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导气盘管和节流孔板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846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装导气盘管和节流孔板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包括吸收塔主体和下端与所述吸收塔主体连通的逆喷塔,逆喷塔的上部设有尾气进口,并连接一风机,顶端设有喷淋装置;吸收塔主体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底部用于储存吸收液;逆喷塔内位于尾气进口下方安装液体分布器和液柱喷射装置;逆喷塔的下端设置导气盘管,导气盘管包括导气盘和若干连通于导气盘上的导气管,导气管浸入在吸收塔主体底部的吸收液内;硫酸尾气进入塔内与液柱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液柱反应吸收后,在风机的压力下从导气盘管通入至吸收塔主体内吸收液中曝气,进行二次反应吸收,以达到更佳的吸收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具有脱硫效率高、脱硫效果好、出口气体含雾量低等优点。出口气体含雾量低等优点。出口气体含雾量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装导气盘管和节流孔板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烟气脱硫
,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加装导气盘管和节流孔板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SO2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较大、影响范围广的一种气态污染物,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大气中SO2的来源分为两大类: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由于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天然来源的SO2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但人为排放的SO2量大,占大气中SO2总量的2/3,是造成大气污染和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若不能被有效的处理,会加重土壤、水体的酸化,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0003]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的普及,我国大多数的硫酸企业都加大了对硫酸尾气处理的投资力度,其中液柱脱硫塔以气液传质充分,脱硫效率较高的优点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仍存在液柱碱洗塔吸收效率不够高,需要引入二级水洗,成本高等问题。
[0004]CN202983508U公开了一种液柱塔多级多尺度喷射装置,其工艺特点为在吸收塔中设置不同型号、高度的喷射喷嘴,塔体空间内依次形成多层、粒径分级增大的液滴密集层,虽然该技术脱硫效率有提高,但是经过该技术吸收完的烟气,出口含雾量较高,增加了后续除雾器的负荷,对节能减耗的积极作用不大。
[0005]CN109621681A公开了一种文丘里脱硫装置,包括主塔体、进气管、第一喷淋装置、文丘里装置、第二喷淋装置、脱硫泵和出气管,主塔体内部构造成间隔开的左塔室和右塔室,右塔室内部自上而下划分为依次连通的雾化室、反应室和净化室,净化室与左塔室通过连接管连通;进气管穿过左塔室后并与右塔室的顶部连通;第一喷淋装置设在雾化室内;文丘里装置设在反应室内;第二喷淋装置设在反应室内并穿设在文丘里装置中;脱硫泵设在右塔室的外侧并分别与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连接;出气管与左塔室的内部连通。该专利技术的文丘里脱硫装置,能有效提高液气比,减少吸收液的使用量,但是其脱硫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吸收后的尾气仍达不到工业排放的要求。
[0006]因此,开发一种更高效、低成本的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对环境保护领域以及实现国家“碳中和”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装导气盘管和节流孔板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通过在逆喷塔内依次设置液柱喷射器和导气盘管,进入塔内的尾气首先经液柱反应吸收后,再通过导气盘管通入吸收塔主体底部的吸收液中曝气,进行二次反应吸收,并通过多孔的节流板将气体增速至最佳除雾速度范围内,实现良好的除雾效果。
[0008]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一种加装导气盘管和节流孔板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所述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包括吸收塔主体和下端与所述吸收塔主体侧壁连通的逆喷塔,其中:
[0010]所述逆喷塔的上部设有尾气进口,所述尾气进口连接一风机,用于尾气的鼓入;所述吸收塔主体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底部用于储存吸收液;
[0011]所述逆喷塔内顶端设有喷淋装置;
[0012]所述逆喷塔内,位于所述尾气进口下方安装有液体分布器和下端与所述液体分布器连通固定的液柱喷射装置,所述液柱喷射装置包括若干个液柱喷射器,所述液体分布器的进液口与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底端通过循环管线连通,用于将吸收塔主体内底部贮存的吸收液输送至所述液体分布器分布后通过所述液柱喷射装置喷射于所述逆喷塔内与尾气反应吸收,所述循环管线上设有水泵;
[0013]所述逆喷塔的下端设置导气盘管,所述导气盘管包括导气盘和若干一端连通于所述导气盘上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盘的四周与所述逆喷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浸入在所述吸收塔主体底部的吸收液内,用于将通过液柱反应吸收后的气体通入吸收塔主体底部的吸收液中曝气,进行二次强化反应吸收;
[0014]所述吸收塔主体内,位于所述吸收塔主体和逆喷塔连接处的上方设置节流孔板。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气盘垂直连接于所述逆喷塔的内壁,所述导气管浸入在所述吸收塔主体底部的吸收液内的下部。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气盘管采用PVC材料,所述导气管的数量和管径根据液柱塔的尾气处理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导气管的管径设置为1

