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07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涉及生态围隔技术领域,包括围隔网一,所述围隔网一的下方设有围隔网二,所述围隔网一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围隔网,所述围隔网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下围隔网,所述围隔网一的外部设有四个漂浮机构,所述漂浮机构包括连接杆和漂浮气囊,所述围隔网一的外部设有打捞机构,所述打捞机构包括开设在围隔网一外表面两个相对称的凹槽。它能够通过围隔网一、围隔网二、上围隔网、下围隔网、漂浮机构和打捞机构的配合设计,能够在对水藻或者漂浮垃圾进行隔挡的同时方便对水藻或者漂浮垃圾打捞,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且围隔网一能够跟随水位的高低自动调节高度,适用性较强。适用性较强。适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围隔
,具体是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

技术介绍

[0002]生态围隔是生态工程学中常用的一种人工设计组成的实验生态系统,当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湖泊生态系统受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透明度不高,水生态修复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方法。然而,许多城市人工湖兼具防洪补水和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常因防洪排涝、调水补水等需求,呈现水体交换量大、水体停留时间短、水位变幅大等高水力负荷特点,大大增加了湖滨带乃至整个湖泊水体生态修复的难度。
[0003]在专利号为CN214116531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湖泊带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装置,可以对湖面的水藻进行有效隔离,保证水生物能够正常活动,进而能够提升生态修复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生态围隔装置功能单一、安装较为不便,在阻拦人类的同时影响了水生物的生存活动,降低了物种的多样性,且无法对水面漂浮的水藻进行隔离的问题。
[0004]但上述专利中的生态围隔仅仅能够对水藻或漂浮垃圾进行隔离,难以对水藻或漂浮垃圾打捞,使用时具有局限性,且难以根据水位的高低对围隔的高度进行调节,适用性较低;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包括围隔网一,所述围隔网一的下方设有围隔网二,所述围隔网一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围隔网,所述围隔网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下围隔网,所述围隔网一的外部设有四个漂浮机构,所述漂浮机构包括连接杆和漂浮气囊,所述围隔网一的外部设有打捞机构,所述打捞机构包括开设在围隔网一外表面两个相对称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每个所述转动盘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呈圆周阵列的固定齿,所述围隔网一的外部设有链条,每个所述固定齿均与链条相啮合,所述链条的外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网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围隔网一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杆远离围隔网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漂浮气囊,通过连接杆和漂浮气囊能够使围隔网一漂浮在水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围隔网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围隔网一的上方设有警示板,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均与警示板的底面固定连接,能够在警示板外表面张贴警示贴。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围隔网一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横杆,每个所述横杆远离围隔网一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一,通过和能够使围隔网二平稳的立在水中。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围隔网一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二,通过配重块二能够进一步增强围隔网二在水中的稳定
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链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网板固定连接,所述链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拉手,拉手方便拉动链条移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围隔网二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所述围隔网一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的内部,滑块滑动在滑槽的内部能够对起到限位作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围隔网一、围隔网二、上围隔网、下围隔网、漂浮机构和打捞机构的配合设计,能够在对水藻或者漂浮垃圾进行隔挡的同时方便对水藻或者漂浮垃圾打捞,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且围隔网一能够跟随水位的高低自动调节高度,适用性较强。
[0015]2、本技术通过横杆、配重块一和配重块二的配合设计,能够将围隔网二稳固在水中,增强围隔网二在水中的稳定性,通过警示板的设置,能够在警示板得到外表面张贴警示语,能够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防止出现溺水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打捞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滑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围隔网一;2、围隔网二;3、上围隔网;4、下围隔网;5、漂浮机构;51、连接杆;52、漂浮气囊;6、打捞机构;61、凹槽;62、转动盘;63、固定齿;64、链条;65、连接块;66、支撑杆;67、网板;68、拉手;7、滑槽;8、警示板;9、横杆;10、配重块一;11、配重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该装置能够在对水藻或者漂浮垃圾进行隔挡的同时方便对水藻或者漂浮垃圾打捞,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且围隔网一1能够跟随水位的高低自动调节高度,适用性较强。
[0023]参见图1,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包括围隔网一1,围隔网一1和围隔网二2均可以为较轻的材质,本方案优选使用硬塑料材质,方便围隔网一1在水中漂浮,围隔网一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围隔网一1的上方设有警示板8,每个固定块的上表面均与警示板8的底面固定连接,警示板8的外表面可以粘贴上警示语,能够防止人们进入水中造成溺水,能够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
[0024]参见图1和图3,围隔网一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横杆9,每个横杆9远离围隔网一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一10,横杆9能够对配重块一10起到连接作用,配重块一10可以为较重的金属材质或者石质,本方案优选使用金属材质,配重块一10的底面固定有尖刺状杆,能够插入到湖底的泥中,能够对围隔网一1和围隔网二2起到稳固的作用,能够使围
隔网二2稳固在水中。
[0025]参见图3,围隔网一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固定杆,每个固定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二11,配重块二11同样为较重的金属材质,能够进一步增加围隔网一1和围隔网二2的稳定性,围隔网一1的下方设有围隔网二2,围隔网二2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7,围隔网一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滑块,两个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7的内部,滑块和滑槽7的设置能够对围隔网一1和围隔网二2起到限位作用,当水位上升时,围隔网一1能够相对于围隔网二2随着水位上升。
[0026]再次参见图1,围隔网一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围隔网3,围隔网二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下围隔网4,上围隔网3和下围隔网4能够对水中的水藻垃圾等进行隔挡,围隔网一1的外部设有四个漂浮机构5,漂浮机构5包括连接杆51和漂浮气囊52,连接杆51固定连接在围隔网一1的外表面,连接杆51远离围隔网一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漂浮气囊52,漂浮气囊52的内部填充有气体,能够使围隔网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包括围隔网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隔网一(1)的下方设有围隔网二(2),所述围隔网一(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围隔网(3),所述围隔网二(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下围隔网(4),所述围隔网一(1)的外部设有四个漂浮机构(5),所述漂浮机构(5)包括连接杆(51)和漂浮气囊(52),所述围隔网一(1)的外部设有打捞机构(6),所述打捞机构(6)包括开设在围隔网一(1)外表面两个相对称的凹槽(61),每个所述凹槽(6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盘(62),每个所述转动盘(6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呈圆周阵列的固定齿(63),所述围隔网一(1)的外部设有链条(64),每个所述固定齿(63)均与链条(64)相啮合,所述链条(64)的外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网板(6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1)固定连接在围隔网一(1)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杆(51)远离围隔网一(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漂浮气囊(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边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隔网一(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淏文李江胜吴剑王贵平张士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龙腾汇景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