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934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断路器,包括端子罩及断路器本体,所述端子罩安装于断路器本体的端子侧,所述端子罩由一块顶板、两块侧板以及一块后板组成,所述端子罩内部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端子罩内部分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隔板由基板挡板以及锁紧部构成,所述锁紧部与基板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基板两侧设有卡扣端,所述顶板中部贯穿设有与锁紧部过盈配合的插孔,所述插孔延伸方向与基板所在平面形成夹角α,所述锁紧部与基板之间的间距D略小于顶板厚度L,所述上腔体及下腔体连接部分的侧壁对称设有与卡扣端卡接配合的卡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隔板的方便拆装,且进一步提升端子罩整体的耐温性能,使得断路器整体耐用性进一步提升。步提升。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的
,特别是一种智能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塑壳壳断路器是将触头、灭弧室、脱扣器和操作机构等零部件都密封于一个塑料外壳内,塑料外壳主要用于隔离导体之间以及接地金属部分。由于结构非常紧凑,塑壳断路器基本无法检修,因此常会在断路器外部安装端子罩。
[0003]为解决端子罩存在击穿风险,对设备及人员造成伤害,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在端子罩内置隔板,将内部空间分成对应灭弧室出口以及接线电缆的两个腔体,如中国公告号CN209496792U所公开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端子罩,其包括一块位于上方的顶板、两块面对面平行设置的侧面板和一块远离断路器本体的后板,所述的端子罩内部还具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隔板,所述的水平隔板将端子罩的内腔分成上下排布的上方腔体和下方腔体,所述的上方腔体与断路器本体的灭弧室出气口对接且用于接纳从断路器本体分断电流时喷出的气体,所述的下方腔体用于容纳与断路器本体的端子连接的电缆。
[0004]上述技术方案隔绝了断路器分断短路电流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对接线端子的污染,消除端子罩下部发生相间击穿的风险,但是,上述方案中的水平隔板不易固定,若产生损坏则需对整个端子罩进行更换,不利于节约成本。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智能断路器,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智能断路器,包括端子罩及断路器本体,所述端子罩安装于断路器本体的端子侧,所述端子罩由一块顶板、两块侧板以及一块后板组成,所述端子罩内部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端子罩内部分隔为正对断路器本体灭弧室出气口以及断路器本体端子接线端的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隔板由位于端子罩内的基板、延伸进入断路器本体内的挡板以及设于基板另一侧的锁紧部构成,所述锁紧部与基板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基板两侧设有卡扣端,所述顶板中部贯穿设有与锁紧部过盈配合的插孔,所述插孔延伸方向与基板所在平面形成夹角α,所述锁紧部与基板之间的间距D略小于顶板厚度L,所述上腔体及下腔体连接部分的侧壁对称设有与卡扣端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圆柱状,所述插孔包括与连接部形状相适应的圆孔以及对称设于圆孔直径两侧且与锁紧部形状相适应的方孔,所述圆孔中心以及两卡接槽处于同一水平线。
[0009]优选的,所述锁紧部接近基板的一侧设有若干凸起部。
[0010]优选的,所述凸起部为半球形且弧面朝向基板侧。
[0011]优选的,所述卡扣端沿基板长度方向延伸呈长条状,所述卡接槽接近上腔体或下腔体的一侧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端子罩内壁逐渐延伸至卡接槽中部,位于同一插孔
两侧的导向槽朝向相反。
[0012]优选的,所述卡扣端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有倾斜的导向面。
[0013]优选的,所述基板整体为BMC塑料层,且基板接近上腔体的一侧覆设有石棉纤维层。
[0014]优选的,所述锁紧部与基板之间的间距D比顶板厚度L小0.3

0.5mm。
[0015]优选的,所述插孔延伸方向与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α为10

45
