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56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器,加湿器包括机体和第一照明件,机体具有第一出雾口;第一照明件设于第一出雾口的外侧,且第一照明件的光照方向和第一出雾口的出雾方向均朝向机体外的同一侧,以使第一照明件适于朝第一出雾口排出的雾气投射光线,能够及时了解加湿器的出雾状况,进而对加湿器的出雾量进行相应调节。进而对加湿器的出雾量进行相应调节。进而对加湿器的出雾量进行相应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器


[0001]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

技术介绍

[0002]加湿器能够将液态的水雾化以达到给室内空间增加湿度的目的来保持空气湿润,环节空气干燥。相关技术中,在加湿器进行出雾作业的过程中,无法直观地了解加湿器的出雾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直观了解出雾情况的加湿器,以对加湿器的作业情况进行监控。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第一出雾口;第一照明件,所述第一照明件设于所述第一出雾口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照明件的光照方向和所述第一出雾口的出雾方向均朝向所述机体外的同一侧,以使所述第一照明件适于朝所述第一出雾口排出的雾气投射光线。
[000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照明件被构造成投射光线具有第一投射边界和第二投射边界,所述第一投射边界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第一照明件的轴线朝与所述第一出雾口正对的出雾位置倾斜,所述第二投射边界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第一照明件的轴线朝背离与所述第一出雾口正对的出雾位置倾斜。
[000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投射边界与所述第一照明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30
°
、且小于80
°
,所述第二投射边界与所述第一照明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30
°
、且小于80
°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照明件与所述第一出雾口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在2cm~8cm的范围内。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照明件与所述第一出雾口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出雾口的宽度尺寸为D,其中2cm≤L≤8cm,1cm≤D≤5cm。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照明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照明件沿围绕所述第一出雾口的方向间隔布置。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加湿器包括多个照明组,多个所述照明组沿所述出雾口的径向布置,且每个所述照明组均包括沿围绕所述出雾口的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照明件。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机体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底壁、周壁和筒体,所述底壁呈环形板状,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壁的内周缘,所述周壁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壁的外周缘,所述周壁围绕所述筒体设置,所述筒体内构造出所述第一出雾口,所述筒体和所述周壁之间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照明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机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围绕所述筒体设置,并封盖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照明件设于所述盖板的内侧,且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照明件相对的
透光区,所述第一照明件产生的光线穿过所述透光区朝所述盖板外投射。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机体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上盖相连,并设于所述周壁和所述筒体相连,所述围板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围板上,且所述盖板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周壁伸出所述围板,以将所述盖板上的液体朝向所述围板和所述周壁之间导流。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机体还包括第二出雾口,所述第二出雾口被构造成围绕所述第一出雾口的环形,所述第一照明件设于所述第一出雾口和所述第二出雾口之间。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出雾口内设有第二照明件和反光件,所述反光件与所述第二照明件沿所述第二出雾口的宽度方向相对,以使所述第二照明件适于朝向所述反光件投射光线,且所述反光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照明件投射的光线朝所述第二出雾口反射出,且所述反光件反射后的光线投射方向、所述第一照明件的光线投射方向以及所述第一出雾口的出雾方向,均朝向所述机体外的同一侧。
[0016]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照明件的第一投射边界和第二投射边界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照明件和第一出雾口的尺寸示意图;
[002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第一照明件的一种分布示意图;
[002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第一照明件的另一种分布示意图;
[0022]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器的机体的剖视图;
[0023]图7是图6的A的局部放大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机体100,第一照明件11,第二照明件12,反光件13,第一出雾口101,第二出雾口102,上盖14,盖板15,围板16,底壁141,周壁142,筒体143,容置空间1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机体100和第一照明件11。其中,机体100具有第一出雾口101,经过加湿器雾化生成的雾气可以通过第一出雾口101排出至加湿器外。第一照明件11设于第一出雾口101的外侧,且第一照明件11的光照方向和第一出雾口101的出雾方向均朝向机体100外的同一侧,也就是第一照明件11的光照方向的朝向和第一出雾口101的出雾方向的朝向相同,使第一照明件11适于朝第一出雾口101排出的雾气投射光线,在第一照明件11的投射下,能够更容易观察到第一出雾口101排出的雾气,进而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加湿器的出雾情况。
[00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能够及时地了解加湿器的出雾状况,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加湿器的出雾量进行调节,而且第一照明件11设于第一出雾口101外,能够对从第一出雾口101送出的雾气投射光线,优化对雾气的照明效果,能够方便用户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
[0029]相比于将第一照明件11设于第一出雾口101内的方案,本技术可以增加第一照明件11的照明范围,便于及时了解出雾的浓度和出雾情况,而且在水量不足时,也可以提醒用户补充水。
[0030]当然,本技术中的第一照明件11可以设置成朝向第一出雾口101的出雾侧投射光线;或朝背离第一出雾口101的出雾侧投射光线。另外,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第一照明件11还可以设置为既朝向第一出雾口101的出雾侧投射光线;又朝背离第一出雾口101的出雾侧投射光线。
[0031]参照图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照明件11的投射光线具有第一投射边界和第二投射边界,可以理解为第一投射边界和第二投射边界之间构成第一照明件11的照射范围。第一照明件11的第一投射边界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照明件11的轴线朝与第一出雾口101正对的出雾位置倾斜,其中,出雾位置可以理解为雾气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第一出雾口;第一照明件,所述第一照明件设于所述第一出雾口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照明件的光照方向和所述第一出雾口的出雾方向均朝向所述机体外的同一侧,以使所述第一照明件适于朝所述第一出雾口排出的雾气投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件被构造成投射光线具有第一投射边界和第二投射边界,所述第一投射边界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第一照明件的轴线朝与所述第一出雾口正对的出雾位置倾斜,所述第二投射边界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第一照明件的轴线朝背离与所述第一出雾口正对的出雾位置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射边界与所述第一照明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30
°
、且小于80
°
,所述第二投射边界与所述第一照明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30
°
、且小于80
°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件与所述第一出雾口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在2cm~8cm的范围内;或,所述第一照明件与所述第一出雾口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出雾口的宽度尺寸为D,其中2cm≤L≤8cm,1cm≤D≤5cm。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照明件沿围绕所述第一出雾口的方向间隔布置;或,所述加湿器包括多个照明组,多个所述照明组沿所述出雾口的径向布置,且每个所述照明组均包括沿围绕所述出雾口的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照明件。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敏聪陈明方绪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