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987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涉及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包括动力泵站、液压驱动装置、离心泵、动力液通道、乏液通道和产出液通道;所述动力泵站通过所述动力液通道为所述液压驱动装置提供动力液,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离心泵的输入轴连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用于将所述动力液的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旋转动力能并能够驱动所述离心泵工作,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和所述离心泵均设置于所述水平井段内,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出液口通过所述乏液通道与所述动力泵站的回液口连通;所述离心泵的出料口通过所述产出液通道与产出液处理系统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能够适用于水平井段抽吸液量不稳定的工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层气开采
,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通常人们把进入油气层井眼的井斜角不低于86
°
的井段称为水平井段。能沿油层走向形成这种水平位移的特殊定向井归纳为水平井。水平井可有效地增加油气层的泄露面积,提高油气采收率。随着煤层气等特殊的地产非常规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使用水平井技术开发煤层气,已成为煤层气增产稳产的有效措施。目前,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稠油开采中,急需一种能够完成水平井段排采的抽吸系统,目前常用的抽吸系统,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0003]目前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稠油开采中常用的抽吸系统有:
[0004](1)最常用的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组成的三抽系统,由于杆柱存在往复运动,有杆管偏磨,泵在水平段不能满足抽吸要求等问题,不能使用;
[0005](2)潜油电泵由于散热等问题,不能适用于水平井段抽吸液量不稳定的工况;
[0006](3)射流泵效率低,产出液与动力液混合,经济效益差;
[0007](4)螺杆泵有偏磨和不能适应产出液变化的问题;
[0008](5)其他新型泵如隔膜泵等,不能满足排量变化和长期的井下工作的需要。
[0009]总之,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满足泵在井下工作,且排量变化较大的抽吸系统,不能满足非常规油田天水平井总水平段排采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满足水平井段抽吸液量不稳定的工况对抽吸系统排量变化的需求。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包括动力泵站、液压驱动装置、离心泵、动力液通道、乏液通道和产出液通道;所述动力泵站通过所述动力液通道为所述液压驱动装置提供动力液,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离心泵的输入轴连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用于将所述动力液的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旋转动力能并能够驱动所述离心泵工作,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和所述离心泵均设置于所述水平井段内,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出液口通过所述乏液通道与所述动力泵站的回液口连通;所述离心泵的出料口通过所述产出液通道与产出液处理系统连通。
[0012]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钻井中的三通道管路,所述三通道管路包括乏液管、产出液管和油管,所述产出液管穿设在所述油管中;
[0013]所述乏液管穿设在所述油管中时,所述乏液管的外壁和所述产出液管的外壁与所述油管内壁之间的空间为动力液流通腔体;所述乏液管设置在所述油管外时,所述产出液管与所述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为所述动力液流通腔体;
[0014]所述动力液通道包括第一连接管和所述动力液流通腔体,所述动力泵站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动力液流通腔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动力液流通腔体的出液口与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进液口连通;
[0015]所述乏液通道包括第二连接管和所述乏液管,所述动力泵站的回液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乏液管的出液口连通,所述乏液管的进液口与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出液口连通;
[0016]所述产出液通道包括第三连接管和所述产出液管,所述产出液处理系统的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产出液管的出液口连通,所述产出液管的进液口还与所述离心泵的出液口连通。
[0017]优选的,还包括产气通道和套管,所述水平井段通过所述产气通道与产气处理系统连通,所述油管穿设在所述套管内;
[0018]所述乏液管穿设在所述油管中时,所述油管与所述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为产气流通腔体;所述乏液管设置在所述油管外时,所述乏液管也穿设在所述套管中,此时所述乏液管的外壁和所述油管的内壁与所述套管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为所述产气流通腔体;
[0019]所述产气通道包括第四连接管和所述产气流通腔体,所述产气处理系统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产气流通腔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产气流通腔体的进气口与所述水平井段连通。
[0020]优选的,还包括流道分配器,所述动力液流通腔体的出液口通过所述流道分配器与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进液口连通,所述乏液管的进液口通过所述流道分配器与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出液口连通;所述产出液管的进液口还通过所述流道分配器与第五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心泵的出液口连通。
[0021]优选的,所述动力泵站、所述产出液处理系统及所述产气处理系统均设置在钻井外部。
[0022]优选的,所述离心泵的进液口连接有尾管,所述尾管远离所述离心泵的一端伸入所述水平井段的井液中。
[0023]优选的,所述液压驱动装置采用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选用水轮机或水力涡轮马达。
[0024]优选的,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输出轴通过连接器与所述离心泵的输入轴固连。
[0025]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能够适用于水平井段抽吸液量不稳定的工况。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通过改变地面动力液的流量,就可以改变井下液力马达的转速,从而改变井下离心泵的转速,即改变了离心泵的排量和扬程,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液量排液的要求,实现了对排量变化较大要求的适应性。
[0027]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中的动力液通过动力液通道输送到井下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运转,从液压马达排出的乏液(即从液压马达的出口排出的做功后的乏动力液)从乏液通道输送到液压站,动力液与产出液不产生交互和混合,保证了动力液的清洁和马达的工作寿命,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由于动力液能够加热产出液,降低产出液的粘度,为稠油开采提供动力。
[0028]井下使用的离心泵,可以借用现在成熟的潜油电泵的离心泵机组和连接方式,降
低了设备研制的难度。
[0029]动力泵站可选用成熟的射流泵的动力站,降低整体费用。
[0030]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实现水平井段的排水采气和将进入井筒的固性颗粒排出的目的,起到降低井底流压、维持井筒通道畅通的作用,实现煤层气的长期稳产、高产。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1、动力泵站;2、第二连接管;3、第一连接管;4、三通管;5、第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泵站、液压驱动装置、离心泵、动力液通道、乏液通道和产出液通道;所述动力泵站通过所述动力液通道为所述液压驱动装置提供动力液,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离心泵的输入轴连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用于将所述动力液的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旋转动力能并能够驱动所述离心泵工作,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和所述离心泵均设置于所述水平井段内,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出液口通过所述乏液通道与所述动力泵站的回液口连通;所述离心泵的出料口通过所述产出液通道与产出液处理系统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钻井中的三通道管路,所述三通道管路包括乏液管、产出液管和油管,所述产出液管穿设在所述油管中;所述乏液管穿设在所述油管中时,所述乏液管的外壁和所述产出液管的外壁与所述油管内壁之间的空间为动力液流通腔体;所述乏液管设置在所述油管外时,所述产出液管与所述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为所述动力液流通腔体;所述动力液通道包括第一连接管和所述动力液流通腔体,所述动力泵站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动力液流通腔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动力液流通腔体的出液口与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进液口连通;所述乏液通道包括第二连接管和所述乏液管,所述动力泵站的回液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乏液管的出液口连通,所述乏液管的进液口与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出液口连通;所述产出液通道包括第三连接管和所述产出液管,所述产出液处理系统的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产出液管的出液口连通,所述产出液管的进液口还与所述离心泵的出液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用于水平井段的抽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李兵杰李卫赵小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祎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