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新风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845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新风控制方法,包括:安装壳体和第一风叶,安装壳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连通的安装腔,第一风叶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壳体的安装腔内;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出气管路的一端与出气口连通,进气管路可选择地与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连通,出气管路可选择地与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连通;其中,当进气管路与室外空气连通时,出气管路与室内空气连通,以使新风结构处于引新风状态;当进气管路与室内空气连通时,出气管路与室外空气连通,以使新风结构处于排污风状态。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结构的使用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风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将门窗紧闭,这样会使房间内沉闷,使得屋内空气不流通。同时空气中又含有大量的细菌,长时间会对住户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空调器中增加新风功能,通过向室内引入新风,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室内空气进行改善。
[0003]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往往不能及时将室内污风排出,使得室内空气质量的提升效果有限,同时,在一定密闭环境下仅引入新风将会导致使得室内环境的气压上升,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新风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结构的使用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结构,包括:安装壳体和第一风叶,安装壳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连通的安装腔,第一风叶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壳体的安装腔内;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出气管路的一端与出气口连通,进气管路可选择地与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连通,出气管路可选择地与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连通;其中,当进气管路与室外空气连通时,出气管路与室内空气连通,以使新风结构处于引新风状态;当进气管路与室内空气连通时,出气管路与室外空气连通,以使新风结构处于排污风状态。
[0006]进一步地,进气管路的另一端和出气管路的另一端均安装在室外,进气管路具有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连通状态以及与室外断开的第一断开状态,出气管路具有与室外连通的第二连通状态以及与室外断开的第二断开状态;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进气管路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切换口,出气管路的一端与出气管路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切换口,第一切换口和第二切换口均位于室内;当进气管路处于第一连通状态时,出气管路处于第二断开状态、第一切换口关闭、第二切换口打开,以使新风结构处于引新风状态;当进气管路处于第一断开状态时,出气管路处于第二连通状态、第一切换口打开、第二切换口关闭,以使新风结构处于排污风状态。
[0007]进一步地,新风结构还包括:第一挡风板,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切换口处,以通过第一挡风板打开或关闭第一切换口;第二挡风板,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切换口处,以通过第二挡风板打开或关闭第二切换口。
[0008]进一步地,第一挡风板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切换口处,以通过第一挡风板打开或关闭第一切换口;或者,第一挡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切换口处,第一挡风板具有第一挡
风位置和第二挡风位置;当第一挡风板处于第一挡风位置时,第一挡风板对第一挡风板进行关闭;当第一挡风板处于第二挡风位置时,第二挡风板对第一切换口与进气管路的另一端之间的管路进行封堵。
[0009]进一步地,新风结构还包括:风道隔板,可活动地穿设在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上,风道隔板具有第一隔断位置和第二隔断位置;当风道隔板处于第一隔断位置时,风道隔板封堵在第一切换口与进气管路的另一端之间,以使进气管路处于第一断开状态;当风道隔板处于第二隔断位置时,风道隔板封堵在第二切换口与出气管路的另一端之间,以使出气管路处于第二断开状态。
[0010]进一步地,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为独立管路结构,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相对设置,风道隔板可移动地插设在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处;或者,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具有连接管壁,连接管壁上设置有连通口,风道隔板可移动地穿设在连通口处。
[0011]进一步地,新风结构还包括:第一隔板,可活动地设置在进气管路内,第一隔板位于第一切换口与进气管路的另一端之间,以使进气管路切换至第一连通状态或第一断开状态;第二隔板,可活动地设置在出气管路内,第二隔板位于第二切换口与出气管路的另一端之间,以使出气管路切换至第二连通状态或第二断开状态。
[0012]进一步地,第一挡风板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切换口处,以通过第一挡风板打开或关闭第一切换口;第二挡风板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切换口处,以通过第二挡风板打开或关闭第二切换口;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具有连接管壁,连接管壁上设置有连通口,风道隔板可移动地穿设在连通口处;第一挡风板上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二挡风板上设置有第二齿条,风道隔板上设置有第三齿条;新风结构还包括:驱动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均与驱动齿轮啮合,以通过驱动齿轮带动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运动。
[0013]进一步地,第一风叶为离心风叶,进气管路与出气管路并排安装在出气口处,新风结构还包括:连接管路,连接管路的一端与进气口连接,连接管路的另一端与进气管路连接,以使进气管路通过连接管路与进气口连接。
[0014]进一步地,进气口位于安装壳体的底部,连接管路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壳体的下方;新风结构还包括:过滤件,安装在安装壳体内,过滤件与进气口相对设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提供的新风结构。
