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幕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14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降幕式冷凝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降幕式冷凝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主框架;冷凝主管,至少两条,竖直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两端;冷凝管,至少四条,每一条所述冷凝管至少具有至少两处U字形折弯部,折弯后的所述冷凝管具有至少三段处于平行的主体部分;每一条所述冷凝管处于水平放置;每一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框架两端的所述冷凝主管连通;至少四条所述冷凝管处于叠加结构,且整体上下竖直对齐。且整体上下竖直对齐。且整体上下竖直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幕式冷凝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冷凝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降幕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膨胀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这当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功所转化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介质带走。膨胀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实际制冷系统中,除上述四大件之外,常常有一些辅助设备,如电磁阀、分配器、干燥器、集热器、易熔塞、压力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它们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
[0003]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冷凝管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冷凝管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冷凝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水冷冷凝器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靠水的升温带走冷凝热量。冷却水一般循环使用,但系统中需设有冷却塔或凉水池。水冷冷凝器按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壳管式冷凝器和套管式冷凝器两种,常见的是壳管式冷凝器。空气冷却式冷凝器是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靠空气的温升带走冷凝热量的。这种冷凝器适用于极度缺水或无法供水的场合,常见于小型氟利昂制冷机组。
[0004]其中蒸发式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主要换热设备,它的作用原理是: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排出的高热高压制冷剂气体经过蒸发式冷凝器中的冷凝排管,使高温气态的制冷剂与排管外的喷淋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即气态制冷剂由上口进入排管后自上而下逐渐被冷凝为液态制冷剂。配套引风机的超强风力使喷淋水完全均匀地覆盖在盘管表面,水借风势,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果。温度升高的喷淋水部分变为气态,利用水的汽化潜热由风势带走大量的热量,热气中的水滴被高效脱水器截住,与其余吸收了热量的水,散落到PVC淋水片热交换层中,被流过的空气冷却,温度降低,进入水箱,再经循环水泵继续循环。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由水位调节器自动补充。
[0005]蒸发式冷凝器广泛应用于空调或工业冷冻,申请人在制冷行业几十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中统计总结,原有蒸发式冷凝器在使用中的散热主要是通过设置喷水管或喷头向下喷水,使水淋在冷凝管表面,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0951988U,专利名称为:蒸发式冷凝器和换热系统;以及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5810431U,专利名称为: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配水装置、配水系统及蒸发式冷凝器;还有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448736U,专利名称为:一种蒸发式冷凝器淋水装置用三通管及蒸发式冷凝器淋水装置;以上专利以及其他未一一举例的现有技术方案分别都是通过喷水管进行喷水。现有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当有水从上面流下来时,处于最上方的冷凝管表面局部会有水膜,但是冷凝管的下方表面,水就会聚集在下半部分形成水滴,特别是原来行业当中,由于传统的都是通过风冷或是喷头喷水,为了水喷
的均匀,大家在生产蒸发式冷凝器时,冷凝管都是垂直排布,并且管子与管子之间的排布位置形成品字形截面排布,品字形这个截面结构曾经是好几十年了,其结构排布都没有更新过!那么水向下流在下方的其他冷凝管表面,整个是不连续的,这个问题会更突出,时间久后,在冷凝管的下方表面产生干点,冷凝管下方表面的这个干点并且是持续在有水的湿的状态和无水的干的状态之间切换,因此这个干点时间久后就很容易在管子表面产生水垢,这个水垢会导致冷凝管出现散热不好、而且会对冷凝带带来腐蚀,因此这个干点和水垢是传统的蒸发式冷凝器最致命的问题,并且以上问题是原来行业中大家都未曾发现的,大家的思维重心都是在产品质量和寿命这些方面,通常都是在由干点和水垢对冷凝器造成影响后,认为是产品使用寿命问题及设备老化问题,转而生产或采购新的蒸发式冷凝器,并未真正研究问题造成“产品使用寿命问题及设备老化”的问题根源;
