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轻质隔音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62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成轻质隔音楼板,包括组合梁、保温隔音模块,应力装置和封板饰面;所述组合梁包括结构梁、限位连接板和锯齿状橡胶垫,两个组合梁相互咬合并通过限位连接板固定;所述保温隔音模块包括防水层、保温层、隔音层、L形橡胶垫和预埋龙骨压合板,保温隔音模块与两侧的组合梁提前在工厂预制形成整体部件;所述应力装置包括应力绳和T形调节装置,布置在楼板保温隔音模块下侧的空腔内,通过螺钉固定在两侧的组合梁和上侧的凸起加强块上;所述封板饰面包括楼板上下侧的地板饰面和天花饰面,通过螺钉固定在结构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各装配式构件灵活组装,通过应力绳和限位连接板使楼板之间平整贴合、稳固连接,隔声性能出色。隔声性能出色。隔声性能出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轻质隔音楼板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成轻质隔音楼板,涉及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楼板隔音性能与建筑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密切相关,具体包括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楼板空气声隔声可以通过隔音垫层的增厚、不同种类隔音垫层的组合以及缝隙的填补来增强隔声性能,撞击声隔声多是通过减振材料和构造本身来解决;现代建筑内部管线敷设以及设备的增加对楼板隔声性能的要求逐渐提高。
[0003]传统楼板施工时采取现场湿作业的做法,施工周期长、流程复杂,楼板连接处容易出现混凝土开裂,且较为单一材料的填充使得隔音性能并不理想;装配式楼板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但由于楼板部件与部件之间存在缝隙,单块楼板部件的重量一般较大,使得施工作业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楼板间的刚性连接和施工误差使得楼板振动穿透力增强,隔音性能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楼板施工及构造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轻质隔音楼板,着重解决隔音楼板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轻质隔音楼板构造隔音问题;本专利技术将各集成构件灵活组装,通过应力绳和限位连接板使得轻质楼板各部件之间平整贴合、减少缝隙,在实现楼板保温、防水和结构稳固的同时能够有效隔音。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集成轻质隔音楼板,包括组合梁、保温隔音模块、应力装置和封板饰面;所述组合梁包括结构梁、限位连接板和锯齿状橡胶垫,两个组合梁相互咬合并通过限位连接板固定;所述保温隔音模块包括防水层、保温层、隔音层、L形橡胶垫和预埋龙骨压合板,保温隔音模块与两侧的组合梁提前在工厂预制形成整体部件;所述应力装置包括应力绳和T形调节装置,布置在楼板保温隔音模块下侧的空腔内,通过螺钉固定在两侧的组合梁和上侧的凸起加强块上;所述封板饰面包括楼板上下侧的地板饰面和天花饰面,通过螺钉固定在结构梁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组合梁由结构梁、限位连接板和锯齿状橡胶垫组成;所述结构梁为上下对称构造,由竹钢压合而成,上下两侧开设方形侧边凹口,两个结构梁之间的侧边凹口内布置限位连接板,调整固定两个结构梁;所述锯齿状橡胶垫布置在结构梁外侧面的中部,组合梁之间的锯齿状橡胶垫相互咬合。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组合梁与组合梁之间的锯齿状橡胶垫能够有效减缓楼板部件与部件振动传播,呈对称构造的组合梁可提高楼板的装配率。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连接板由L形返边和固定板组成;所述L形返边高度低于侧边凹口的深度,固定板上开设螺钉孔并覆盖同侧和对侧组合梁的侧边凹口,L形返边上的螺栓组可调整收紧两个结构梁。
[0010]更进一步的,固定板上的螺钉孔拧入顺序为先拧入同侧组合梁的螺钉,待L形返边上螺栓组的收紧使得组合梁与组合梁稳固连接后再拧入对侧组合梁固定板上的螺钉,加强楼板的整体结构强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隔音模块自上而下分别由防水层、保温层、隔音层、L形橡胶垫和预埋龙骨压合板组成,所述保温层和隔音层均为轻质垫层;L形橡胶垫布置在保温层和隔音层的两侧;所述预埋龙骨压合板内部设置加强龙骨条,在下侧面中部形成凸起加强块;所述预埋龙骨压合板两端通过下侧的直角连接件固定在组合梁上。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和隔音层对应L形橡胶垫设置缺口,两个轻质垫层均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L形橡胶垫的设置可阻断楼板内部振动横向传播,保温隔音模块和与两侧的组合梁可提前在工厂预制组装形成整体部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应力装置由应力绳和T形调节装置组成,所述应力绳由绳端固定装置,钢绞线和调节环组成,所述绳端固定装置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组合梁上,所述调节环设置在应力绳的中部,调节环内侧设置螺纹,可上拧固定在T形调节装置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T形调节装置由上连接板、螺纹柱和限位螺母组成,螺纹柱、限位螺母和调节环表面作镀锌处理;所述上连接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凸起加强块上;所述限位螺母拧入螺纹柱后,上顶调节环。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应力绳和T形调节装置均可提前在工厂预制形成整体部件,所述应力绳的长度超过一个楼板部件组合梁与组合梁之间的宽度;应力绳在调节环收紧后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不大于20
°
;所述T形调节装置的限位螺母可阻止调节环在应力作用下的下滑,增强应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6]进一步的,所述封板饰面由地板饰面和天花饰面组成,地板饰面和天花饰面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组合梁的上侧和下侧,天花饰面上侧为楼板空腔构造,内部布置应力装置和设备管线。
[0017]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集成轻质隔音楼板自下而上由天花饰面、空腔内部的应力装置、保温隔音模块和地板饰面组成,两侧布置组合梁,组合梁与组合梁之间通过限位连接板形成稳固结构;保温隔音模块内部的L形橡胶垫和组合梁中部的锯齿状橡胶垫可有效阻断楼板振动横向传播;空腔构造以及隔音层可有效阻断振动的竖向传播;所述应力装置可加强各构件以及楼板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施工组装缝隙和施工误差。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轻质隔音楼板,一方面:通过将楼板内部各构件的工厂化预制和组装,可实现现场快速装配,提高隔音性能,降低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减少环境污染,部件拆除后可回收利用,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结构体系,能够和广泛应用在现代建筑和旧城更新中;另一方面楼板内部构造通过空腔内部应力装置、限位连接板的调整连接以及橡胶垫层和空腔的设置,可有效提高楼板的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性能,提升建筑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成轻质隔音楼板剖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成轻质隔音楼板俯视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梁及连接原理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成轻质隔音楼板仰视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应力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组装示意图。
[0026]1‑
组合梁;2