[0016]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机壳体;第二风叶,设置在室内机壳体的换热腔内;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同步驱动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运动。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提供的新风结构:检测室内的空气压力的初始值P0、室内的二氧化碳的初始值C0、室内的甲醛的初始值C1;将室内的空气压力的初始值P0与空气压力的设定标准值P1进行比较并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将室内的二氧化碳的初始值C0与二氧化碳的设定标准值C2进行比较并得到第二比较结果,将室内的甲醛的初始值C1与甲醛的设定标准值C3进行比较并得到第三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或第二比较结果和/或第三比较结果控制新风结构进入引新风状态或排污风状态。
[0018]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或第二比较结果和/或第三比较结果控制新风结构进入引新风状态或排污风状态,包括:当室内的空气压力的初始值P0大于空气压力的设
定标准值P1时,或者室内的二氧化碳的初始值C0大于二氧化碳的设定标准值C2,控制新风结构进入排污风状态;当室内的空气压力的初始值P0小于空气压力的设定标准值P1时,控制新风结构进入引新风状态;当室内的甲醛的初始值C1大于甲醛的设定标准值C3时,控制新风结构进入排污风状态。
[0019]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或第二比较结果和/或第三比较结果控制新风结构进入引新风状态或排污风状态之前,新风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室内温度,将检测的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并得到第四比较结果;根据第四比较结果控制对新风结构的启动。
[0020]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进气管路的连通状态以及出气管路来的连通状态的选择,能够使得新风结构处于引新风状态或排污风状态,从而实现向室内提供新风或向室外排出污风,不仅能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而且还能够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10)和第一风叶(90),所述安装壳体(10)具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以及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出气口(12)均连通的安装腔(13),所述第一风叶(9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10)的安装腔(13)内;进气管路(20)和出气管路(30),所述进气管路(20)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11)连通,所述出气管路(30)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12)连通,所述进气管路(20)可选择地与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连通,所述出气管路(30)可选择地与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连通;其中,当所述进气管路(20)与室外空气连通时,所述出气管路(30)与室内空气连通,以使所述新风结构处于引新风状态;当所述进气管路(20)与室内空气连通时,所述出气管路(30)与室外空气连通,以使所述新风结构处于排污风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20)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气管路(30)的另一端均安装在室外,所述进气管路(20)具有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连通状态以及与室外断开的第一断开状态,所述出气管路(30)具有与室外连通的第二连通状态以及与室外断开的第二断开状态;所述进气管路(20)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路(20)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切换口(21),所述出气管路(30)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路(30)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切换口(31),所述第一切换口(21)和所述第二切换口(31)均位于室内;当所述进气管路(20)处于所述第一连通状态时,所述出气管路(30)处于所述第二断开状态、所述第一切换口(21)关闭、所述第二切换口(31)打开,以使所述新风结构处于所述引新风状态;当所述进气管路(20)处于所述第一断开状态时,所述出气管路(30)处于所述第二连通状态、所述第一切换口(21)打开、所述第二切换口(31)关闭,以使所述新风结构处于所述排污风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结构还包括:第一挡风板(41),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切换口(21)处,以通过所述第一挡风板(41)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切换口(21);第二挡风板(42),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切换口(31)处,以通过所述第二挡风板(42)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切换口(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板(4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切换口(21)处,以通过所述第一挡风板(41)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切换口(21);或者,所述第一挡风板(4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切换口(21)处,所述第一挡风板(41)具有第一挡风位置和第二挡风位置;当所述第一挡风板(41)处于所述第一挡风位置时,所述第一挡风板(41)对所述第一挡风板(41)进行关闭;当所述第一挡风板(41)处于所述第二挡风位置时,所述第二挡风板(42)对所述第一切换口(21)与所述进气管路(20)的另一端之间的管路进行封堵。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结构还包括:风道隔板(43),可活动地穿设在所述进气管路(20)和所述出气管路(30)上,所述风道隔板(43)具有第一隔断位置和第二隔断位置;当所述风道隔板(43)处于所述第一隔断位置时,所述风道隔板(43)封堵在所述第一切换口(21)与所述进气管路(20)的另一端之间,以使所述进气管路(20)处于所述第一断开状
态;当所述风道隔板(43)处于所述第二隔断位置时,所述风道隔板(43)封堵在所述第二切换口(31)与所述出气管路(30)的另一端之间,以使所述出气管路(30)处于所述第二断开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20)和所述出气管路(30)为独立管路结构,所述进气管路(20)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和所述第二插接口相对设置,所述风道隔板(43)可移动地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接口和所述第二插接口处;或者,所述进气管路(20)和所述出气管路(30)具有连接管壁,所述连接管壁上设置有连通口,所述风道隔板(43)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连通口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小丽钟万权孙子超王于曹林德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