[0006]直到申请人近十年转变研发方向开始研发一体式机组,市面上才开始有不一样的蒸发式冷凝器出来,行业中才开始逐渐发现并关注到水淋的均匀性、以及管子出现的干点和水垢的问题,因此蒸发式冷凝器在近十年出现了板式结构的,如韩国专利申请号:KR1020170087920,公开(公告)号:KR20190006781A,专利名称为:蒸发冷凝器,该韩国专利申请通过采用板式结构,将垂直设置的板式结构管来代替原来垂直排布的冷凝管,这样可以使得与喷头喷出的水可以从最上方持续流到最下方,中间不会有过多的间断,以此减少干点和水垢的问题,但这依然还是会存在冷凝时洒水不均匀的问题、只是较以往的老设备相比有些许提高;但是这样一来,板式的结构就更加的必须要处于垂直放置,不能水平放置,否则不方便布水(比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987622A专利名称为:板管复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因为表面最高层的部分会挡住下面的部分淋水;因此多个种种原因,也更加使得冷凝器的行业发展当中,无论是管式结构或板式结构,几十年来都是采用垂直排布,更加进一步的造成了行业中惯常设计思维都是垂直排布冷凝管;
[0007]另外,前文中提到的传统的蒸发式冷凝器尺寸大、占用空间很大,因此通常都是分体式的,不能和整个冷水机组放在一起;关于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冷凝管的排布,比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808185A,专利名称为:一种高效换热管及其蒸发式冷凝器,不仅仅是该专利,除了该专利以外,原有几乎绝大多数的冷凝管都是折弯成连续的U字形,且呈垂直纵向的排布,以便风扇可安装于侧面吹风;在将冷凝管折弯后,其折弯后的冷凝管主体部分必然存在一定的间距,因为若是将冷凝管其折弯的太多,则容易使管子断裂,因此折弯后的冷凝管必然存在一定的间距,从而造成占用空间大。
[0008]同时,除了占用空间大的这一缺点以外,还存在着另一问题,就是冷凝管占整个冷凝器截面的比例过小,也使得散热面积没有用尽,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而如果在同等面积的情况下排布更多的冷凝管,则可以减少浪费,但是冷凝管折弯的部分带来了限制的作用,使其无法排布更多的冷凝管;比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1601605U,专利名称为: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管束结构,该专利的附图1详细的展示了该问题的具体特征,就是在U字形结构的冷凝管中再增加新的冷凝管,使同一截面上面可以排布更多的冷凝管,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同的管子折弯的部分无法重叠,虽然该专利方案将尺寸小的U形管放置在尺寸大的U形管内,这样一来冷凝管的长度就短了,以及不同的冷凝管长度不一,并且依然存在管的折弯部分无法重叠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冷凝管之间依然无法实现拼接,因为折弯的部分与另一条冷凝管的折弯部分二者重叠会造成两条冷凝管无法处于同一水平面;这也是原有冷凝
管占用空间而无法在其折弯的U字形内部排布更多冷凝管的原因,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仅占用空间,并且效率低,还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
[0009]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的申请人研发团队设计的第一代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幕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冷凝主管,至少两条,竖直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两端;冷凝管,至少四条,每一条所述冷凝管至少具有至少两处U字形折弯部,折弯后的所述冷凝管具有至少三段处于平行的主体部分;每一条所述冷凝管处于水平放置;每一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框架两端的所述冷凝主管连通;至少四条所述冷凝管处于叠加结构,且整体上下竖直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幕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四条所述冷凝管依次处于上下完全贴合或临近;当至少四条所述冷凝管上下处于临近位置时,其上下之间的间距小于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幕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主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幕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至少垂直对应所述至少四条所述冷凝管的上方或侧面或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幕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条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和所述第二连接条平行设置;每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条的水平高度处于每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条之间;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条及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上下两侧分别间隔固定距离设置有至少三个上卡槽及下卡槽,每一个所述上卡槽和一个所述下卡槽处于竖直对应且二者之间的间距小于2mm;至少三个所述上卡槽及所述下卡槽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冷凝管折弯后的主体间距相吻合;每两条上下相邻的所述冷凝管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条的所述上卡槽及所述下卡槽形成冷凝管组;处于上下竖直抵接的每两个所述冷凝管组之间相邻近的两条所述冷凝管同时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条的所述上卡槽及所述下卡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汉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安佳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