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用标签及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0153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方法,将镂空的识别钢板(1)作为BCD码标签,同时将红外线拍照相机安装在各工序对应的位置上,连接适配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识别钢板(1)的相应孔区位置上打上对应钢包编号M的识别孔(1a);将制作好的识别钢板(1)安装在对应钢包后,当钢包到达每个工序时,红外线拍照相机对钢包拍照成像,并将相应数据传输到电脑中,电脑程序根据成像的图像,自动识别每个钢包BCD码对应钢包号;准确识别BCD码所代表的钢包编号后,电脑程序将动态跟踪各钢包运行轨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实现钢包编号的自动识别,提高钢包自动识别的准确度,降低识别设备的故障率,操作便捷,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孔区,第三排第三列为25孔区,第四排第二列为27孔区,识别孔与孔区相互对应。
[0009]进一步地,所述识别孔在识别钢板上按照每排数量a≤3、每列数量b≤4排布,即识别钢板的上部的识别孔数最多为6个、下部的识别孔数最多为6个。
[0010]进一步地,所述识别钢板的尺寸为340*300*30mm。
[0011]为了进一步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提供了一种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方法,采用上述装置进行识别,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材料:将镂空的识别钢板作为BCD码标签,同时将红外线拍照相机安装在各工序对应的位置上,连接适配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标签制作:在识别钢板上打上对应钢包编号M的识别孔,即当钢包编号为2#钢包时,利用计算方式可知M=21,此时算式中2的次方数出现次数为1次,即识别孔的数量N=1,即在识别钢板的21孔区上打一个孔,此时对应的识别钢板即代表2#钢包,当钢包编号为3#钢包时,M=20+21,此时N=2,在识别钢板的20孔区和21孔区上分别打一个孔,此时对应的识别钢板即为3#钢包,以此类推;(3)标签识别:将制作好的识别钢板安装在对应钢包后,当钢包到达每个工序后,对应工序上的红外线拍照相机对钢包拍照成像,并将相应数据传输到电脑中,电脑程序根据成像的图像,自动识别每个钢包BCD码对应钢包号;(4)实时监测:准确识别BCD码所代表的钢包编号后,电脑程序将动态跟踪各钢包运行轨迹。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钢包上焊接识别钢板代表的标签,并将传统的拍照相机更换成红外线拍照相机,根据钢包标签上温度差异以及红外成像技术和BCD码,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处理,实现对钢包号的自动准确识别,方便快捷,准确度高,提高了现场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用标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用标签侧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识别孔在识别钢板上排列顺序的标准模板;图4为本实施例二中2#钢包对应的识别钢板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三中3#钢包对应的识别钢板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四中29#钢包对应的识别钢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为使本专利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用标签及识别方法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5]参见图1和图2,一种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用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与钢包对应相连的识别钢板1,识别钢板1的尺寸为340*300*30mm;识别钢板1设为BCD码标签,识别钢板1上设有一组与BCD码对应的识别孔1a,识别
孔1a位置对应的2的次方数之和与钢包编号M相同;参见图3,为本实施例的标准孔区排列顺序,即识别钢板1上设有20孔区2、21孔区3、22孔区4、23孔区5、24孔区6、25孔区7、26孔区8和27孔区9,排列矩阵共分四排三列,第一排第二列为26孔区8,第二排第一列为20孔区2,第二排第二列为21孔区3,第二排第三列为22孔区4,第三排第一列为23孔区5,第三排第二列为24孔区6,第三排第三列为25孔区7,第四排第二列为27孔区9;钢包编号M为20、21、22、23...2
n
中对应2的次方数之和,且每个2的次方数在此算式中的出现次数a≤1,其中,识别孔1a的数量N即为算式中各个2的次方数出现的个数之和,识别孔1a的位置即为2的次方数在识别钢板1上的对应孔区位置。
[001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识别钢板1为双层镂空钢板,且其四角设为等腰直角形的缺角处1b,以用于红外相机的对中和定位。
[0017]采用上述装置进行钢包自动识别,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准备材料:将镂空的识别钢板1作为BCD码标签,同时将红外线拍照相机安装在各工序对应的位置上,连接适配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标签制作:在识别钢板1上打上对应钢包编号M的识别孔1a数量及位置;(3)标签识别:当钢包到达每个工序后,对应工序上的红外线拍照相机对钢包拍照成像,并将相应数据传输到电脑中,电脑程序根据成像的图像,自动识别每个钢包BCD码对应钢包号;(4)实时监测:准确识别BCD码所代表的钢包编号后,电脑程序将动态跟踪各钢包运行轨迹。
[0018]需要说明的是,图3为人为规定的标准孔区排列顺序,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孔区数量及排列可进行变换,但需满足每排数量a≤3、每列数量b≤4排布,即识别钢板的上部的识别孔数最多为6个、下部的识别孔数最多为6个。但在同一种孔区排列顺序下,打孔数量及位置的计算方法均是相同的。
[0019]实施例2当钢包编号为2#钢包时,利用计算方式可知M=21,此时算式中2的次方数出现的次数为1次,即识别孔的数量N=1,即在识别钢板对应21孔区上打一个孔,此时的识别钢板即作为BCD码标签代表2#钢包,参见图4。
[0020]实施例3当钢包编号为3#钢包时,M=20+21,此时识别孔的数量N=2,即在识别钢板对应20孔区和21孔区上各打一个孔,此时对应的识别钢板即为3#钢包,参见图5。
[0021]实施例4当钢包编号为29#钢包时,利用计算方式可知M=20+22+23+24,此时算式中2的次方数出现的次数为4次,即识别孔的数量N=4,即在识别钢板对应20孔区、22孔区、23孔区和24孔区上各打一个孔,此时的识别钢板即作为BCD码标签代表29#钢包,参见图6。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流程实现识别和跟踪钢包,在钢包上焊接此镂空钢板作为BCD码标签,可以准确识别钢包,同时将传统的拍照相机更换成红外线拍照相机,通过钢包标签上温度差异、红外成像技术及BCD码,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等技术进而实现对钢包号的识别。
[0023]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新颖,可以适应钢铁现场高温、粉尘、噪音及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充分利用温度差,红外相机识别率高;同时由于装置镂空,无接触,后期的维护、保养更加简单;此外,红外线拍照相机对光线无特殊要求,可以准确拍摄对应钢包的实际情况,在实际运用后,钢包识别成功率高,可达到99.99%。
[0024]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用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与钢包对应相连的识别钢板(1),识别钢板(1)设为BCD码标签,识别钢板(1)上设有一组与BCD码对应的识别孔(1a),识别孔(1a)位置对应的2的次方数之和与钢包编号M相同;所述识别钢板(1)为双层镂空钢板,且其四角设为等腰直角形的缺角处(1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用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包编号M为20、21、22、23...2
n
中对应2的次方数之和,且每个2的次方数在此算式中的出现次数a≤1,其中,识别孔(1a)的数量N即为算式中各个2的次方数出现的个数之和,识别孔(1a)的位置即为2的次方数在识别钢板(1)上的对应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用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钢板(1)上设有20孔区(2)、21孔区(3)、22孔区(4)、23孔区(5)、24孔区(6)、25孔区(7)、26孔区(8)和27孔区(9),排列矩阵共分四排三列,第一排第二列为26孔区(8),第二排第一列为20孔区(2),第二排第二列为21孔区(3),第二排第三列为22孔区(4),第三排第一列为23孔区(5),第三排第二列为24孔区(6),第三排第三列为25孔区(7),第四排第二列为27孔区(9),识别孔(1a)与孔区相互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准确性的钢包自动识别用标签,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成业宋金平王震张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