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956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淋塔,包括塔体、支撑板和喷淋组件,支撑板与塔体固定连接,并位于塔体的下方,喷淋组件包括进气口、储液槽、多个喷洒层、多个引流板、多个除雾器反冲洗管和多个硫化泵,进气口设置于塔体上,储液槽设置于塔体的内底壁,储液槽具有排水口,排水口与塔体和储液槽连通,多个喷洒层依次设置于塔体的内部,多个引流板均与塔体固定连接,多个除雾器反冲洗管均与塔体固定连接,设置多层喷淋层,废弃从进气口进入后,被多层喷淋层逐步吸收,然后经过多个除雾器反冲洗管进行除雾,最后从塔体上方排出,由此充分吸收废弃中的污染物。由此充分吸收废弃中的污染物。由此充分吸收废弃中的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淋塔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喷淋塔。

技术介绍

[0002]在废气处理中,通常采用喷淋塔,将废气从喷淋塔的下部进入,吸收液有塔顶向下喷洒,与废气进行化学反应或吸收污染物,但喷洒吸收液时,由于喷头数量较少,会出现喷洒不均匀。
[0003]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喷头在喷淋塔由分布管连接成网状结构,进而均匀覆盖喷淋塔内的每一处,同时使用高压喷头,加大喷液压力。
[0004]但在前述的现有技术中,喷淋塔内仅设置一层喷淋层,无法充分与气体接触,吸收污染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淋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喷淋塔内仅设置一层喷淋层,无法充分与气体接触,吸收污染物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淋塔,包括塔体、支撑板和喷淋组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塔体的下方;
[0007]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进气口、储液槽、多个喷洒层、多个引流板、多个除雾器反冲洗管和两个硫化泵,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塔体上,所述储液槽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内底壁,所述储液槽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塔体和所述储液槽连通,多个所述喷洒层依次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储液槽的上方,多个所述引流板均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对应的所述喷洒层的上方,多个所述除雾器反冲洗管均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所述塔体的内部,多个所述引流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硫化泵连通。
[0008]其中,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多个检修入孔门,多个所述检修入孔门依次设置于所述塔体上。
[0009]其中,所述喷洒层包括多个连接管和多个喷嘴,多个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喷嘴连通,多个所述喷嘴依次环绕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内部。
[0010]其中,所述塔体为玻璃钢壁或PP塑料壁,厚度≥15mm。
[0011]其中,所述喷淋塔还包括增强组件,所述增强组件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内部。
[0012]其中,所述增强组件包括两个格子支架和填料球层,两个所述格子支架均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塔体的内侧壁,所述填料球层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格子支架之间。
[0013]其中,两个所述格子支架为玻璃钢或PP塑料,厚度为25mm。
[0014]本技术的一种喷淋塔,将所述进气口与风机连接,通过风机的动力作用,将气体进带入所述塔体内部,在经过第一个所述喷洒层时,吸收液喷出,与气体充分混合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将气体中的污染物吸收,向下掉落在所述储液槽内,然后通过所述排水口
排出,气体继续向上飘动,重复上述所述喷洒层的操作,但吸收液下落在所述引流板上,然后被所述引流板引流至对应的所述硫化泵进行处理,最终气体经过每个所述喷洒层的喷淋后,到达多个所述除雾器反冲洗管处,气体中所夹带的吸收液雾滴在这里被清除下来,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气体从吸收塔上端的排气管进入下一级处理设备,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经过逐层的所述喷洒层进行吸收处理,并通过多个所述除雾器反冲洗管除雾,最后排出气体,由此充分吸收了气体中的污染物,保证了废弃喷淋处理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喷洒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0021]101

塔体、102

支撑板、103

进气口、104

储液槽、105

喷嘴、106

引流板、107

除雾器反冲洗管、108

硫化泵、109

排水口、110

检修入孔门、111

连接管、201

格子支架、202

填料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第一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喷洒层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淋塔,包括塔体101、支撑板102和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进气口103、储液槽104、多个喷洒层、多个引流板106、多个除雾器反冲洗管107、多个硫化泵108和多个检修入孔门110,所述储液槽104具有排水口109,所述喷洒层包括多个连接管111和多个喷嘴105。
[0025]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102与所述塔体10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塔体101的下方,所述支撑板102对所述塔体101进行支撑,废弃从所述进气口103进入所述塔体101,进而进行喷淋处理。
[0026]其中,所述进气口103设置于所述塔体101上,所述储液槽104设置于所述塔体101的内底壁,所述储液槽104具有排水口109,所述排水口109与所述塔体101和所述储液槽104连通,多个所述喷洒层依次设置于所述塔体10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储液槽104的上方,多个所述引流板106均与所述塔体101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对应的所述喷洒层的上方,多个所述除雾器反冲洗管107均与所述塔体101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所述塔体101的内部,多个所述引流板106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硫化泵108连通。废气经过所述进气口103,进入所述塔体
101内部,经过第一个所述喷洒层时,吸收液喷出,将气体中的污染物吸收,并向下掉落在所述储液槽104内,然后通过所述排水口109排出,气体继续向上飘动,重复上述操作,但吸收液将下落在所述引流板106上,然后被所述引流板106引流至对应的所述硫化泵108进行处理,最终气体到达多个所述除雾器反冲洗管107处,气体中所夹带的吸收液雾滴在这里被清除下来。
[0027]其次,多个所述检修入孔门110依次设置于所述塔体101上。所述检修入孔门110便于工作人员对所述塔体101内部进行检修维护。
[0028]同时,多个所述连接管11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喷嘴105连通,多个所述喷嘴105依次环绕设置于所述塔体101的内部,所述塔体101为玻璃钢壁或PP塑料壁,厚度≥15mm。将所述连接管111与吸收液源头连通,吸收液进入所述连接管111,从多个所述喷嘴105高速喷出。该玻璃钢壁或PP塑料壁具有耐腐蚀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塔,包括塔体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塔体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进气口、储液槽、多个喷洒层、多个引流板、多个除雾器反冲洗管和两个硫化泵,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塔体上,所述储液槽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内底壁,所述储液槽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塔体和所述储液槽连通,多个所述喷洒层依次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储液槽的上方,多个所述引流板均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对应的所述喷洒层的上方,多个所述除雾器反冲洗管均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所述塔体的内部,多个所述引流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硫化泵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多个检修入孔门,多个所述检修入孔门依次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福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