病理状态上皮下区域模块和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和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和多个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底部设置有凸柱、在所述模型主体内侧底面与凸柱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凹槽;或,在病理状态脏层上皮区域模块和病理状态上皮下区域模块和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和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和多个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底部设置有凹槽、在所述模型主体内侧底面与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凸柱。
[0012]进一步的,所述脏层上皮区域模块、上皮下区域模块、基底膜区域模块、系膜区域模块、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病理状态脏层上皮区域模块、病理状态上皮下区域模块、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与多个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均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在所述模型主体内侧底面与基底膜区域模块或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对应位置固定设置有基底膜灯带,在所述模型主体内侧底面与内皮下区域模块或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的边缘对应位置固定设置有毛细血管壁灯带,在所述模型主体内侧底面与系膜区域模块或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对应位置固定设置有系膜区灯板;所述基底膜灯带、毛细
血管壁灯带与系膜区灯板均单独连接有控制基底膜灯带、毛细血管壁灯带与系膜区灯板开闭及亮度的控制开关。
[0013]进一步的,所述基底膜灯带、毛细血管壁灯带与系膜区灯板均发出绿色亮光并可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其绿色亮光的亮度。
[0014]进一步的,肾小球模型还包括将肾小球模型进行展示的展示装置,所述展示装置为放置底座或展示架;所述肾小球模型固定安装在放置底座的顶面,所述放置底座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展示架包括伸缩立柱与底座,伸缩立柱底端垂直且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面,伸缩立柱顶端与肾小球模型一端固定连接。
[001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较好的实现了其专利技术目的,本肾小球模型将正常肾小球内部的各个组成部件分开为独立的多个模块并可拆卸拼装,便于学员直观了解肾小球各个组成部件的超微结构与特点,并可通过动手拼装进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肾小球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主体(1)与多个独立的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所述模型主体(1)的外形与肾小球解剖结构的外形一致,并将模型主体(1)内部掏空形成一个顶面开放的模块安装凹槽(11);在所述模块安装凹槽(11)内设置有供多个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对应安装的多个安装区域,在所述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接件,在模型主体(1)内侧底面与所述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对应的安装区域处设置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能够实现可拆卸的匹配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小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包括脏层上皮区域模块(2)、上皮下区域模块(3)、基底膜区域模块(4)、系膜区域模块(6)与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5);所述脏层上皮区域模块(2)外侧边缘与模块安装凹槽(11)的边缘匹配贴合,所述上皮下区域模块(3)外侧边缘与脏层上皮区域模块(2)内侧边缘匹配贴合,基底膜区域模块(4)外侧边缘与上皮下区域模块(3)内侧边缘匹配贴合,所述系膜区域模块(6)与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5)处于基底膜区域模块(4)内侧,且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5)的外侧边缘与基底膜区域模块(4)内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系膜区域模块(6)的外侧边缘与基底膜区域模块(4)内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且系膜区域模块(6)的外侧边缘与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5)的外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肾小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脏层上皮区域模块(2)顶面标识有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所述上皮下区域模块(3)顶面标识有足细胞及足突;所述基底膜区域模块(4)顶面标识有基底膜;所述系膜区域模块(6)顶面标识有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所述内皮下区域模块(5)顶面标识有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肾小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为凸柱与凹槽,在脏层上皮区域模块(2)和上皮下区域模块(3)和基底膜区域模块(4)和系膜区域模块(6)和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5)底部设置有凸柱、在所述模型主体(1)内侧底面与凸柱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凹槽;或,在脏层上皮区域模块(2)和上皮下区域模块(3)和基底膜区域模块(4)和系膜区域模块(6)和多个内皮下区域模块(5)底部设置有凹槽、在所述模型主体(1)内侧底面与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凸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小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肾小球内部结构模块包括病理状态脏层上皮区域模块(2

)、病理状态上皮下区域模块(3

)、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4

)、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6

)与多个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5

);所述病理状态脏层上皮区域模块(2

)外侧边缘与模块安装凹槽(11)的边缘匹配贴合,所述病理状态上皮下区域模块(3

)外侧边缘与病理状态脏层上皮区域模块(2

)内侧边缘匹配贴合,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4

)外侧边缘与病理状态上皮下区域模块(3

)内侧边缘匹配贴合,所述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6

)与多个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5

)处于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4

)内侧,且多个病理状态内皮下区域模块(5

)的外侧边缘与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4

)内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病理状态系膜区域模块(6

)的外侧边缘与病理状态基底膜区域模块(4

)内侧边缘部分匹配贴合且病理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硕珊肖嫦娟李航洋欧阳沙西陈愔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