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珺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54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手套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包括主体,主体两侧有调节带,调节带活动端有连接结构,主体上有连接板,连接板顶部有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一侧有按钮,主体一端有指套,指套包括弹性面料,弹性面料上有交换孔,弹性面料内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槽、弧形柱A、弧形柱B、密封槽、调节柱、气管和分支管,调节组件两侧有多个感应槽,感应槽有惯性传感器,感应槽下方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有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调节、佩戴服帖适用于不同手掌大小的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手套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研发出了AR、VR、模拟器等技术,用于研究一些较为危险或消耗较高的项目,目前这些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相关的娱乐休闲领域,AR即增强现实。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VR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
[0003]在与机器进行交互时通常需要一些辅助结构,智能手套也是其中一种,目前常使用的智能手套如公开号为CN215347222U的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所示,包括柔性压力传感器和与惯性传感器柔性压力传感器连接的信号采集器;惯性传感器手套本体包括中间层、贴合设置于惯性传感器中间层两侧的两层外层,惯性传感器柔性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惯性传感器中间层上,惯性传感器柔性压力传感器设于惯性传感器手套本体的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以及指关节处;惯性传感器柔性压力传感器与惯性传感器信号采集器电连接,惯性传感器柔性压力传感器为织物压力传感器或点接触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织物压力传感器包括两层导电织物和设置于两层惯性传感器导电织物之间的弹性织物;惯性传感器点接触压力传感器包括相互交叉分布的第一导电纱线和第二导电纱线以及设置于惯性传感器第一导电纱线与惯性传感器第二导电纱线之间并位于交叉点处的电介质层,手套的材质大多为弹性材质,但是使用者的手的大小不一,在使用式会出现佩戴不牢、或手套过紧的情况,使用者使用感受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调节、佩戴服帖适用于不同手掌大小的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两侧均设有调节带,所述调节带活动端设有连接结构,所述主体上设有连接
板,所述连接板顶部设有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一侧设有按钮,所述主体一端设有五个指套,所述指套包括弹性面料,所述弹性面料上设有交换孔,所述弹性面料内设有多个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弹性面料内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底端设有弧形柱A,所述弧形柱A上方设有弧形柱B,所述弧形柱B两端均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槽上设有贯穿弧形柱B和调节槽侧壁的气管,所述气管一端设有两个贯穿密封槽侧壁的分支管,所述调节组件两侧均设有多个感应槽,所述感应槽设有惯性传感器,所述感应槽下方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压力传感器。
[0006]当需要实现人机交互时,使用者穿戴好该智能手套后点击按钮启动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采集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并将相应的信息发送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收到相关信息后在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并将结果发送给机器产生相应的形为,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
[0007]所述调节带为弹性材质。
[0008]所述弧形柱A和弧形柱B之间设有空槽。
[0009]所述弧形柱A、弧形柱B和调节柱均为回弹性较好的柔性材质。
[0010]所述气管顶端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气管顶部设有旋盖。
[0011]所述气管内设有单向门。
[0012]所述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和按钮之间、中央控制器与按钮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有交换孔,便于对手套内外界的热量和气体进行交换,佩戴时更为舒适,通过设有调节组件,在密封槽、弧形柱A、弧形柱B、气管、分支管和调节柱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指套内佩戴空间的大小,使得使用者在佩戴时更加舒适和服帖。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的A部剖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的B部结构示意图;
[0017]如图所示:1、主体;2、调节带;3、连接结构;4、连接板;5、按钮;6、中央控制器;7、指套;8、弹性面料;9、交换孔;10、调节组件;101、弧形柱A;102、弧形柱B;103、密封槽;104、调节柱;105、空槽;106、气管;107、分支管;108、旋盖;109、调节槽;11、感应槽;12、惯性传感器;13、安装槽;14、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两侧均设有调节带2,所述调节带2活动端设有连接结构3,所述主体1上设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顶部设有中央控制器6,所述中央控制器6一侧设有按钮5,所述主体1一端设有五个指套7,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指套7包括弹性面料8,所述弹性面料8上设有交换孔9,所述弹性面料8内设有多个调节组件1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调节组件10包括设置在弹性面料8内设有调节槽109,所述调节槽109底端设有弧形柱A101,所述弧形柱A101上方设有弧形柱B102,所述弧形柱B102两端均设有密封槽103,所述密封槽103内设有调节柱104,所述调节槽109上设有贯穿弧形柱B102和调节槽109侧壁的气管106,所述气管106一端设有两个贯穿密封槽103侧壁的分支管107,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调节组件10两侧均设有多个感应槽11,所述感应槽11设有惯性传感器12,所述感应槽11下方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内设有压力传感器14。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所述调节带2为弹性材质。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所述弧形柱A101和弧形柱B102之间设有空槽105。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所述弧形柱A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机交互的智能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两侧均设有调节带(2),所述调节带(2)活动端设有连接结构(3),所述主体(1)上设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顶部设有中央控制器(6),所述中央控制器(6)一侧设有按钮(5),所述主体(1)一端设有五个指套(7),所述指套(7)包括弹性面料(8),所述弹性面料(8)上设有交换孔(9),所述弹性面料(8)内设有多个调节组件(10),所述调节组件(10)包括设置在弹性面料(8)内设有调节槽(109),所述调节槽(109)底端设有弧形柱A(101),所述弧形柱A(101)上方设有弧形柱B(102),所述弧形柱B(102)两端均设有密封槽(103),所述密封槽(103)内设有调节柱(104),所述调节槽(109)上设有贯穿弧形柱B(102)和调节槽(109)侧壁的气管(106),所述气管(106)一端设有两个贯穿密封槽(103)侧壁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珺武晓楠李文强周华贺昕王浪李昕阳蒲昱旻邢转转张栩豪师超
申请(专利权)人:梁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