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9393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为中空,并在内部设有可滑动的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外圆上设有侧撑组件,用于分支梁体的支撑;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环体连接;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采用多个,且分别与第一环体或第二环体螺纹连接;提供了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可以对竖向立柱和横梁同时连接加固,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性,并且无需占用地面空间,同时解决了跨度的问题,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古建筑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古建筑做为历史意义重大的民用或公共建筑,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其独特的文化特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0003]目前,房屋古建筑经过多年的空气、雨水侵蚀,自身的木材结构往往出现因防护不当造成连接处腐朽、开裂,单一木材的支撑强度降低,引起风险的增加,为此,修复时,通常需要加装支撑结构,辅助定位,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但是,实际采用的多为螺纹杆支撑结构,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支撑连接处的横向梁体,高度跨度较大,容易占用地面空间,并且使用场景单一,无法进行竖向立柱的加固,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可以对竖向立柱和横梁同时连接加固,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性,并且无需占用地面空间,同时解决了跨度的问题,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0006]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为中空,并在内部设有可滑动的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外圆上设有侧撑组件,用于分支梁体的支撑;
[0007]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环体连接;
[0008]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采用多个,且分别与第一环体或第二环体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环体上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环体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等间距布置并形成三点定位。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部顶端设有转动连接的保护件,所述保护件的表面设有柔性层。
[0011]优选的,所述柔性层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环体上方设有滑槽;所述第二环体端部设有与滑槽连接的滑柱,且所述滑柱上设有安装螺钉。
[0013]优选的,所述侧撑组件包括两组分别布置的延伸杆,和与所述延伸杆端部转动连接的托板;第一组所述延伸杆一端与第一环体外圆转动连接,第二组所述延伸杆与第一组延伸杆中部销轴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延伸杆包括套筒和螺纹杆;所述套筒端部设有可转动的调节环;所述螺纹杆与调节环为螺纹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套筒中心设有导向柱,所述螺纹杆轴心设有与导向柱连接的沉孔。
[0016]优选的,所述导向柱的截面为矩形。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通过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形成套接在柱体上的圆形空间,配合定位部实现与主
体的连接固定,并通过连接杆固定两组结构,实现对主体抗弯、抗扭和支撑强度的提升,而且侧层组件可以与相邻的梁体连接,加强连接处的支撑,提升古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0019]2、本技术方案可以满足单一立柱自身结构的加固,也可以满足在对立柱自身加固的同时,对相邻梁体支撑,并且可以采用一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配合侧撑组件对横向梁体支撑,使用场景多样,不会占用地面空间;
[0020]3、整体结构拆卸安装方便,可以减少安装时间,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0021]4、第二环体与第一环体滑动连接,非使用状态,可以将第二环体收纳,便于安放存储,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的单一使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的环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的第二环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的侧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的延伸杆结构爆炸图;
[0028]图7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的保护件两种形态示意图;
[0029]图8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的第一使用状态演示图;
[0030]图9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的第二使用状态演示图;
[0031]图10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的第三使用状态演示图。
[0032]图中:1、第一环体;2、第二环体;3、侧撑组件;4、连接杆;5、定位部;6、延伸杆;7、托板;101、第一螺纹孔;102、滑槽;201、第二螺纹孔;202、滑柱;203、安装螺钉;501、保护件;502、柔性层;601、套筒;602、螺纹杆;603、调节环;604、导向柱;605、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34]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10所示,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体1,第一环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并在内部设有可滑动的第二环体2,第二环体2外形与中空结构相适应,第一环体1外圆上设有侧撑组件3,用于对分支梁体的支撑,同时自身可以进行支撑距离的调整;连接杆4,连接杆4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环体1连接,实现对立柱自身结构的加强;定位部5,定位部5采用多个,且分别与第一环体1或第二环体2螺纹连接,与梁体接触后,实现整体的定位;
[0035]第二环体2与第一环体1滑动连接,可以收回第一环体1内部,减小占地面积,便于携带存放,同时整体结构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升了安装效率,安装后,两组第一环体1与第二环体2配合连接杆4,加强了立柱的结构支撑,减小了中部断裂的可能性,并且提供一定抗扭、抗弯性能,有效提升了古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而且配合侧撑组件3,可以对横梁同时支
撑,整体结构安装在上方,不会影响地面空间的使用,不存在跨度支撑的问题,不仅可以在修复时使用,也可用来长期支撑稳定,使用多样化;
[0036]其中,环体一般尺寸较大,可以满足不同直径规格梁体的安装使用,配合螺纹连接的定位部5,即可进行安装固定,提高了适用性。
[0037]结合图3所示,第一环体1上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101,第二环体2上设有第二螺纹孔201,第二螺纹孔201和第一螺纹孔101等间距布置并形成三点定位,方便定位部安装时与梁体固定,并且安装中具有一定的定位找正功能,防止第一环体1和第二环体2的圆心与梁体的轴心过偏影响使用;其中,螺纹孔之间的间距为120度,形成三点定位;
[0038]总螺纹孔数量优选为3个,但不仅限于3个,对于第一螺纹孔101和第二螺纹孔201的总数量还可以为4个和5个,并且同样保证均匀分布,过多则会出现无法加工的情况出现。
[0039]结合图2和图7所示,定位部5顶端设有转动连接的保护件501,保护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体(1),所述第一环体(1)为中空,并在内部设有可滑动的第二环体(2),所述第一环体(1)外圆上设有侧撑组件(3),用于分支梁体的支撑;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环体(1)连接;定位部(5),所述定位部(5)采用多个,且分别与第一环体(1)或第二环体(2)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1)上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101),所述第二环体(2)上设有第二螺纹孔(201),所述第二螺纹孔(201)和第一螺纹孔(101)等间距布置并形成三点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5)顶端设有转动连接的保护件(501),所述保护件(501)的表面设有柔性层(5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502)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或矩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妍琨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昌捷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