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829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1:发现并关注目标用户;步骤2:逼近目标用户的潜在区域;所述潜在区域是指目标用户当前所在的大致区域;步骤3:利用通告距离出现的跃变现象对用户进行定位;所述通告距离是指LBSD服务提供的用户间距离,所述跃变现象是指在实际距离连续变化时,通告距离从一个值跃变为另一个值的现象,所述实际距离是指在实际地理空间中的用户间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平均定位精度达到了30m以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定位
,尤其涉及一种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无线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迅速普及,移动社交网络逐渐兴起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基于内置定位系统(如 GPS)的移动智能设备、传统社交平台与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相结合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s,LBSN),如基于地理位置进行交友的即时通信平台,如微信、陌陌、探探等;帮助用户寻找附近商家的美团、Yelp、大众点评;让用户可以向他人展示当前位置的Foursquare、微博等。基于位置的社交发现(Location Based Social Discovery,LBSD)服务指通过利用设备的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基于自身位置的附近用户发现服务,是LBS的重要应用之一。普通用户利用该服务能够得到自身当前位置附近的其他用户的昵称、签名、性别等信息,并能够获得附近用户的距离信息,典型的LBSD服务如微信“附近的人”、陌陌“附近用户”、探探“附近”等。通过对在物理空间上具有高移动性的即时通信用户进行精确定位,能够对目标地理位置和行动轨迹进行挖掘,还可对特定个体的日常行为规律和群体用户的共性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其社交关系,预测其未来行为,因此开展针对即时通信平台用户定位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0003]然而,现有即时通信平台在通告用户间距离时会进行混淆,无法直接得到用户之间的精确距离,只能得到用户可能所处的宽泛区域,且针对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平台用户定位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开展针对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平台用户定位研究具有较强研究意义。
[0004]对特定目标或目标群体定位无论是在民用市场,还是在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需求。然而,随着隐私保护技术的运用和升级,大多LBSN 会对网络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基于流量分析或逆向工程等传统手段难以获取可用信息,使得现有方法难以实现,或定位误差较大。因此,开展针对即时通信平台的LBSN用户定位技术研究,有助于验证社交平台对于位置隐私保护的有效性,促进服务提供者对用户位置隐私的保护力度。
[0005]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即时通信应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陌陌、探探等即时通信应用提供的LBSD服务来认识新朋友。由于在用户发现上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平台与陌生人社交类有着较大的差异,熟人社交类主要通过用户的ID、手机号等对用户进行查找,而陌生人社交类更多通过用户推荐算法发现用户,且目前国内外文献中鲜有针对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平台定位研究,且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平台定位过程与传统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平台有较大不同。为此针对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平台目标用户的高精度定位,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的传统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平台的定位方法不适用于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平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包括:
[0008]步骤1:发现并关注目标用户;
[0009]步骤2:逼近目标用户的潜在区域;所述潜在区域是指目标用户当前所在的大致区域;
[0010]步骤3:利用通告距离出现的跃变现象对用户进行定位;所述通告距离是指 LBSD服务提供的用户间距离,所述跃变现象是指在实际距离连续变化时,通告距离从一个值跃变为另一个值的现象,所述实际距离是指在实际地理空间中的用户间距离。
[0011]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包括:针对主播用户,通过已获取的用户信息直接搜索进行关注;针对普通用户,基于社会工程学的用户发现算法发现用户并关注,具体包括:
[0012]步骤A1:根据已获取的用户信息构建用户发现探针;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和用户ID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探针是指用于观测探针上登录的即时通信应用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距离的设备;
