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48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包括底座、缓冲座、监控罩、转轴、连接板和监控器,所述缓冲座的一端设于底座上,所述监控罩设于缓冲座的另一端上,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转轴的一端转动设于底座的内侧壁上,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底座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相连,所述转轴的一端上设有蜗杆,所述缓冲座的内侧壁上转动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涡轮,所述涡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于转杆上,所述监控器设于连接板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上设有内毛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解决了人机交互智能机体需要可视角度大,摄像清晰的监控装置的问题。摄像清晰的监控装置的问题。摄像清晰的监控装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人机交互
,具体是指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人机交互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问,系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系统和软件,人机交互界面通常是指用户可见的部分,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系统交流,并进行操作,小如收音机的播放按键,大至飞机上的仪表板,或发电厂的控制室,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要包含用户对系统的理解(即心智模型),那是为了系统的可用性或者用户友好性。
[0003]人机交互领域中经常会用到监控装置,为了智能机体能更好的观测到周围情况信息,所需监控装置必须可视角度大,且监控信息清晰,以便于智能机体能更好的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解决了人机交互智能机体需要可视角度大,摄像清晰的监控装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包括底座、缓冲座、监控罩、转轴、连接板和监控器,所述缓冲座的一端设于底座上,所述监控罩设于缓冲座的另一端上,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转轴的一端转动设于底座的内侧壁上,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底座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相连,所述转轴的一端上设有蜗杆,所述缓冲座的内侧壁上转动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涡轮,所述涡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于转杆上,所述监控器设于连接板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上设有内毛刷;使用时,将本装置通过底座固定于墙壁上,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运转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使得其上的转杆旋转,进而带动连接板随之转动,因此实现监控角度的调整,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连接板上的内毛刷运动,对监控罩内侧壁进行清理,防止外界灰尘通过连接缝隙进入本装置内部。
[0006]其中,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有辅助槽。
[0007]作为优选地,所述转轴上设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辅助槽设置,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出气管;驱动电机运转带动转轴转动时,会同时带动支撑盘沿着底座的内侧壁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杆旋转,使得出气管转动,此时启动出气管,出气管向外吹气,将监控罩表面的灰尘吹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有固定钉。
[0009]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操作简单,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使用时,将本装置通过底座上的固定钉固定于墙壁上,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运转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涡
轮转动,涡轮转动使得其上的转杆旋转,进而带动连接板随之转动,因此实现监控角度的调整,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连接板上的内毛刷运动,对监控罩内侧壁进行清理,防止外界灰尘通过连接缝隙进入本装置内部,驱动电机运转的同时带动转轴转动时,会同时带动支撑盘沿着底座的内侧壁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杆旋转,使得出气管转动,此时启动出气管,出气管向外吹气,将监控罩表面的灰尘吹落,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的俯视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的俯视剖面图。
[0012]其中,1、底座,2、缓冲座,3、监控罩,4、转轴,5、连接板,6、监控器,7、内毛刷,8、驱动电机,9、蜗杆,10、转杆,11、涡轮,12、固定钉,13、辅助槽,14、支撑盘,15、支撑杆,16、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包括底座1、缓冲座2、监控罩3、转轴4、连接板5和监控器6,所述缓冲座2的一端设于底座1上,所述监控罩3设于缓冲座2的另一端上,所述底座1的外侧壁上设有驱动电机8,所述转轴4的一端转动设于底座1的内侧壁上,所述转轴4的另一端贯穿底座1与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端相连,所述转轴4的一端上设有蜗杆9,所述缓冲座2的内侧壁上转动设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上设有涡轮11,所述涡轮11与蜗杆9相啮合,所述连接板5的一端设于转杆10上,所述监控器6设于连接板5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板5的另一端上设有内毛刷7;使用时,将本装置通过底座1固定于墙壁上,启动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运转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转动带动蜗杆9转动,蜗杆9转动带动涡轮11转动,涡轮11转动使得其上的转杆10旋转,进而带动连接板5随之转动,因此实现监控角度的调整,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连接板5上的内毛刷7运动,对监控罩3内侧壁进行清理,防止外界灰尘通过连接缝隙进入本装置内部。
[0016]所述底座1的侧壁上设有辅助槽13。
[0017]所述转轴4上设有支撑盘14,所述支撑盘14上设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贯穿辅助槽13设置,所述支撑杆15上设有出气管16;驱动电机8运转带动转轴4转动时,会同时带动支撑盘14沿着底座1的内侧壁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杆15旋转,使得出气管16转动,此时启动
出气管16,出气管16向外吹气,将监控罩3表面的灰尘吹落。
[0018]所述底座1的外侧壁上设有固定钉12。
[0019]具体使用时,将本装置通过底座1上的固定钉12固定于墙壁上,启动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运转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转动带动蜗杆9转动,蜗杆9转动带动涡轮11转动,涡轮11转动使得其上的转杆10旋转,进而带动连接板5随之转动,因此实现监控角度的调整,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连接板5上的内毛刷7运动,对监控罩3内侧壁进行清理,防止外界灰尘通过连接缝隙进入本装置内部,驱动电机8运转的同时带动转轴4转动时,会同时带动支撑盘14沿着底座1的内侧壁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杆15旋转,使得出气管16转动,此时启动出气管16,出气管16向外吹气,将监控罩3表面的灰尘吹落,便于使用。
[0020]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人机交互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缓冲座、监控罩、转轴、连接板和监控器,所述缓冲座的一端设于底座上,所述监控罩设于缓冲座的另一端上,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转轴的一端转动设于底座的内侧壁上,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底座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相连,所述转轴的一端上设有蜗杆,所述缓冲座的内侧壁上转动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涡轮,所述涡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于转杆上,所述监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富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纳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