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免水洗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的镁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70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免水洗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的镁合金表面处理工艺,根据待表面处理工件尺寸准备浸泡槽,将导电小于500us/cm3的自来水按照浸泡槽容量的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免水洗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的镁合金表面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
,尤其是涉及基于免水洗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的镁合金表面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导电性能良好是3C产品对结构材料的重要要求之一,主要是因为导电性能良好的结构材料能够消除静电积累带来的ESD(Electro

Staticdischarge,静电放电)和EMI(Electro

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危害,是高质量电子产品外壳的优选材料;镁合金是常用的工程材料之一,其不但重量轻、力学性能和导热导电性能优越,而且具有抗震防摔、防电磁干扰、无毒和方便回收的优点;但由于镁合金化学性质活泼,极易发生腐蚀,致使镁合金产品的结构和导电性能双重失效,因此在工艺上,需对镁合金表面进行钝化处理,然后再喷涂上一层油漆;现有传统对镁合金表面进行钝化处理多采用磷化技术或者普通锆系、硅烷技术;其中:
[0003]磷化技术只能处理铁件,铁系磷化的中性盐雾试验能做到300小时,锌系磷化的中性盐雾试验能做到500小时,三元锌系磷化中性盐雾试验能做到800~1000小时。磷化工艺需多种配套产品,往往需要表调剂、促进剂和钝化剂,工艺复杂。需要加热,使用过程会产生大量磷化渣,需经常清槽换槽,且清理工作繁琐。废水处理成本极高。槽液分析方法繁琐,工艺过程监控复杂(要同时监控槽液总酸度、游离酸度、促进剂浓度、锌离子、镍离子、锰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浓度)。日常使用,由于酸性较强,接触对人体存在伤害风险无法实现在线自动检测和加药。
[0004]普通锆系、传统酸性硅烷技术只能处理铁件和铝件,铜和不锈钢基本处理不了。而且对处理工艺条件要求比较苛刻,膜上的太厚,会影响后面涂装的结合力。涂装后中性盐雾可到300

500小时普通锆系、硅烷技术的工艺更复杂,槽液需要调整PH值,如要达到盐雾试验的要求,还要添加各种添加剂,如果做铁件还会产生一定量的渣,必须装过滤器,否则换槽频率也较高。后续水洗废水还需进一步处理槽液分析方法繁琐,工艺过程监控复杂(要同时监控槽液浓度、PH值、电导率、氟离子和铁离子的浓度)。日常使用,由于是酸性且含氟离子,接触对人体存在伤害风险。无法实现在线自动检测和加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6]基于免水洗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的镁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准备浸泡液,根据待表面处理工件尺寸准备浸泡槽,将导电小于500us/cm3的自来水按照浸泡槽容量的75%

85%放入浸泡槽中,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按槽液的4

7%加入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且槽液PH值控制在7

8之间,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0008]步骤2,浸泡,将槽液温度控制在5℃

35℃下,放入待表面处理工件,浸泡1

2分钟,使待表面处理工件的表面充分附着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浸泡液;
[0009]步骤3,烘干,将表面充分附着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浸泡液的待表面处理工件通过悬空吊起的方式输送到烘干设备中进行高温烘干,烘干过程中,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浸泡液中的水分被挥发掉,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与待表面处理工件的表面产生缩水反应,使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快速吸附于待表面处理工件的表面;
[0010]步骤4,电泳涂装,准备环氧树脂电泳液,将步骤3烘干后的待表面处理工件放入环氧树脂电泳液中,通过电泳涂装的方式将环氧树脂与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的功能团通过交联反应结合在一起,完成涂装;
[0011]步骤5,取下工件,完成加工。
[0012]优选地,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包括有机胺、偶联剂和复合成膜促进剂。
[0013]优选地,步骤1中将导电小于500us/cm3的自来水按照浸泡槽容量的80%放入浸泡槽中。
[0014]优选地,步骤1中在搅拌的情况下按槽液的5%加入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
[0015]优选地,待表面处理工件表面的水分在170℃

200℃下烘干。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通过将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与定量自来水混合,使其呈现弱碱性,其结合力表现尤其出色,具有一定的除油功能,能够免去碱脱脂工艺,从而达到前后工序均免水洗的目的,由于纳米复合硅烷处理剂在常温下不会与工件发生反应,在加工过程中,待表面处理工件并没有因为反应而消耗槽液,槽液仅附着于待表面处理工件(镁合金),其只是会带走槽液;因此还可同时处理铁、铝、铜、不锈钢等所有金属件,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处理剂不含磷、铬、镉、汞、铅等重金属,不含有国家禁止的排放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槽液PH值基本不改变,无需加热,处理任何工件都无任何副产物渣产生,使用寿命更长,达到免水洗的目的,环槽频率减少,日常只需检测槽液浓度和PH值,工艺过程监控也简单,而且适合在线自动检测,自动加药。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框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皮膜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免水洗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的镁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4]步骤1,准备浸泡液,根据待表面处理工件尺寸准备浸泡槽,将导电小于500us/cm3的自来水按照浸泡槽容量的80%放入浸泡槽中,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按槽液的5%加入含氧的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包括有机胺、偶联剂和复合成膜促进剂,且槽液PH值控制在7

8之间,能够达到采用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的目的,从而稳定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0025]步骤2,浸泡,将槽液温度控制在5℃

35℃下,放入待表面处理工件,浸泡1

2分钟,使待表面处理工件的表面充分附着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浸泡液;
[0026]步骤3,烘干,将表面充分附着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浸泡液的待表面处理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免水洗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的镁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浸泡液,根据待表面处理工件尺寸准备浸泡槽,将导电小于500us/cm3的自来水按照浸泡槽容量的75%

85%放入浸泡槽中,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按槽液的4

7%加入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且槽液PH值控制在7

8之间,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步骤2,浸泡,将槽液温度控制在5℃

35℃下,放入待表面处理工件,浸泡1

2分钟,使待表面处理工件的表面充分附着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浸泡液;步骤3,烘干,将表面充分附着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浸泡液的待表面处理工件通过悬空吊起的方式输送到烘干设备中进行高温烘干,烘干过程中,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浸泡液中的水分被挥发掉,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与待表面处理工件的表面产生缩水反应,使多功能纳米复合硅烷快速吸附于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镜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海勤涂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