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量测中心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802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量测中心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与系统,属于异常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当量测中心的线损数据存在疑似线损异常线路,再对三相不平衡或者功率因数超限异常情况进行判断,当不存在异常时,基于量测装置的历史故障率、线损数据异常时的量测装置的数据幅值变化率判断量测装置是否存在异常,当不存在异常时,基于温度、用户历史用电信用度、负荷使用规律构建用户用电特征,对用电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用电负荷数据并得到修正后的线损数据,并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若是,则实现对线损异常线路的定位,若否,则不存在线损异常线路,具有很好的定位效率和精度。精度。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量测中心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异常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量测中心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网电能损耗(简称线损)是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客户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各环节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国家电网公司线损率考核指数为0%至10%之间,最高不得超过10%,特别是在企业级的量测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对多种数据的融合监测,这也为线损异常的定位提供了契机。
[0003]为了实现对线损异常的定位,在硕士论文《计及用户特征与信用等级的线损分析与评估》中作者胡晓峰从通信异常、表计故障、档案异常、三相不平衡、功率因数超限以及窃电等方面分析了配电网管理线损的分析定位方法,分析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并近似计算该类异常所造成的线损电量,实现了配电网线损的精确定位,为快速降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却没有量测装置的历史故障率、线损数据异常时的量测装置的数据幅值变化率判断所述量测装置是否存在异常,从而使得不能较为准确的对量测装置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同时也未根据温度、用户历史用电信用度、负荷使用规律等因素进行用户用电特征的构建,并进一步对线损数据进行修正,从而使得无法准确得知从而无法准确高效的实现窃电异常的定位和原因归纳,造成了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和经济损失。
[0004]基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及一种基于量测中心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量测中心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与系统。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量测中心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包括:
[0007]S11基于所述量测中心的线损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疑似线损异常线路,若是,则进入步骤S12;
[0008]S12判断所述疑似线损异常线路是否存在三相不平衡或者功率因数超限异常情况,若否,则进入步骤S13,若是,则实现对所述线损异常线路的定位;
[0009]S13基于所述疑似线损异常线路的量测装置的历史故障率、线损数据异常时的量测装置的数据幅值变化率判断所述量测装置是否存在异常,若是,则不存在线损异常线路,若否,则进入步骤S14;
[0010]S14基于所述疑似线损异常线路的用电用户,基于温度、用户历史用电信用度、负荷使用规律构建用户用电特征,对所述用电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用电负荷数据,基于所述修正后的用电负荷数据得到修正后的线损数据,并基于所述修正后的线损数据是否存在异常,若是,则实现对所述线损异常线路的定位,若否,则不存在线损
异常线路。
[0011]通过首先基于线损数据可以得到疑似线损异常线路,当存在时,首先对线路电压情况以及线路功率情况进行判断,判断是否存在三相不平衡或者功率因数超限异常情况,若是,则说明是由于电压或者功率异常产生的线损异常,若否,则继续基于疑似线损异常线路的量测装置的历史故障率、线损数据异常时的量测装置的数据幅值变化率判断所述量测装置是否存在异常,具体的可以基于历史故障率以及变化率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量测装置进行异常与否的判断,也可以通过历史故障率对变化率或者变化率阈值进行修正,通过变化率阈值的判断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当不存在异常情况,再基于温度、用户历史用电信用度、负荷使用规律实现用户用电特征的构建,并基于用户用电特征实现对用电负荷数据的修正,最终对线损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数据对线损异常线路进行判断,从而解决了原有的没有量测装置的历史故障率、线损数据异常时的量测装置的数据幅值变化率判断所述量测装置是否存在异常导致的判断准确率不高的技术问题以及未根据温度、用户历史用电信用度、负荷使用规律等因素进行用户用电特征的构建,并进一步对线损数据进行修正导致的线损的错误定位以及误判,从而造成电能损失和经济损失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判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0012]通过首先对电压和功率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在不需要复杂计算的基础上实现对线损异常线路的初步判断,进一步提升了判断的效率,避免了过多的运算过程。
