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负荷配置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9126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负荷配置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热力学理论获取综合能源系统各单元能量转换、热传递及损失的内在特性;基于所述内在特性、综合能源系统中设备的动态响应时间以及设备工质状态相变临界点多阶段变化的物理过程,通过机理分析以及参数辨识方法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各设备全工况建模;其中,所述综合能源系统包括燃机三联供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制冷制热设备以及电储能系统,所述燃机三联供系统的燃气采用生物质气;利用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设备建模结果,基于需求侧冷热电可调度负荷需求,实现多种类型负荷的需求侧管理配置。实现多种类型负荷的需求侧管理配置。实现多种类型负荷的需求侧管理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负荷配置方法及系统


[0001]本公开属于综合能源系统配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负荷配置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综合能源系统大多从系统建模、规划设计以及优化调度等角度进行研究,其均是以理想工况用能场景为基础进行系统优化配置,但是,由于环境及设备处理的影响,理想工况的优化配置模型存在较大误差,严重影响系统规划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其次,现有的综合能源系统在进行需求侧优化配置中缺乏对生物质气此类可再生能源的分析,在现阶段对生物质气的利用越来越广泛的前提下,现有的综合能源系统需求侧优化配置方法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负荷配置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案基于热力学理论分析综合能源系统各单元能量转换、热传递和损失等内在特性,通过机理分析与参数辨识方法建立了包括内燃发电机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负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热力学理论获取综合能源系统各单元能量转换、热传递及损失的内在特性;基于所述内在特性、综合能源系统中设备的动态响应时间以及设备工质状态相变临界点多阶段变化的物理过程,通过机理分析以及参数辨识方法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各设备全工况建模;其中,所述综合能源系统包括燃机三联供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制冷制热设备以及电储能系统,所述燃机三联供系统的燃气采用生物质气;利用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设备建模结果,基于需求侧冷热电可调度负荷需求,实现多种类型负荷的需求侧管理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负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机三联供系统包括系统输入、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以及系统输出,其通过燃气内燃机燃烧天然气作为动力驱动发电机发电,并通过回收余热用于冬季供热或夏季供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负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机三联供系统的全工况数学模型表示如下:其中,为系统总的效率,为发电E
c
为供冷量对应的E
h
为供热量对应的E
Qg
为输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负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建模采用光伏组件和光伏逆变器分别建模方式,具体的,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全工况数学模型表示如下:E
pv.e
(t)=E
pv
(t)*η
pv
其中,E
pv.e
(t)为光伏逆变器实际输出电功率,E
PV
为太阳能光伏阵列输出功率,η
pv
为光伏逆变器在直流功率为E
pv
时的工作效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负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设备包括电动压缩式热泵及制冷机组或吸收式热泵及制冷机组,所述制冷制热设备的全工况模型具体表示如下:述制冷制热设备的全工况模型具体表示如下:其中,E
c
为热泵机组供冷对应的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玮王玥娇魏大钧于芃王士柏关逸飞王楠刘奕元王成龙邢家维杨颂周光奇孙树敏程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