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纳米载药体系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84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载药体系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具体研究了一种含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负载疏水小分子药物的制剂,纳米载体可使疏水药物在水溶液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同时纳米粒径范围合适。经鼻腔注射后不仅可以提高药物在脑内的积累,并且相比于鼻腔直接注射小分子药物,纳米载体有效的提高了其跨越鼻粘膜屏障的能力,并且所包载的药物可方便的依据治疗需求进行调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载药体系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载药体系,为一种纳米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小分子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有诸多优势,其具有结构简单,物理化学性质明确,稳定性良好,相对分子量小,便于穿过血脑屏障等优点,对人类健康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小分子药物常规给药如静脉注射或口服后须经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脑内药物达到峰值的时间较长,相对于药效而言,毒副作用可能更大。另外,为了便于跨过血脑屏障,多数药物为亲脂性小分子,其血液循环时间短,生物利用度低,需频繁给药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为慢性病,长期给药加重了患者的身心和经济负担。
[0003]目前上市的药物载体主要是PLGA(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和囊泡型磷脂载药体系。对于PLGA载药微球而言,它可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降低给药次数,但所形成的纳米颗粒粒径偏大不适于跨越鼻粘膜和血脑屏障;另外现有技术公开了将罗替戈汀和聚合物载体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相,将有机相缓慢滴加入纯水中,搅拌获得罗替戈汀聚合物胶束;然后向罗替戈汀聚合物胶束中加入温敏凝胶基质,混匀排尽气泡,制得一种罗替戈汀胶束温敏凝胶,粒径为100nm左右,经鼻腔注射后1h罗替戈汀在大鼠大脑内药物含量为最高为22ng/mL;对于磷脂载药体系而言,作为双亲性物质,它可以包封各种化疗药物,改善药物稳定性;但是该药物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沉降聚集,作为纳米药物,不利于保存和运输;并且同样存在水合粒径偏大,鼻腔给药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适用于广泛疏水性小分子药物的载药体系,目的是克服现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缺陷。该载药体系经鼻腔注射后可显著提高脑内药物含量,为一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纳米颗粒。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载药体系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或者一种纳米载药体系在制备鼻腔给药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纳米载药体系包括聚合物载体与小分子药物,所述聚合物含有聚乙二醇链段。
[000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纳米载药体系为载药纳米颗粒,其粒径为1~300nm,优选为5~100nm,进一步优选为10~50nm。
[0007]本专利技术中,小分子药物为疏水分子,优选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比如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抗帕金森病药物、抗炎药物、抗癫痫类药物、抗抑郁药物、中风类药物、自闭症相关药物;具体可以为多奈哌齐、雷沙吉兰、恩他卡朋、罗替戈汀、喜树碱、紫杉醇、姜黄素、甲氨蝶呤、多西他赛、卡马西平、赛乐特、奥氮平、格列本脲、尼莫地平,艾地苯醌、舒必利
等,均为脂溶性的脑部疾病相关药物。
[0008]本专利技术中,聚合物为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PEO

PPO

PEO);优选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15000,优选5000~13000,比如8000~13000;进一步的,聚合物中,聚氧乙烯的质量含量为30~80%,优选为50~80%,进一步优选60~80%,比如70~80%。作为示例,聚合物为F127、F68等不同PEG链长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09]本专利技术中,将小分子药物与聚合物混合,得到纳米载药体系;优选的,将小分子药物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利用溶剂挥发法,得到纳米载药体系。具体的,将小分子药物溶液加入聚合物有机溶液中,混合后去除有机溶剂,再加入水,得到纳米载药体系,内部为小分子药物,外部为聚合物载体。优选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优选的,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为10~50mg/mL。作为示例,将疏水药物分散在含PEO

PPO

PEO 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后除去二氯甲烷,加水自发形成内部为疏水药物外部为PEG的纳米颗粒。
[001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上述纳米载药体系在制备鼻腔注射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或者上述纳米载药体系在缩短药物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时间中的应用,或者上述纳米载药体系在制备缩短药物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时间的药物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施例一的动物实验结果。
[0012]图2为实施例二的产物表征。
[0013]图3为实施例四的包封率测试结果。
[0014]图4为实施例四中纳米颗粒紫外吸收和颗粒粒径的稳定性测试结果(1∶20)。
[0015]图5为实施例四的TEM结果。
[0016]图6为实施例四中纳米颗粒紫外吸收稳定性测试结果(1∶200)。
[0017]图7为实施例四测试所得的rotigotine的标准曲线。
[0018]图8为实施例五的数据统计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高浓度的含PEG链段的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在二氯甲烷和水中均可快速溶解,形成澄清透明的液体,并且在水中可形成尺寸稳定的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将疏水药物分散在含 PEO

PPO

PEO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后除去二氯甲烷,加水自发形成内部为疏水药物外部为PEG的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为市售产品,具体制备操作以及实验方法为常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在于提供了一种鼻腔给药纳米药物,作为一种直接给药方式,不仅可以缩短药物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时间,还可以提高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浓度,增强患者的耐受。因此,通过合适的药物载体负载临床常用的疏水药物,以鼻腔给药的方式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治疗方式。
[0020]实施例所得产物用超纯水稀释后采用动态光散射分析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载药纳米颗粒的粒径和药物包封率。药物包封率计算根据标准药物在不同浓度下的吸光度数值拟合,将产物吸光度代入进行计算所得。
[0021]实施例一以疏水荧光染料IR676为模型药物,制备了粒径30nm的载药纳米颗粒。将IR676
(0.1mg/mL) 的二氯甲烷溶液和 F127(30 mg/mL) 的二氯甲烷溶液混合,混合均匀后在37℃以120 rpm真空旋转蒸发除去体系中的二氯甲烷,得到IR676和F127分散均匀的薄膜;然后在20℃下,将薄膜超声溶解于3.5 mL去离子水中,超声两分钟,薄膜完全溶解,得到澄清透明的载药纳米颗粒溶液。所得产物采用30kDa MWCO超滤管(Millipore YM

100)超滤浓缩,除去未被包覆的IR676,之后将产物浓缩溶液在4℃下避光保存用于后续实验。
[0022]经大鼠鼻腔注射50μL含有40μg IR676的纳米颗粒溶液后一小时取离体组织进行荧光成像。成像结果见图1,显示鼻腔注射的纳米颗粒可分布在大鼠全脑各个位置,证明该粒径的纳米药物可用于鼻腔给药。
[0023]实施例二 反应体系中加入聚合物的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载药体系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或者一种纳米载药体系在制备鼻腔给药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载药体系包括聚合物载体与小分子药物,所述聚合物含有聚乙二醇链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小分子药物为疏水分子;聚合物为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小分子药物包括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抗帕金森病药物、抗炎药物、抗癫痫类药物、抗抑郁药物、中风类药物或者自闭症类药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00~1500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小分子药物包括多奈哌齐、雷沙吉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远曾剑峰寇丹丹高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