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结构及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042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结构及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可实现设备的单手开合。该转轴结构包括:轴芯;与轴芯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和与轴芯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架;扭力调节组件,包括扭力调节单元和弹性件,扭力调节单元包括套设于轴芯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的接触的表面包括倾斜的第一子面、平面的第二子面;第三转轮与第二转轮的接触的表面包括倾斜的第四子面、平面的第五子面;转轴结构由初始位置到第一预设角度过程中,第二转轮的第一凸起部沿着第一子面转动,且处于下坡,第二凸起部沿着第五子面转动;当转轴结构大于第一预设角度时,第一凸起部沿着第二子面转动;第二凸起部沿着第四子面转动,且处于上坡。且处于上坡。且处于上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轴结构及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转轴结构及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转轴结构作为电子设备的关键部件,是连接电子设备的不同组件的桥梁,设备的不同组件通过转轴结构连接实现相对转动来控制相对角度,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笔记本电脑通过转轴结构连接屏幕组件和主机组件,将屏幕组件打开到一定角度并固定都是通过转轴结构实现的。
[0003]然而,现有的转轴结构使得笔记本电脑在打开屏幕组件时,无法单手开启,通常需要两只手开启,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结构及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可以实现单手开启,提升用户体验,且结构简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结构,包括:轴芯;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轴芯固定连接,第二支架与轴芯转动连接;扭力调节组件,包括扭力调节单元和弹性件;扭力调节单元包括套设于轴芯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且第二转轮位于第一转轮和第三转轮之间,第二转轮与第二支架沿轴向方向滑动连接,且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与轴芯转动连接;弹性件压缩时产生轴向的挤压力,作用在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之间;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的接触的表面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子面、第二子面和第三子面;第一子面为斜面,第二子面为平面,且第一子面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子面紧邻,第二端与第三子面紧邻;由第二端到第一端,沿轴向方向,第一子面到第二子面所在平面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三转轮与第二转轮的接触的表面包括首尾相接的第四子面、第五子面和第六子面,第四子面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与第五子面紧邻,第四端与第六子面紧邻;第四子面为斜面,第五子面为平面,且由第三端到第四端,沿轴向方向,第四子面到第五子面所在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大;其中,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二转轮与第三转轮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当转轴结构由初始位置到第一预设角度过程中,第一凸起部与第一子面接触,并沿着第一子面由第二端指向第一端的方向转动,以及第二凸起部与第五子面接触,并沿着第五子面转动;当转轴结构大于第一预设角度时,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子面接触,并沿着第二子面转动;第二凸起部与第四子面接触,并沿着第四子面由第三端指向第四端的方向转动。
[0006]在第一转轮和第三转轮上设置斜面,且当转轴结构由初始位置到第一预设角度过程中,第二转轮的第一凸起部在第一转轮的斜面上下坡,有利于单手开合;此外,当转轴结构大于第一预设角度时,第二转轮的第二凸起部在第三转轮的斜面上爬坡,可以满足抗推的要求,即,使得需要的扭力增大。同时还可以改善与第二支架连接的第二本体 (例如当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第二本体为屏幕组件)晃动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0007]示例性的,初始位置例如为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一本体所在的平面和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二本体所在的夹角为0
°
,即转轴结构处于0
°
。当该转轴结构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时,初始位置为屏幕组件所在平面与主机组件所在平面的夹角为0
°

[0008]示例性的,第一预设角度例如为90
°
、120
°
或150
°
等。
[0009]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沿轴芯的轴向方向,扭力调节组件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扭力调节单元位于弹性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一转轮位于第二转轮和弹性件之间,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对扭力调节组件进行挤压,无需提供单独的挤压结构,结构简单。
[0010]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凸起部为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接触的表面沿轴向方向局部凸起形成的结构;第二凸起部为第二转轮与第三转轮接触的表面沿轴向方向局部凸起形成的结构,即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与第二转轮一体成型。当然,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与第二转轮也可以分开成型,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或粘合等方式将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固定于第二转轮上。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与第二转轮一体成型时,结构简单;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与第二转轮也可以分开成型时,使得凸起部和第二转轮的设计更加的灵活。
[0011]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接触的表面垂直;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二转轮与第三转轮接触的表面垂直。当然,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设置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
[0012]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为过渡用的斜面;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为过渡用的斜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斜面的坡度,例如当需要的自锁力较大时,则斜面可以设置的陡一些;当需要的自锁力小时,斜面可以设置的缓一点。例如当该转轴结构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时,且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组件较重时,斜面可以设置的陡一些。
[0013]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三子面为第二子面到第一子面过渡用的斜面;第六子面为第五子面到第四子面过渡用的斜面,有利于转轴结构的转动。
[0014]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一安装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还包括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侧表面;沿轴向方向,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四表面与第一侧表面的边缘处接触并固定,第一安装结构的第三表面局部凹陷形成与轴芯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第一支架通过第一安装孔固定于轴芯的一端;第一固定结构沿其厚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贯穿第一固定结构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使得第一支架和轴芯之间设计更加的合理,有利于转轴结构的小型化设计。
[0015]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一安装结构的基础上,第一安装结构与轴芯为一体结构。当然,还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使得轴芯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安装孔中。位于第一安装孔中的轴芯的形状例如可以与其他位置的轴芯的形状相同,例如均为圆柱形,相应的,第一安装孔侧壁形成的形状也为圆柱形;位于第一安装孔中的轴芯的形状还可以与其他位置的轴芯的形状不同,例如,位于第一安装孔中的轴芯的形状为长方体,与其他位置的轴芯的形状为圆柱体,相应的,第一安装孔侧壁形成的形状
也为长方体。当第一安装结构与轴芯为一体结构,可以简化工艺步骤和装配步骤。
[0016]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固定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第二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固定部的延伸方向垂直;沿轴向方向,第一固定部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二侧表面;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第一固定部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三侧表面;第二固定部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侧表面的边缘处;第二安装结构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三侧表面上;第二安装结构上设有与轴芯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第二支架通过第二安装孔可转动的套设于轴芯的另一端;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芯;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轴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轴芯转动连接;扭力调节组件,包括扭力调节单元和弹性件,所述扭力调节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轴芯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且所述第二转轮位于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三转轮之间,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轴芯的轴向方向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和所述第三转轮与所述轴芯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压缩时产生轴向的挤压力,作用在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所述第三转轮之间;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的接触的表面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子面、第二子面和第三子面;所述第一子面为斜面,所述第二子面为平面,且所述第一子面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面紧邻,第二端与第三子面紧邻;由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沿所述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子面到所述第二子面所在平面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三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的接触的表面包括首尾相接的第四子面、第五子面和第六子面,所述第四子面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五子面紧邻,第四端与第六子面紧邻;所述第四子面为斜面,所述第五子面为平面,且由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四端,沿所述轴向方向,所述第四子面到所述第五子面所在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大;其中,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一转轮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轮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第二凸起部;当所述转轴结构由初始位置到第一预设角度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子面接触,并沿着第一子面由所述第二端指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转动,以及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五子面接触,并沿着所述第五子面转动;当所述转轴结构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子面接触,并沿着所述第二子面转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四子面接触,并沿着第四子面由所述第三端指向所述第四端的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芯的轴向方向,所述扭力调节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扭力调节单元位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转轮位于所述第二转轮和所述弹性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为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一转轮接触的表面沿所述轴向方向局部凸起形成的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为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轮接触的表面沿所述轴向方向局部凸起形成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一转轮接触的表面垂直;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轮接触的表面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过渡用的斜面;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为过渡用的斜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森臧永强霍国亮吴崚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