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换热系统及数据中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0089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冷换热系统及数据中心,所述液冷换热系统至少包括冷却柜、换热器组件和液冷散热设备;所述换热器组件具有内流道和外流道,所述内流道与所述冷却柜串联以构成内循环回路,所述外流道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路与所述液冷散热设备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外流道的回液口通过回液管路与所述液冷散热设备的进液口连通,其中,所述内流道的出液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进液分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液分管路并联后串联在所述进液管路上;所述第一进液分管路上串联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一外循环泵,所述第二进液分管路上串联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二外循环泵。本申请可以根据制冷需求调节制冷效果,保证换热系统正常运行。保证换热系统正常运行。保证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换热系统及数据中心


[0001]本申请涉及数据中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换热系统及数据中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数据中心采用的是循环风冷的方式,通过制冷机组送入的冷空气,对服务器等设备进行冷却。随着行业发展,功率密度的提升,循环风冷方式的冷却能力也正接近极限,不能满足大功率密度机房布置的冷却需求。
[0003]当然,也有采用液冷散热系统对服务器设备进行散热,例如附图1所示,其采用单一的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与冷却塔和换热器构成外循环回路,外循环回路通过换热器对冷却柜内的液体换热,从而实现对冷却柜的循环制冷。
[0004]但是,上述的液冷方式,并无法根据冷却柜内的实际制冷需求进行调节制冷效果,并且外循环上的泵体持续运行,极易造成泵体过热损耗,减少泵体的使用寿命,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换热系统及数据中心,可以根据制冷需求调节制冷效果,保证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换热系统,至少包括冷却柜、换热器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冷却柜(1)、换热器组件(2)和液冷散热设备(3);所述换热器组件(2)具有内流道和外流道,所述内流道与所述冷却柜(1)串联以构成内循环回路,所述外流道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路(4)与所述液冷散热设备(3)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外流道的回液口通过回液管路(5)与所述液冷散热设备(3)的进液口连通,其中,所述内流道的出液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进液管路(4)上串联有第一进液分管路(41)和第二进液分管路(42),并且所述第一进液分管路(41)和所述第二进液分管路(42)并联设置;所述第一进液分管路(41)上串联有第一单向阀(411)和第一外循环泵(412),所述第二进液分管路(42)上串联有第二单向阀(421)和第二外循环泵(4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冷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分管路(41)和所述第二进液分管路(42)的出水端与所述外流道的进液口还连接有第一备用管路(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液冷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路(5)上串联有第一回液分管路(51)和第二回液分管路(52),并且所述第一回液分管路(51)和所述第二回液分管路(52)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回液分管路(51)上串联有第一截止阀(511),所述第二回液分管路(52)上串联有第二截止阀(5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液冷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液分管路(51)和所述第二回液分管路(52)上分别串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华李明江王正华陆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