°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1、通过锁紧部与插孔过盈配合后使得锁紧部内侧面抵接于顶板外侧壁,配合卡端及卡接槽的卡接配合,使得隔板被稳定锁紧在端子罩内,且在需要进行更换时,能够方便实现拆装;
[0018]2、插孔与基板所在平面围合形成的夹角使得隔板在安装时能够方便通过旋转使得隔板两侧的卡扣端同时卡入卡接槽内,实现隔板的方便拆装;
[0019]3、通过凸起部增大锁紧部与顶板的抵接压紧力,使得隔板进一步压紧在端子罩上,使得隔板能够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其中:
[0022]图1是本技术中断路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凸显端子罩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凸显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凸显插孔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凸显卡扣端配合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标号说明:
[0029]1、断路器本体;11、端子侧;12、凹槽;2、端子罩;21、顶板;22、侧板;23、后板;24、上腔体;25、下腔体;26、插孔;27、圆孔;28、方孔;3、隔板;31、基板;311、BMC塑料层;312、石棉纤维层;32、挡板;33、锁紧部;34、连接部;35、卡扣端;351、卡接槽;352、导向槽;353、导向面;36、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请参阅图1至6,是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断路器。
[0032]如图1所示为断路器本体1,断路器本体1的一侧为端子侧11,用于接入或接出线缆,端子侧11内陷形成凹槽12,凹槽12接近断路器本体1的前部为灭弧室出气口,凹槽12接
近断路器本体1的后部为端子接线端。
[0033]如图2、3所示,还包括端子罩2,端子罩2安装在断路器本体1的端子侧11,端子罩2由一块顶板21、两块侧板22以及一块后板23组成,顶板21位于下部,后板23位于断路器本体1的前侧,两侧板22位于断路器本体1的两侧,端子罩2内部具有隔板3,隔板3将端子罩2内部分隔为正对断路器本体1灭弧室出气口以及断路器本体1端子接线端的上腔体24及下腔体25。
[0034]具体的,如图4所示,隔板3由位于端子罩2内的基板31、延伸进入断路器本体1内的挡板32以及设于基板31远离挡板32另一侧的锁紧部33构成,隔板3整体呈长板状,锁紧部33与基板31之间通过一个连接部34连接,基板31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卡扣端35,顶板21中部贯穿设有与锁紧部33过盈配合的插孔26,插孔26位置处于上腔体24与下腔体25之间的位置,插孔26的延伸方向与基板31所在平面形成夹角α,锁紧部33与基板31之间的间距D略小于顶板21厚度L(结合图3),上腔体24及下腔体25连接部34分的侧壁对称设有与卡扣端35卡接配合的卡接槽351。
[0035]优选的,如图4、5所示,连接部34为圆柱状,插孔26包括与连接部34形状相适应的圆孔27以及对称设于圆孔27直径两侧且与锁紧部33形状相适应的方孔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断路器,包括端子罩(2)及断路器本体(1),所述端子罩(2)安装于断路器本体(1)的端子侧(11),所述端子罩(2)由一块顶板(21)、两块侧板(22)以及一块后板(23)组成,所述端子罩(2)内部具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端子罩(2)内部分隔为正对断路器本体(1)灭弧室出气口以及断路器本体(1)端子接线端的上腔体(24)及下腔体(25),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由位于端子罩(2)内的基板(31)、延伸进入断路器本体(1)内的挡板(32)以及设于基板(31)另一侧的锁紧部(33)构成,所述锁紧部(33)与基板(31)之间设有连接部(34),所述基板(31)两侧设有卡扣端(35),所述顶板(21)中部贯穿设有与锁紧部(33)过盈配合的插孔(26),所述插孔(26)延伸方向与基板(31)所在平面形成夹角α,所述锁紧部(33)与基板(31)之间的间距D小于顶板(21)厚度L,所述上腔体(24)及下腔体(25)连接部(34)分的侧壁对称设有与卡扣端(35)卡接配合的卡接槽(3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4)为圆柱状,所述插孔(26)包括与连接部(34)形状相适应的圆孔(27)以及对称设于圆孔(27)直径两侧且与锁紧部(33)形状相适应的方孔(28),所述圆孔(27)中心以及两卡接槽(351)处于同一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大伟洪智宏柯福胜蔡节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弘新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