[0013]步骤A2:打开应用开始划卡;
[0014]步骤A3:获取当前卡片中用户信息并记录获取次数,具体为:若获取次数为给定值的倍数时,移动探针位置;若当前卡片用户为目标用户时尝试关注用户,并结束算法;
[0015]步骤A4:判断获取次数是否超过阈值,若获取次数超过阈值,则视作用户发现失败;否则,继续划至下一张卡片,并执行步骤A3。
[0016]进一步地,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用户特征。
[0017]进一步地,步骤2具体包括:
[0018]步骤2.1:给定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
[0019]步骤2.2:获取探针的当前位置coord1;
[0020]步骤2.3:根据即时通信应用提供的通告距离服务获取探针在当前位置 coord1下与目标用户的通告距离dis1;
[0021]步骤2.4:根据coord1和dis1生成两个新的探针位置coord2与coord3;
[0022]步骤2.5:分别移动探针至coord2与coord3,并对应获取通告距离dis2与dis3;然后以元组(coord
i
,dis
i
)形式将三组数据对存入coordList;i=1,2,3,


[0023]步骤2.6:取coordList中dis值最小的三个元组,并以各自的coord
i
为圆心,对应的dis
i
为半径做圆,计算得到三个圆的相交区域中心点curCoord与距离 curDis;
[0024]步骤2.7:若此时curDis小于阈值,则输出curCoord与curDis作为当前潜在区域代表位置和测得的通告距离;否则,执行步骤2.8;
[0025]步骤2.8:若此时curDis大于阈值,则将curCoord与curDis以元组形式存入 coordList,并对coordList按dis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操作,并返回执行步骤2.6;
[0026]步骤2.9:循环执行步骤2.6至步骤2.8,直至满足结束循环条件,最终将此时输出的curCoord与curDis作为目标用户的潜在区域代表位置qCoord和测得的通告距离qDis。
[0027]进一步地,步骤3具体包括:
[0028]步骤3.1:给定目标用户的潜在区域代表位置qCoord与测得的通告距离qDis,以便
将探针移动至潜在区域代表位置qCoord;
[0029]步骤3.2:不断调整探针位置,使得探针在处于当前位置下,通告距离qDis恰好发生改变即出现跃变现象时,记录下当前位置tpCoord1与跃变前的通告距离 qDis1;
[0030]步骤3.3:根据tpCoord1和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发现并关注目标用户;步骤2:逼近目标用户的潜在区域;所述潜在区域是指目标用户当前所在的大致区域;步骤3:利用通告距离出现的跃变现象对用户进行定位;所述通告距离是指LBSD服务提供的用户间距离,所述跃变现象是指在实际距离连续变化时,通告距离从一个值跃变为另一个值的现象,所述实际距离是指在实际地理空间中的用户间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针对主播用户,通过已获取的用户信息直接搜索进行关注;针对普通用户,基于社会工程学的用户发现算法发现用户并关注,具体包括:步骤A1:根据已获取的用户信息构建用户发现探针;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和用户ID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探针是指用于观测探针上登录的即时通信应用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距离的设备;步骤A2:打开应用开始划卡;步骤A3:获取当前卡片中用户信息并记录获取次数,具体为:若获取次数为给定值的倍数时,移动探针位置;若当前卡片用户为目标用户时尝试关注用户,并结束算法;步骤A4:判断获取次数是否超过阈值,若获取次数超过阈值,则视作用户发现失败;否则,继续划至下一张卡片,并执行步骤A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用户特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2.1:给定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步骤2.2:获取探针的当前位置coord1;步骤2.3:根据即时通信应用提供的通告距离服务获取探针在当前位置coord1下与目标用户的通告距离dis1;步骤2.4:根据coord1和dis1生成两个新的探针位置coord2与coord3;步骤2.5:分别移动探针至coord2与coord3,并对应获取通告距离dis2与dis3;然后以元组(coord
i
,dis
i
)形式将三组数据对存入coordList;i=1,2,3,...;步骤2.6:取coordList中dis值最小的三个元组,并以各自的coord
i
为圆心,对应的disi为半径做圆,计算得到三个圆的相交区域中心点curCoord与距离curDis;步骤2.7:若此时curDis小于阈值,则输出curCoord与curDis作为当前潜在区域代表位置和测得的通告距离;否则,执行步骤2.8;步骤2.8:若此时curDis大于阈值,则将curCoord与curDis以元组形式存入coordList,并对coordList按dis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操作,并返回执行步骤2.6;步骤2.9:循环执行步骤2.6至步骤2.8,直至满足结束循环条件,最终将此时输出的curCoord与curDis作为目标用户的潜在区域代表位置qCoord和测得的通告距离qDis。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陌生人社交类即时通信应用用户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包括:步骤3.1:给定目标用户的潜在区域代表位置qCoord与测得的通告距离qDis,以便将探
针移动至潜在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向阳郭家山时文旗杜少勇袁福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