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9452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炭黑、氧化锌、硬脂酸、促进剂NS、硫磺、天然橡胶、补充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保证其抗静电性能,同时有效加强自身耐老化性能;对甲苯磺酸、马来酸酐和三乙醇胺相互配合反应,得到带有一定数量亲水基团的马来酸醇胺酯,可有效保证橡胶的抗静电性能;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半导体的性能,可有效加强橡胶的抗静电性能,纳米级二氧化钛对紫外线有较强的阻隔能力,可有效加强橡胶的耐老化性能;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可有效加强橡胶的抗静电和耐老化性能;纳米氧化铈的紫外吸收率较高,可有效提高橡胶的防老化性能。可有效提高橡胶的防老化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材料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橡胶指的是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是橡胶工业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带、胶管、电缆以及其他各种橡胶制品。根据橡胶的性能与用途:除天然橡胶外,合成橡胶可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半通用合成橡胶、专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橡胶由于其弹性复位性能在密封制品中得到广泛使用;橡胶是电绝缘材料,当其表面受到摩擦时,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积聚,形成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便以火花形式释放。橡胶密封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必可避免的发生摩擦,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在橡胶密封制品中使用的橡胶,最好是能导除静电的抗静电橡胶。
[0003]但是现有的抗静电橡胶,耐老化性能不佳,当抗静电橡胶收到长时间紫外线老化处理后,自身性能严重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0~33%的炭黑、2.95~3.35%的氧化锌、1.21~1.27%的硬脂酸、0.88~0.98%的促进剂NS、1.32~1.42%的硫磺、1.3~1.4%的补充剂,其余为天然橡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7.41~7.45%的纳米氧化铈、29.71~29.77%的纳米二氧化钛、2.18~2.26%的硅烷偶联剂、0.32~0.42%的钛酸脂偶联剂、0.71~0.77%的对甲苯磺酸、14.82~14.92%的马来酸酐,其余为三乙醇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0%的炭黑、2.95%的氧化锌、1.21%的硬脂酸、0.88%的促进剂NS、1.32%的硫磺、1.3%的补充剂,其余为天然橡胶;所述补充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7.41%的纳米氧化铈、29.71%的纳米二氧化钛、2.18%的硅烷偶联剂、0.32%的钛酸脂偶联剂、0.71%的对甲苯磺酸、14.82%的马来酸酐,其余为三乙醇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3%的炭黑、3.35%的氧化锌、1.27%的硬脂酸、0.98%的促进剂NS、1.42%的硫磺、1.4%的补充剂,其余为天然橡胶;所述补充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7.45%的纳米氧化铈、29.77%的纳米二氧化钛、2.26%的硅烷偶联剂、0.42%的钛酸脂偶联剂、0.77%的对甲苯磺酸、14.92%的马来酸酐,其余为三乙醇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1.5%的炭黑、2.15%的氧化锌、1.24%的硬脂酸、0.93%的促进剂NS、1.37%的硫磺、1.35%的补充剂,其余为天然橡胶;所述补充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7.43%的纳米氧化铈、29.74%的纳米二氧化钛、2.22%的硅烷偶联剂、0.37%的钛酸脂偶联剂、0.74%的对甲苯磺酸、14.87%的马来酸酐,其余为三乙醇胺。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

550、硅烷偶联剂KH

560、硅烷偶联剂KH

570中的一种;所述钛酸脂偶联剂为钛酸脂偶联剂NDZ

201。7.抗静电耐老化的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步骤一:称取炭黑、氧化锌、硬脂酸、促进剂NS、硫磺、天然橡胶、补充剂原料中的纳米氧化铈、纳米二氧化钛、硅烷偶联剂、钛酸脂偶联剂、对甲苯磺酸、马来酸酐、三乙醇胺;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对甲苯磺酸、马来酸酐、三乙醇胺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再加入溶剂a,水浴搅拌处理,当反应液体变成橙红色,且产物状态持续10~20分钟不变为止,过滤产物,收集酯化物;步骤三:将步骤一中的纳米氧化铈、纳米二氧化钛加入到溶剂b中,水浴超声处理15~25分钟,加入步骤一中的硅烷偶联剂、钛酸脂偶联剂,调整pH=8.5~9.5,水浴超声处理70~90分钟,过滤、洗涤、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斯诺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