保温隔音模块;3

应力装置;4

封板饰面;11

结构梁;12

限位连接板;13

锯齿状橡胶垫;21

防水层;22

保温层;23

隔音层;24

L形橡胶垫;25

预埋龙骨压合板;31

应力绳;32

T形调节装置;41

地板饰面;42

天花饰面;111

侧边凹口;121

L形返边;122

固定板;123

螺栓组;124

螺钉孔;251

凸起加强块;2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轻质隔音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梁(1)、保温隔音模块(2)、应力装置(3)和封板饰面(4);所述组合梁(1)包括结构梁(11)、限位连接板(12)和锯齿状橡胶垫(13),两个组合梁(1)相互咬合并通过限位连接板(12)固定;所述保温隔音模块(2)包括防水层(21)、保温层(22)、隔音层(23)、L形橡胶垫(24)和预埋龙骨压合板(25),保温隔音模块(2)与两侧的组合梁(1)提前在工厂预制形成整体部件;所述应力装置(3)包括应力绳(31)和T形调节装置(32),布置在楼板保温隔音模块(2)下侧的空腔内,通过螺钉固定在两侧的组合梁(1)和上侧的凸起加强块(251)上;所述封板饰面(4)包括楼板上下侧的地板饰面(41)和天花饰面(42),通过螺钉固定在结构梁(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轻质隔音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梁(1)由结构梁(11)、限位连接板(12)和锯齿状橡胶垫(13)组成;所述结构梁(11)为上下对称构造,由竹钢压合而成,上下两侧开设方形侧边凹口(111),两个结构梁(11)之间的侧边凹口(111)内布置限位连接板(12),调整固定两个结构梁(11);所述锯齿状橡胶垫(13)布置在结构梁(11)外侧面的中部,组合梁(1)之间的锯齿状橡胶垫(13)相互咬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轻质隔音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接板(12)由L形返边(121)和固定板(122)组成;所述L形返边(121)高度低于侧边凹口(111)的深度,固定板(122)上开设螺钉孔(124)并覆盖同侧和对侧组合梁(1)的侧边凹口(111),L形返边(121)上的螺栓组(123)可调整收紧两个结构梁(1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陈宏壘刘强强邓蔚文葛彦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创智业旅游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