5cm,数量根据所述导气盘的大小调整。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收塔主体内,位于所述节流孔板上方设置除雾器,用于将经过曝气反应吸收后的气体经所述节流孔板增速至最佳除雾速度的范围,再经过上述除雾器除雾后从所述尾气出口排出。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节流孔板采用聚丙烯材质,所述节流孔板的孔板厚度为3

5cm,开孔直径范围为0.1

1.5mm,可根据使用的不同除雾器相应调整。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收塔主体的侧壁设置加液口,用于向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底部通入所述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所需的吸收液;所述加液口连接一加液口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吸收塔主体内吸收液的进料。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管线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主体塔出液口阀门,喷射器进液口阀门,根据实际运行需求,所述主体塔出液口阀门和喷射器进液口阀门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循环管线上设有液体流量计,且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用于监测所述循环管线上的流量与压力;所述循环管线上连接有排液管线,所述排液管线上设有排液口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吸收塔主体内的吸收液的排放。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液管线设置在所述循环管线上的所述主体塔出液口阀门和喷射器进液口阀门之间,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分别用来监测循环管线上的出液段和循环段的压力。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装置连接外部喷淋液管线,或是连接与所述吸收塔主体底端连通的喷淋液管线。优选地,所述喷淋液管线与所述循环管线连接,利用所述吸收塔主体内的吸收液用于所述逆喷塔塔顶的喷淋,且所述喷淋液管线上设置喷淋装置
阀门,用于控制喷淋液的进料。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装导气盘管和节流孔板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通过增设导气盘管,将液柱塔内反应完的气体再次导入到吸收液里曝气,进行二次吸收传质,以达到更佳的吸收效果,能大幅提升脱硫效率;同时加装节流孔板,曝气后溢出的气体经过节流孔板后速度增大,使得出口气体含雾量更低。
[0025]本技术所述的装置具有脱硫效率高、脱硫效果好、出口气体含雾量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加装导气盘管和节流孔板强化硫酸尾气脱除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装导气盘管和节流孔板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包括吸收塔主体和下端与所述吸收塔主体侧壁连通的逆喷塔,其中:所述逆喷塔的上部设有尾气进口,所述尾气进口连接一风机;所述吸收塔主体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底部用于储存吸收液;所述逆喷塔内顶端设有喷淋装置;所述逆喷塔内,位于所述尾气进口下方安装有液体分布器和下端与所述液体分布器连通的液柱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分布器的进液口与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底端通过循环管线连通,所述循环管线上设有水泵;所述逆喷塔的下端设置导气盘管,所述导气盘管包括导气盘和若干一端连通于所述导气盘上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盘的四周与所述逆喷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浸入在所述吸收塔主体底部的吸收液内;所述吸收塔主体内,位于所述吸收塔主体和逆喷塔连接处的上方设置节流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盘垂直连接于所述逆喷塔的内壁,所述导气管浸入在所述吸收塔主体底部的吸收液内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硫酸尾气脱除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袁方杨强赵红林储政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