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95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感应电阻、放电MOS管组和充电MOS管;充电器的正极连接电池包的正极,电池包的负极连接所述感应电阻的一端;感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MOS管的漏极;检测模块与充电MOS管、感应电阻电池包和放电MOS管组连接;电池包与负载连接,感应电阻与放电MOS管组;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池包的温度,并根据电池标对充电MOS管和放电MOS管组进行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提供了充电过温保护功能和放电过温保护功能,降低了在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温度可能引起的风险,提高了充电电池的安全性。提高了充电电池的安全性。提高了充电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出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应用场景,例如滑板车、平衡车,在其进行充电时,为保证充电的安全,需要在充电器与电池包之间设计具有保护功能的辅助电路,以形成安全的电流回路。现有技术在涉及用于保护的电路时,通常通过输出控制保护芯片和放电保护芯片以及充放电MOS管来实现充放电保护的功能,但是,这种技术方案缺乏考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充电过温、放电过温的情况,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对电流保护进行充放电保护的同时实现充电过温保护功能和放电过温保护功能,以解决如何提高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感应电阻、放电MOS管组和充电MOS管;其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单元且具有若干端口;
[0005]充电器的正极连接电池包的正极,所述电池包的负极连接所述感应电阻的一端;所述感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MOS管的漏极;所述检测模块的若干端口与所述充电MOS管的栅极、所述充电MOS管的漏极、所述感应电阻的两端和所述电池包的正极均连接;
[0006]所述电池包的正极还与负载的正极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与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漏极连接,所述感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源极和放电MOS管组的栅极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若干端口还与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栅极和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源极连接;
[0007]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0008]在充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充电MOS管关闭,以实现充电过温保护;在放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放电MOS管组关闭,以实现放电过温保护。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电压;
[0010]在充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任意一节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值,控制所述充电MOS管关闭,以实现过充保护。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放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任意一节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二预设电压值,控制所述放电MOS管组关闭,以实现过放保护。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负载的电流;
[0013]当所述负载的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值且所述负载的电压大于第三预设电压值,控制所述放电MOS管组关闭,以实现过流保护。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负载的正极和所述负载的负极短路,且所述负载的电流大于第二预设电流值时,所述负载的电压大于第四预设电压值,控制所
述放电MOS管组和所述充电MOS管关闭,以实现短路保护。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检测模块包括SH367107芯片和温度检测单元;
[0016]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具体为:
[0017]通过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0018]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SH367107芯片的DS管脚并接地,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SH367107芯片的TS管脚。
[00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SH367107芯片的RS1管脚与所述感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SH367107芯片的RS2管脚与所述感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源极、所述充电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SH367107芯片的DSG管脚与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栅极连接;所述SH367107芯片的CHG管脚与所述充电MOS管的栅极连接。
[0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放电MOS管组包括第一放电MOS管和第二放电MOS管;
[0021]所述第一放电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放电MOS管的栅极连接,构成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栅极;
[0022]所述第一放电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放电MOS管的源极连接,构成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源极;
[0023]所述第一放电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放电MOS管的漏极连接,构成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漏极。
[00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弱电开关和第一三极管,所述弱电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SH367107芯片的VDD1管脚,所述弱电开关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弱电开关的一端还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SH367107芯片的CTLD管脚。
[002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的正极与所述电池包的正极之间还设有保险丝。
[002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感应电阻、放电MOS管组和充电MOS管;其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单元且具有若干端口;充电器的正极连接电池包的正极,所述电池包的负极连接所述感应电阻的一端;所述感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MOS管的漏极;所述检测模块的若干端口与所述充电MOS管的栅极、所述充电MOS管的漏极、所述感应电阻的两端和所述电池包的正极均连接;所述电池包的正极还与负载的正极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与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漏极连接,所述感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源极和放电MOS管组的栅极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若干端口还与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栅极和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源极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在充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充电MOS管关闭;在放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放电MOS管组关闭。相比于现有技术,在充电时当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充电MOS管关闭;在放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放电MOS管组关闭,提供了充电过温保护功能和放电过温保护功能,降低了在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温度可能引起的风险,提高了充电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IC芯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过温保护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放电过温保护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过充保护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过放保护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过流保护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感应电阻、放电MOS管组和充电MOS管;其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单元且具有若干端口;充电器的正极连接电池包的正极,所述电池包的负极连接所述感应电阻的一端;所述感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MOS管的漏极;所述检测模块的若干端口与所述充电MOS管的栅极、所述充电MOS管的漏极、所述感应电阻的两端和所述电池包的正极均连接;所述电池包的正极还与负载的正极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与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漏极连接,所述感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源极和放电MOS管组的栅极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若干端口还与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栅极和所述放电MOS管组的源极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在充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充电MOS管关闭,以实现充电过温保护;在放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放电MOS管组关闭,以实现放电过温保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电压;在充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任意一节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值,控制所述充电MOS管关闭,以实现过充保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放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包任意一节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二预设电压值,控制所述放电MOS管组关闭,以实现过放保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负载的电流;当所述负载的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值且所述负载的电压大于第三预设电压值,控制所述放电MOS管组关闭,以实现过流保护。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电池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负载的正极和所述负载的负极短路,且所述负载的电流大于第二预设电流值时,所述负载的电压大于第四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李上海詹炳然詹金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云通锂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