[0013]通过采用历史故障率和幅值变化率对量测装置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从而使得对于量测装置的异常的判断准确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历史故障率越高,幅值变化率越高,说明其异常的可能性就越大,采用单一的方式误差较大。
[0014]通过首先基于温度、用户历史用电信用度、负荷使用规律构建用户用电特征,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区别,对于信用度较高的,温度较高的用户,可以使其用户用电特征为大于1的一个值,而且也较高,进一步基于用户用电特征进行修正,也使得线损的判断变得因用户而异,在提升用户的用电质量的前提下,也提升了定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当所述线损数据大于第一线损阈值且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时,此时存在疑似线损异常线路。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判断所述量测装置是否存在异常的具体步骤为:
[0017]S21判断所述量测装置的历史故障率是否大于第一故障率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22,若否,则进入步骤S23;
[0018]S22基于所述历史故障率对所述量测装置的数据幅值变化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数据幅值变化率,并将所述修正后的数据幅值变化率作为新的数据幅值变化率;
[0019]S23判断所述数据幅值变化率是否大于第一变化率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量测装置存在异常,若否,则不存在异常;
[0020]通过首先对故障阈值的判断,从而避免了低故障率的量测装置的修正,进一步提升了修正的针对性以及判断的准确性。
[0021]通过采用历史故障率对数据幅值变化率进行修正,从而使得数据幅值变化率能够更加准确的作为量测装置存在异常与否的准确标志,大幅度提升了判断的精准度。
[00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基于所述历史故障率对所述量测装置的数据幅值变化率进行修正的具体方式为将所述数据幅值变化率乘以一个与所述历史故障率相关的大于1的
系数,其中历史故障率越大,所述系数就越大。
[0023]通过修正,从而使得原有的数据幅值变化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故障率较大的量测装置,也使其能够更加准确的筛选得到,同时也提升了线损定位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002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用户历史用电信用度的计算公式为:
[0025][0026]其中K1、K2、K3为常数,且K1+K2=1,Q1为历史窃电次数,Z为准时缴费率,J为基准用电信用度为1。
[002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负荷使用规律为最近一周内同时刻的用电负荷数据的平均值。
[002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构建的具体步骤为:
[0029]S31基于所述温度、所述用户历史用电信用度、所述负荷使用规律构建输入集;
[0030]S32将所述输入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量测中心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S11基于所述量测中心的线损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疑似线损异常线路,若是,则进入步骤S12;S12判断所述疑似线损异常线路是否存在三相不平衡或者功率因数超限异常情况,若否,则进入步骤S13,若是,则实现对所述线损异常线路的定位;S13基于所述疑似线损异常线路的量测装置的历史故障率、线损数据异常时的量测装置的数据幅值变化率判断所述量测装置是否存在异常,若是,则不存在线损异常线路,若否,则进入步骤S14;S14基于所述疑似线损异常线路的用电用户,基于温度、用户历史用电信用度、负荷使用规律构建用户用电特征,对所述用电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用电负荷数据,基于所述修正后的用电负荷数据得到修正后的线损数据,并基于所述修正后的线损数据是否存在异常,若是,则实现对所述线损异常线路的定位,若否,则不存在线损异常线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损数据大于第一线损阈值且持续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时,此时存在疑似线损异常线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量测装置是否存在异常的具体步骤为:S21判断所述量测装置的历史故障率是否大于第一故障率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22,若否,则进入步骤S23;S22基于所述历史故障率对所述量测装置的数据幅值变化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数据幅值变化率,并将所述修正后的数据幅值变化率作为新的数据幅值变化率;S23判断所述数据幅值变化率是否大于第一变化率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量测装置存在异常,若否,则不存在异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历史故障率对所述量测装置的数据幅值变化率进行修正的具体方式为将所述数据幅值变化率乘以一个与所述历史故障率相关的大于1的系数,其中历史故障率越大,所述系数就越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历史用电信用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K1、K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方李文萃冯肖张向伍郑腾霄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