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用防水连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20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用防水连接线,包括两电源线、一信号线和一连接器,每根电源线的另一端均设有一端子;两电源线上设有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信号线上设第六套管和第七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线便捷,使用安全,通过设置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套管、第四套管、第五套管,可加强对两耐高压电源线的同步定位和防护,并保护其与电池和连接器之间的每个连接点,避免外界水汽或异物引线线缆连接;通过设置第六套管和第七套管,配合第五套管和拉紧胶带,可加强对信号线上个连接点的保护,确保信号线与电源线和连接器间的稳固连接;通过设置防水连接器,可避免水汽进入连接器端,确保使用的安全性。确保使用的安全性。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用防水连接线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线
,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用防水连接线。

技术介绍

[0002]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的变压设备,一般与电池组配合使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逆变器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不仅能为电子产品提供电力支撑,更可以为车辆提供系统故障保护,如自动运行和停机功能、跟踪控制功能、电压电流检测调整功能等,因此,必须确保逆变器与电池间稳定的电性连接。
[0003]如公开号为CN215008847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耐高压的扁平型电源连接线,通过增大公头端子间和母头端子间的间距,达到提高电源线耐高压性能的目的,可满足逆变器对连接线耐高压的性能要求,但这种线材生产和装配工艺都比较复杂,连接线的成本较高;又如在公开号为CN21748573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线束,对连接头的结构做了改进,线路连接更加稳定,不易松脱,这种连接线的功能比较单一。
[0004]这些连接线基本上没有防护结构,对连接线的保护力较弱,难以确保在车载办公和生活中线路连接始终处于安全状态;同时,伴随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功能单一的连接线无法满足在电路连接过程中的信号传输的需要。
[0005]因此,本技术对新能源汽车上的逆变器使用的连接线进行改进,在满足信号传输的基础上,提升其防护性能和安全性,同时便于生产和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用防水连接线,接线便捷,使用安全,可加强对两耐高压电源线和信号线的同步定位和防护,并保护其上的每个连接点,避免外界水汽或异物影响连接器和线缆的连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逆变器用防水连接线,包括两根电源线、一根信号线和一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两所述电源线和所述信号线的一端部均电性连接,每根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部均设有一端子;其中,
[0009]两所述电源线上在两所述端子与所述连接器之间依次设有两个第一套管、两个第二套管、一个第三套管、一个第四套管和一个第五套管:每个所述第一套管均套设在一所述端子与一所述电源线的连接处;每个所述第二套管均套设在一所述电源线上;所述第四套管套设在两所述电源线的外围,所述第三套管和所述第五套管分别套设在所述第四套管的两端部,所述第五套管的端部延伸到所述连接器上;
[0010]所述信号线穿过所述第四套管并设在两所述电源线的中间,其活动端部套设有第六套管。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信号线内设两股以上彼此绝缘的芯线,每股所述芯线上
均套设有一第七套管。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信号线与一所述电源线之间还缠绕有拉紧胶带,所述拉紧胶带设在所述第四套管内。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器上设两第一接线点和两个以上第二接线点,每个所述第一接线点均与一所述电源线相接,每个所述第二接线点均与一所述芯线相接。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若干所述第二接线点设在两所述第一接线点之间。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六套管和所述第七套管均为热缩套管,所述第四套管为H形波纹管,所述第三套管和所述第五套管均为双壁管。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和套设其外围的端盖,所述连接器主体与所述端盖之间设有防水圈。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接线便捷,使用安全,通过设置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套管、第四套管、第五套管,可加强对两耐高压电源线的同步定位和防护,并保护其与电池和连接器之间的每个连接点,避免外界水汽或异物影响线缆连接;通过设置第六套管和第七套管,配合第五套管和拉紧胶带,可加强对信号线上个连接点的保护,确保信号线与电源线和连接器间的稳固连接;通过设置防水连接器,可避免水汽进入连接器端,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电源线;20、信号线;30、连接器;31、第一接线点;32、第二接线点;33、连接器主体;34、端盖;35、防水圈;40、端子;1、第一套管;2、第二套管;3、第三套管;4、第四套管;5、第五套管;6、第六套管;7、第七套管;8、拉紧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
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4]如与两电源线10和信图1所示,一种逆变器用防水连接线,包括两根电源线10、一根信号线20和一个连接器30,连接器30号线20的一端部均电性连接,每根电源线10的另一端部均设有一端子40;其中,
[0025]两电源线10上在两端子40与连接器30之间依次设有两个第一套管1、两个第二套管2、一个第三套管3、一个第四套管4和一个第五套管5:每个第一套管1均套设在一端子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用防水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电源线、一根信号线和一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两所述电源线和所述信号线的一端部均电性连接,每根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部均设有一端子;其中,两所述电源线上在两所述端子与所述连接器之间依次设有两个第一套管、两个第二套管、一个第三套管、一个第四套管和一个第五套管:每个所述第一套管均套设在一所述端子与一所述电源线的连接处;每个所述第二套管均套设在一所述电源线上;所述第四套管套设在两所述电源线的外围,所述第三套管和所述第五套管分别套设在所述第四套管的两端部,所述第五套管的端部延伸到所述连接器上;所述信号线穿过所述第四套管并设在两所述电源线的中间,其活动端部套设有第六套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用防水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内设两股以上彼此绝缘的芯线,每股所述芯线上均套设有一第七套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瑜刘德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南谷第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