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292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兼好氧池、沉淀池以及清水池;厌氧池、缺氧兼好氧池、沉淀池以及清水池为由钢板拼焊而成的一体化池体;厌氧池与缺氧兼好氧池内均设置有填料,缺氧兼好氧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缺氧兼好氧池的底部通过硝化液回流管与厌氧池的底部连通;清水池设置有排放口;还包括太阳能热水管组和储热水箱,太阳能热水管组与储热水箱相通;厌氧池内设置有换热盘管,储热水箱通过热水管与换热盘管的一端相连,换热盘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水管与储热水箱相连,热水管上设置有热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对污水进行加热升温,从而改善微生物活性,提高处理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高寒农村地区,比如四川境内的藏区,具有人口少、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特点,高寒地区农村的生活污水普遍具有排放分散,冬季受“长流水”影响,污染物浓度低且波动大,产生量偏小且水量受生活习惯、季节变更和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大的特点。而现有高寒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简单套用“非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往往会导致投资大、运维困难,甚至出现污水处理设施闲置、废弃的现象。另外,冬季低温环境也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大因素。随着太阳能相关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利用太阳能的污水处理设施,如CN202123327075.5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CN200920234981.0一种太阳能污水处理装置、CN201621130268.8一种太阳能污水处理装置等,现有的设备大都是利用太阳能发电,以向用电元件供电。对于高海拔地区的污水处理,难点在于污水温度过低,导致微生物活性低,处理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对污水进行加热升温,从而改善微生物活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兼好氧池、沉淀池以及清水池;
[0005]所述厌氧池、缺氧兼好氧池、沉淀池以及清水池为由钢板拼焊而成的一体化池体;所述厌氧池与缺氧兼好氧池内均设置有填料,所述缺氧兼好氧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缺氧兼好氧池的底部通过硝化液回流管与厌氧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缺氧兼好氧池上部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上部与清水池连通,所述清水池设置有排放口;
[0006]还包括太阳能热水管组和储热水箱,所述太阳能热水管组与储热水箱相通;所述厌氧池的内壁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储热水箱通过热水管与换热盘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换热盘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水管与储热水箱相连,所述热水管上设置有热水泵;
[0007]所述调节池、厌氧池、缺氧兼好氧池、沉淀池以及清水池外壁均设置有保温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热水管组为多个,多个太阳能热水管组均与联箱器相连,所述联箱器的一端通过第一循环管与储热水箱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循环管与储热水箱相连,所述第一循环管或第二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
[0009]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盘管包括位于池体底部的螺旋盘管和位于池体侧壁的绕壁盘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池的内腔通过隔墙分隔为进水腔和调节腔,所述隔墙的下端与调节池的底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进水腔内设置有提篮格栅,所述进水腔的侧壁设置有
与提篮格栅相通的进水管;所述调节腔与厌氧池的底部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池的底壁倾斜设置,且调节池底壁的下端设置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连接有污泥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泥斗,所述泥斗的底部设置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通过污泥回流管与调节池的底部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腔的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所述厌氧池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厌氧池的底部设置有布水管,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布水管相连,所述提升泵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进水口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池上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堰板,所述第一堰板内设置有连通缺氧兼好氧池的第一过水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缺氧兼好氧池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堰板,所述第二堰板内设置有连通沉淀池的第二过水管;所述沉淀池上部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出水槽,所述出水槽与清水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中心设置有导流筒,所述第二过水管的下端与导流筒连通,所述导流筒的上端高于出水槽。
