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041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由基本单元周期性排列构成,所述基本单元横截面为矩形,基本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图案层、介质层和金属层;所述图案层包括以矩形的对角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三角形的多模谐振器以及设置在两个多模谐振器之间的加载臂;所述加载臂为L型,包括枝节长臂和枝节短臂,所述枝节短臂连接在所述三角形的锐角上,所述枝节长臂平行于所述矩形的对角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四模双通带,且每个通带带宽可以独立控制,改善通带的带外滤波效果。改善通带的带外滤波效果。改善通带的带外滤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通信、电磁屏蔽和隐身
,具体是涉及一种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

技术介绍

[0002]超材料线极化转换器是一类基于超材料结构实现电磁波极化特性转换的器件,广泛运用在反射阵/透射阵、天线罩以及雷达隐身领域。一定角度上讲,理想的线极化转换器属于空间滤波器,理应仅仅在带内实现极化转换。且面对复杂的应用场景,无线通信/电磁隐身技术越趋向多制式、多通带、多功能发展。然而线极化转换器的双频滤波特性受到极少关注,双频极化转换的通带选择性还需改善。因此,研究滤波型双通带极化转换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超材料线极化转换器主要有两类实现方式:传输型结构以及反射性结构。传输型由于采用多层图案层和介质板的结构,非常易利用微波射频滤波器理论设计滤波型极化转换。例如为实现二阶滤波特性,M. Al

Joumayly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期刊上发表的“A new technique for design of low

profile, second

order, bandpass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一文中采用两层电容层和一层电感层来实现。而H. Zhou在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期刊上发表的“A triband second

order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一文中则采用贴片

缝隙

贴片的三层结构, 通过增加滤波的阶数改善滤波效果。为进一步改善滤波特性,G. Q. Luo在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期刊上发表的“High performanc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using cascading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cavities”一文中通过级联腔体滤波器理论引入了带外传输零点。此外不同谐振单元之间的交叉耦合、以及谐振器间的混合电磁耦合可以用来实现更多的传输零点。尽管上述方法可以实现改善滤波特性,但是均是基于透射结构,层数相对较多,剖面还需减小。反射型线极化转换器相对结构简单、厚度薄,但是难以实现滤波特性。到目前为止,鲜有关于基于反射结构的滤波器双频极化转换器的相关报导。因此,实现具备双频滤波特性仍是反射型极化转换器设计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实现四模双通带,且每个通带带宽可以独立控制,改善通带的带外滤波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为一种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由基本单元周期性排列构成,所述基本单元横截面为矩形,基本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图案层、介质层和金属层;所述图案层包括以矩形的对角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三角形的多模谐振器以及设置在两个多模谐振器之间的加载臂;所述加载臂为L型,包括枝节长臂和枝节短臂,所述枝节短臂连接在所述三角形的
锐角上,所述枝节长臂平行于所述矩形的对角线。
[0006]所述图案层一般为铜材质,通过雕刻或化学蚀刻得到。
[0007]本申请的基本单元横截面优选为正方形,所述三角形为等边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一般不铺满整个基本单元,只占基本单元的一部分,即其距离基本单元的边缘具有一定距离。两个三角形具有4个锐角,分布在基本单元的两端,加载臂连接在锐角上,优选来说,所述L型的加载臂的数量为4个,即4个锐角分别连接一个加载臂,由于加载臂为L型,枝节长臂和枝节短臂优选为垂直关系,枝节长臂平行于所述矩形的对角线,因此,枝节短臂垂直于三角形的长边。
[0008]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枝节长臂的自由端指向矩形的中心,4个枝节长臂的自由端和两个三角形的长边围合形成非刻蚀中央区。非刻蚀中央区为矩形,其两边为三角形的长边,另外两边分别为两个相邻的枝节长臂的自由端的连线。连接在不同所述三角形上的加载臂以矩形的对角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加载臂之间设置有外长条槽,即加载臂之间具有一定间隔。
[0009]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角形的多模谐振器内设置有槽线,所述槽线的端部设置在所述三角形的长边的中点上。优选的,所述槽线垂直于所述三角形的长边。
[0010]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包括两个不同材质构成的介质层,其中一个介质层为蜂窝层,其中主要为空气。
[0011]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本单元的边长为12mm,枝节长臂(7)的长度为4.8mm,枝节短臂(8)的长度为0.99mm。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克服线极化转换器难实现双频滤波特性的问题,仅通过一层图案层的三明治结构和相应的图案层结构即可实现双频滤波特性的线极化转换器,改善通带的滤波特性。本专利技术克服极化转换器引入极化转换模式和零点时导致结构复杂的困难,采用本申请的图案层结构,实现四模双频极化转换以及两个极化转换零点。本专利技术克服极化转换器带宽不可独立控制的难题,通过调整枝节和槽线的尺寸,实现通带内谐振模式独立控制且滤波带宽独立可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结构斜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俯视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的多模谐振器演进过程。
[0017]其中图(a)表示仅有两个三角形的多模谐振器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图(b)表示在图(a)的基础上加载枝节长臂以及枝节短臂组成的结构,图(c)表示在图(a)的基础上加载槽线组成的结构。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的谐振器不同设计对主极化反射系数的影响。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的低通带调整特性。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的高通带调整特性。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的带外零点特性。
[0022]在图中,1图案层、2介质层Ⅰ、3介质层Ⅱ、4金属层、5多模谐振器、6槽线、7枝节长臂、8枝节短臂、9非刻蚀中央区、10外长条槽、11内长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图1

3给出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为组成该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的基本单元的侧面图,图2为组成该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的超材料单元的三维斜视图,图3为理论上为n
×
n个基本单元组成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其特征是,由基本单元周期性排列构成,所述基本单元横截面为矩形,基本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图案层(1)、介质层和金属层(4);所述图案层(1)包括以矩形的对角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三角形的多模谐振器(5)以及设置在两个多模谐振器(5)之间的加载臂;所述加载臂为L型,包括枝节长臂(7)和枝节短臂(8),所述枝节短臂(8)连接在所述三角形的锐角上,所述枝节长臂(7)平行于所述矩形的对角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其特征是,所述矩形为正方形,所述三角形为等边直角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其特征是,所述加载臂的数量为4个。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其特征是,所述枝节长臂(7)的自由端指向矩形的中心,4个枝节长臂(7)的自由端和两个三角形的长边围合形成非刻蚀中央区(9)。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滤波型线极化转换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雷雷唐朝邓联文黄生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