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肱骨干骨折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固定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肱骨干骨折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老龄化,大量骨质疏松人口及缺乏工业安全知识等问题,肱骨干骨折成为中国其中一项高关注医疗事项。肱骨干骨折约占全数骨折的5%,其自然愈合时间约为十二周。目前,医院对于骨折病人,一般采用石膏绷带来固定骨折部分,即绷带上附着石膏,用水侵泡后,缠绕在病人骨折的肢体上,待石膏绷带自然晾干后变硬,起固定作用。
[0003]上述治疗方法给病人带来不少痛苦,石膏对皮肤的腐蚀,使得肢体皮肤搔痒,又不通风透气,造成皮肤糜烂,解除绷带时间长,难度大。目前亦有采用外支架固定方式治疗骨折,但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肱骨干骨折固定装置,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进行最适宜的调整,导致固定效果不佳;
[0005]2、现有的肱骨干骨折固定装置,由于骨折后肌肉长期不能活动会导致萎缩,使固定装置会脱离原固定位置,导致甚至不能维持固定作用,使断骨无法正常连接或连接不正的风险较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肱骨干骨折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1)和支撑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套(3)、第一夹持套(4)、第二固定套(5)和第二夹持套(6),所述第一固定套(3)和第二固定套(5)均为“U”型结构且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套(3)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拼接块(7)组成,两个所述第一拼接块(7)之间通过多个拉伸杆(23)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3)通过多个限位连接杆(8)与第二固定套(5)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3)的两侧设置有多个限位滑槽(9),所述第一夹持套(4)和第二夹持套(6)均为半圆型且与第一固定套(3)的内部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夹持套(4)的两侧位于多个限位滑槽(9)处设置有螺柱(10),所述螺柱(10)的外侧连接有第一螺母(11),所述第一夹持套(4)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拼接块(12)组成,两个所述第二拼接块(12)通过螺栓(24)和第二螺母(13)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套(4)与第二夹持套(6)之间通过螺纹杆(14)连接,所述螺纹杆(14)位于第一夹持套(4)的底部设置有调整钮(15),所述第一固定套(3)的两侧通过第一连杆(16)连接有转动轴(17),所述转动轴(17)一侧与支撑机构(2)连接,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两个第二连杆(18)和两个夹持板(19),两个所述第二连杆(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