[001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池、厌氧池、缺氧兼好氧池、沉淀池以及清水池的顶部均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检查孔,所述检查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玻璃钢盖板。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高原地区太阳能丰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利用太阳能将太阳能热水管组和储热水箱中的水加热,并将热水通入换热盘管,热水即可与厌氧池中的污水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污水的温度,使得污水中的微生物活性提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通过在各个池体的外壁设置保温层,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减轻外部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此外,厌氧池、缺氧兼好氧池、沉淀池以及清水池为由钢板拼焊而成的一体化池体,可以在车间内进行规模化、批量化制造,施工时再运输至施工地点,无需现场制造,可提高施工效率。此外,一体化池体采用可焊接的金属材质,与混凝土相比,具有较佳的韧性,出现变形时不会出现断裂、塌陷的情况。此外,本技术所采用的底板、顶板和侧板为可焊接的金属板,强度较高,因此板材厚度可以比较小,例如顶板和侧板的厚度在6mm左右,侧板厚度6至8mm,整个一体化池体的重量也不会很大,有利于运输。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去除顶盖和填料的整体俯视示意图;
[0019]图2是调节池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3是厌氧池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4是换热盘管的俯视安装示意图;
[0022]图5是缺氧兼好氧池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6是沉淀池的主视示意图;
[0024]图7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5]图8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6]图9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厌氧池;11—进水口;12—布水管;13—第一连接管;14—第一堰板;15 —第一过水管;16—回水管;17—热水泵;18—太阳能热水管组;19—储热水箱;110—换
热盘管;111—支架;112—热水管;113—止回阀;114—联箱器;115—第一循环管;116—第二循环管;117—循环泵;119—控制柜;120—温度传感器;21—缺氧兼好氧池;22—沉淀池;23—清水池;24—填料;25—曝气装置;26—硝化液回流管;27—排放口;28—第二堰板;29—第二过水管;210—导流筒;212—出水槽;213—泥斗;214—排污泵;3—调节池; 31—进水管;32—提篮格栅;33—隔墙;34—隔墙;35—调节腔;36—污泥泵;37—污泥管; 38—污泥回流管;39—提升泵;310—第二连接管;4—顶盖;41—玻璃钢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9]本技术的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3、厌氧池1、缺氧兼好氧池21、沉淀池22以及清水池23。
[0030]生活污水来水水量和水质都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保证后续处理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降低运行负荷,需要对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3)、厌氧池(1)、缺氧兼好氧池(21)、沉淀池(22)以及清水池(23);所述厌氧池(1)、缺氧兼好氧池(21)、沉淀池(22)以及清水池(23)为由钢板拼焊而成的一体化池体;所述厌氧池(1)与缺氧兼好氧池(21)内均设置有填料(24),所述缺氧兼好氧池(21)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25),所述缺氧兼好氧池(21)的底部通过硝化液回流管(26)与厌氧池(1)的底部连通;所述缺氧兼好氧池(21)上部与沉淀池(22)连通;所述沉淀池(22)的上部与清水池(23)连通,所述清水池(23)设置有排放口(27);还包括太阳能热水管组(18)和储热水箱(19),所述太阳能热水管组(18)与储热水箱(19)相通;所述厌氧池(1)的内壁设置有支架(111),所述支架(111)上设置有换热盘管(110),所述储热水箱(19)通过热水管(112)与换热盘管(110)的一端相连,所述换热盘管(110)的另一端通过回水管(16)与储热水箱(19)相连,所述热水管(112)上设置有热水泵(17);所述调节池(3)、厌氧池(1)、缺氧兼好氧池(21)、沉淀池(22)以及清水池(23)外壁均设置有保温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热水管组(18)为多个,多个太阳能热水管组(18)均与联箱器(114)相连,所述联箱器(114)的一端通过第一循环管(115)与储热水箱(19)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循环管(116)与储热水箱(19)相连,所述第一循环管(115)或第二循环管(116)上设置有循环泵(117)和止回阀(11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110)包括位于厌氧池(1)底部的螺旋盘管和位于厌氧池(1)侧壁的绕壁盘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3)的内腔通过隔墙(33)分隔为进水腔(34)和调节腔(35),所述隔墙(33)的下端与调节池(3)的底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杰王春高东东张珅李金星史鸿乐何鹏董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